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萬眾一心戰疫必勝>戰疫時期特殊作業 戰疫時期特殊作業
全國政協委員池慧:防疫科普,看不見硝煙的戰斗
這幾天,不在臨床一線的全國政協委員池慧也很忙,她是全國政協新聞出版界別的委員、人資環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所長。她在幾個委員履職群里不斷轉換身份——與教科衛體的委員一起為疫情防控出謀劃策、為人資環委提供野生動物導致人群疾病的途徑和發生機制的報告、和新聞出版界委員探討非常時期如何有效回應群眾需求,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的科普工作。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期間,池慧作為醫學研究專業人員,受邀在北京電視臺主持每日現場直播的“珍愛健康、防治非典”科普節目,近兩個月播出了50余期,多地電視臺循環播出,在當時受到廣泛關注。“如今面對新冠肺炎病毒洶涌來襲,科普的重要意義再次顯現出來,但與17年前抗擊非典時的情況比,公眾在衛生健康常識認識上有了很大提升,在配合預防傳染病的意識上有了很大改變。當然,信息傳播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池慧認為,必須根據新情況、新特點,與時俱進地變換防疫科普方式。
“2003年4月節目剛開始,限于當時的條件,我向大家介紹非典疫情時,第一張病毒示意圖是自己手畫在A4紙上的。而現在,隨著科學研究的迅速跟進,已經可以第一時間獲取顯微鏡下的病毒照片,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更直接地講清病毒的結構和傳染性。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社會公眾對于傳染病防控的重要性和基本常識的認識更加深入,科普工作必須更加深入、更加具有指導性和說服力。”池慧說。
現在,公眾普遍習慣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獲取信息,科普方式也需要針對移動互聯的新特點有所創新。池慧介紹,“現在的科普知識傳播比之前更加立體全面,形式更加多種多樣,有利于傳遞信息,需要更加科學、更加權威、更有針對性的知識傳播,引導公眾走出對病毒和疫情認識的誤區,抵制消除謠言的影響”。
身為醫學信息研究所所長,池慧十分注重加強健康信息新媒體建設,組織成立了健康信息傳播部,建成了虛擬演播室,招收了傳媒專業背景人員,開辟了新媒體傳播的研究方向,按照衛生管理部門的要求制作專業的健康科普新媒體產品及時向社會傳播。
“最近,我和醫學信息研究所的同事一起制作了一些適合傳播的小視頻,采用公眾更易接受、表達更加生動的方式,從醫學專業角度,介紹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幫助大家做好居家、外出和辦公期間的自我保護。比如《辦公防控指南要看完,疫情期間上班不太“南”》《新冠肺炎癥狀不一,免疫系統一語道破天機》《有關口罩的那些不知道》等,經濟日報社社長張小影委員第一時間就聯系我們做了轉發。用張小影委員的話說,是‘媒體與科研機構合作的結果’,新聞出版界的委員也特別支持。”池慧告訴記者。
池慧認為,網絡、微信傳播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斷章取義、道聽途說、魚目混珠的不良傳播傾向,造成了誤導公眾、制造恐慌和社會混亂等惡劣影響。作為醫學專業研究人員,有責任通過科學正面的積極引導,提供知識深厚、形式豐富、分層分類的科普傳播產品,更加精準專業地回應公眾關切,傳播科學認識、解答公眾疑惑。
池慧和她的團隊承擔著向上級部門報送信息的職能。截至2月23日共編發了45期、60余萬字的每日疫情信息通報,重點介紹疫情防控的國家層面重要部署、最新科技研究開發進展、國際社會反應及防控策略、疫情變化要點等內容,提供了有效信息支撐。
疫情阻擊戰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看不清敵人的艱苦戰斗,同樣需要信息先行、情報先行。“醫學科技情報是醫學研究領域的‘隱蔽戰線’,在非常時期更體現出獨特價值,國家需要在科技情報信息系統建設上不斷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池慧說。
前不久,池慧參加了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的座談會并發言。“關鍵時刻更應該體現全社會對醫務工作者的關愛理解,我對全國政協醫衛界委員發出的倡議書表示完全贊同和支持。”
池慧認為,“政協本身就是一個匯聚智慧、凝聚共識、出謀劃策的專門協商機構,關鍵時刻,政協委員中的醫務工作者、各界專家學者可以結合自身專業背景和工作為黨和國家的決策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池慧告訴記者,前幾天深夜看到正在湖北社區一線辛苦作戰的全國政協委員吳浩在微信群里尋求對社區防控方案和監測指標等工作的支持,她第一時間把信息轉給同事并提供了快速連續的支持,幫助解決防疫一線的實際問題。“一位政協委員的能力是有限的,但結合上本職工作和渠道,就能匯聚更多的有用信息和辦法,就可以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
“在與白巖松等新聞出版界委員的討論中,大家也對提升政府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加強公共衛生系統基礎建設、改變工作評價體系導向、支持基礎性支撐工作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委員們都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池慧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