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大會發言>第一次 第一次
宋鐵健委員:穩步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
穩步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
宋鐵健
各位領導、各位委員:
我是特別邀請人士界的政協委員,我的發言題目是《穩步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
大家知道,東城區是個老城區。隨著“疏整促”向縱深推進,老百姓家門口的環境變美了,對自己身邊的事也就更加上心,都渴望有一個和諧宜居的家園。近年來,東城政協圍繞中心工作,主動回應群眾訴求,在基層治理中發出了“政協好聲音”。我們嘗試將主席議政會、社情民意懇談會等放在一線召開,圍繞南鑼鼓巷“共生院”改造、簋街和雍和宮大街綜合整治,與社區工作者面對面交流,邀請政府部門和居民代表列席。委員們通過“零距離”接觸,了解了政府和群眾各方想法,提出的點子也就更容易贏得各方認可。同時,依托“委員街道活動小組”,廣泛開展“雙崗雙責雙奉獻”活動。通過建立委員聯系社區、與社區書記結對子等機制,委員們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積極爭當“小巷管家”,參加“周末大掃除”、扶貧濟困、醫療義診等活動,既為風貌保護、接訴即辦等工作獻計出力,也加深了對中心工作的認識。下一步,我們還將按照“不建機構建機制”思路,探索設立“委員工作室”,搭建“請你來協商”平臺,引導委員廣泛參與基層治理,讓群眾感到政協離得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通過實踐,我深切感受到政協在當前基層治理中不可缺席、不可替代。“不可缺席”,是由政協的性質定位決定的。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于區縣政協來講,開門就是群眾、出門就是基層,通過主動參與基層協商,可以打通委員履職的“最后一公里”,讓履職更接地氣、協商更增底氣。“不可替代”,是針對政協獨特優勢講的。雖說眾人的事情應該由眾人商量,但很多時候群眾由于“信息不對稱”,也就談不上有效的公眾參與。這時候,“外腦”的介入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專門協商機構,政協組織智力密集、熟悉區情又位置超脫,可以架設起“連心橋”,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化解矛盾、形成共識、增進團結的工作,助推基層治理水平的提升。當然,我們不是要代替基層協商,而是要向基層協商延伸,推動委員邁開雙腳,更好地聯系服務群眾。
不可否認,當前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基層治理還面臨許多挑戰,群眾還有不少操心事、煩心事需要解決。在這種背景下,尤其需要政協委員走近基層群眾,把政協民主協商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首都治理效能,推動共治共享。為此,提出如下三點建議:
一是加強制度設計,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機結合。按照“走下去、請上來”的思路,結合“吹哨報到”改革,通過委員走下去參與基層協商,群眾請上來參與政協協商“雙向參與”的方式,促進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建議從頂層設計入手,研究制定關于推進政協協商參與基層協商的內容、主體、方式、程序、議事規則等制度文件,便于基層操作。
二是協助黨委搭建基層協商平臺,引導委員參與議事會議。區政協黨組要主動爭取各級黨委重視支持,協助搭建“請你來協商”“民意懇談會”等街鄉、社區(村)協商議事會議平臺,并在有條件的地區設立“委員工作室”。其中,街鄉協商議事會議可結合“大部門制”改革,由街鄉相關部門負責人作為召集人,吸收“委員街道活動小組”成員和相關政協委員參加;社區(村)協商議事會議可依托“小院議事廳”等自治組織開展。
三是構建適用可行的運行機制,保障協商活動有效開展。基層協商議題要緊扣“七有”“五性”需求,聚焦垃圾分類、胡同停車治理、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等群眾家門口的事,收集、篩選議題并公示,“議什么由群眾說了算”。同時協商成果也要向群眾和相關單位反饋,并在下次議事會上予以通報,力求協商事項“件件有回音,事事見成效”。
謝謝大家!
宋鐵健委員:東城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界 別:特別邀請人士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