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要聞 要聞
扶上馬需送一程
——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專題聯動協商現場
與以往在與會常委委員中開展討論稍有不同,此次會議期間,全國政協機關會議樓視頻會議室所進行的兩場小組討論,通過遠程視頻方式敞開了協商的大門,把協商議政的觸角拓展延伸到了脫貧攻堅一線,實現了會場內外聯動協商,這在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上還是第一次。
北京主會場,在甘肅、重慶等還設了分會場。作為此次兩場聯動協商活動之一,“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專題,匯集了不少來自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代表”,他們的建言直指脫貧攻堅中“最硬的骨頭”。
“云南有27個深度貧困縣、3539個深度貧困村,都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目前,27個深度貧困縣已有19個縣實現脫貧摘帽,群眾獲得感明顯提升,收效顯著。”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楊保建常委在調研中,親身感受到這些變化,深知貧困群眾對黨和國家發自內心的感恩,“然而要攻克深度貧困的堡壘,尤其是鞏固脫貧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還存在產業基礎弱、部分貧困戶內生動力不強等短板弱項。”楊保建提到的短板弱項,恰恰也是此次常委會會議的協商“著力點”。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主委趙振銑委員也對“短板弱項”深有感觸,因為四川涼山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三區三州”的典型代表,扶貧任務非常艱巨,“要因地制宜調整部分現行脫貧攻堅政策,將臨界貧困人口納入扶持范圍,著重在就業、培訓、產業扶持等方面增加‘造血’功能。”趙振銑建議。
產業,尤其是符合地區發展的特色產業,對于深度貧困地區脫貧的巨大帶動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如何因地制宜?如何產銷對接?疫情影響如何?分會場幾位來自扶貧工作一線的基層代表帶來了他們的實踐和體會。
“近年來,我們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解決相對貧困的根本之策,成功創建全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縣、國家莼菜綜合標準化種植示范區、莼菜和黃連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政府副縣長譚燕子介紹道,針對收官之后,這個話語清脆的女縣長提出,希望加強頂層設計,及早研究出臺民族地區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機銜接指導性意見,指導民族地區提前制定過渡計劃,加快梳理現有產業扶貧政策,分類確定取消、持續、完善或強化的相關扶持政策。
相比于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在特色產業打造上的成熟,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尹集鎮新寨村黨支部書記何玉龍帶來了“幫助發展當地高原夏菜”的呼聲,“這次疫情一來,本來計劃收購農產品的商家來不了了,導致老百姓的農產品運不出去,又沒有保鮮冷藏物流設施,造成嚴重滯銷。懇請協調加大對特色產業發展配套措施的投入力度,支持有關部門加強冷鏈物流、電商平臺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
沒有空話套話,直接開門見山。不避諱矛盾困難、風險挑戰,也不吝嗇經驗做法、應對之策。因為大家都明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這是必須打贏的硬仗,也是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藜麥產業在高海拔的貧困地區適應性強,帶動脫貧效果好,希望更多企業參與進來,扶貧增收帶動面才會更大。”
“協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要逐步從‘大扶貧’格局向鄉村振興‘大提升’升級。”
“民營企業參與深度貧困地區脫貧,要強化就業支持,拓展市場渠道,實現家門口就業。”
……
協商在于有商有量,到會聽取意見建議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細心執筆記錄下每一條建言,然后逐一坦率回應。“針對消費扶貧,下一步我們出臺消費扶貧的機制和具體舉措,充分發揮電商平臺等市場化手段,鞏固脫貧成果。“很多委員提到特色產業發展問題,這也是我們‘十四五’期間鞏固脫貧成果的舉措之一,我們將在相關規劃中加大力度進行支持。”“貧困地區特色產業起步晚、品牌不響、龍頭短缺等問題確實存在,委員們就此提出不少好的意見建議。我們已經啟動支持發展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設施工程,也提出要重點支持貧困地區,同時還研究制定了貧困地區滯銷農產品應急處理機制,讓好的農產品賣出好價錢。”“大家都對脫貧后政策走向非常關注,目前我們正在設置過渡期,可以肯定的是,過渡期內會保持相關主要政策基本穩定。”
現場直接得到如此具體肯定的回應,原來一直為自己的高原夏菜“賣難”憂心忡忡的何玉龍,在視頻那頭終于舒展了眉頭。
也許這就是聯動協商的意義所在,突破了會場的物理限制,委員們可以用一種新的方式深下去沉下去,聽真話摸實情獻良策,而從另一個角度,地方基層代表在這樣的聯動協商中,堅定了信心、穩定了預期,并且也會將在會上收獲到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與決心傳遞到更多群眾中去。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