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專題>熱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我的澳門故事 我的澳門故事

吳培娟委員:澳門高醫療保障背后是制度保障

2019年12月11日 16:02 | 作者:紀娟麗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吳培娟委員:澳門高醫療保障背后是制度保障

本報記者  紀娟麗


滄海變桑田

澳門鏡湖醫院急診科門口,一群被打得頭破血流的人正在等待救治,而打人的黑社會格外蠻橫,負責接待的醫生因為讓他們稍等一下,結果就被打了,負責維持治安的警察也對他們望而生畏……

20多年前,這樣的一幕,讓全國政協委員、澳門鏡湖醫院行政院長吳培娟直到今天想來仍然心有余悸。“澳門回歸前那幾年,澳門黑社會橫行,真的是非常恐怖。那時候,大家都在盼著回歸。”吳培娟說,澳門回歸祖國后,駐澳部隊的到來不僅改變了澳門的治安,更給澳門帶來了溫暖。2017年澳門遭遇臺風,駐澳部隊及時開展救援工作,甚至協助澳門居民清掃垃圾。“當時,很多澳門居民感動地說,‘有祖國真好’!”

滄海變桑田。對于澳門的變化,吳培娟感觸最深的就是醫療。回歸前,澳葡政府雖然實行居民免費醫療,但由于連續經濟負增長,財政負擔重,積累了一系列問題。例如,由于分配和使用上的不合理,政府投入得不到有效和充分利用,許多居民享受不到應有的醫療福利。“回歸后,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居民的醫療保障。”吳培娟以鏡湖醫院舉例說,醫院購買大型的醫療設備費用都是特區政府通過基金會提供支持,資助大約80%至90%。

在澳門,醫院主要有兩家:一家是官辦“仁伯爵綜合醫院”,因建在半山上,俗稱“山頂醫院”,創建于1874年。另一家就是由民間慈善團體主辦的鏡湖醫院,創立于1871年。最讓吳培娟振奮的是,回歸之后,背靠祖國內地醫療資源,加強與內地合作,鏡湖醫院的醫療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在澳門本地醫療服務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交流促發展

由于澳門本地高等院校沒有醫學院,回歸前,澳門醫護工作者一直十分“稀缺”。

“那時候,學醫只能到內地、歐美、香港等地就讀,畢業后回澳工作的不多。即使回到澳門,也多選擇去薪酬福利比較好、澳葡政府衛生局的山頂醫院工作。”當年,吳培娟正是這樣前去世界衛生組織學習醫院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有經驗的醫生缺乏,是制約鏡湖醫院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回歸后,澳門與內地醫學交流的大門開啟。“一方面,高等教育渠道拓寬,澳門高中生也逐漸選擇到暨南大學、中山大學醫學院就讀,畢業后大多回到澳門工作,使鏡湖醫院醫護工作者隊伍不斷壯大。另一方面,鏡湖醫院也積極‘走出去,請進來’,不僅邀請內地知名醫院的醫生前來交流甚至‘駐點服務’,而且積極創造機會讓醫院的醫生到內地進修。”吳培娟說,一般來說,鏡湖醫院的醫生到內地進修可以一年,而內地專家到鏡湖醫院“駐點服務”可以兩三年。

現在,澳門與內地醫學交流的手續也變得越來越簡便。“過去,我們要請內地醫療專家,辦手續是一件極麻煩的事,通常需要5個月到半年的時間。現在,辦證件非常簡便,碰到疑難病例,內地專家很快就可以抵達,與我們一同研討病例。”吳培娟說,與內地的交流促進了澳門醫療水平的提升。“過去,澳門醫護人員缺乏,病例也很少。現在,澳門的醫療水平提升了,內地也有一些病人選擇來澳門看病,也豐富了醫院的臨床經驗。”

守望有相助

20年來,澳門與內地的醫療不僅有合作交流,更有魚水情深的守望相助。

“吳院長:早上好!我們出發前往從江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一次小組討論前,吳培娟的微信里收到一張照片和一句問候,照片里是五張青春洋溢的笑臉,他們是澳門鏡湖醫院員工青年會的骨干,此行是赴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進行醫療扶貧。

澳門與從江,相隔千山萬水,卻有一個動人的故事。2018年5月,澳門幫扶貴州從江項目開始實施,9月,全國政協住澳門委員考察團來到從江,吳培娟正是其中一員。在那里,她看到當地的醫療條件不太好。“不僅醫療基礎設施很落后,而且人們的基礎醫療知識也很匱乏,我想到,醫療幫扶還有一些工作可以做。”回到澳門后,她當即在鏡湖醫院發起動員。“我希望年輕的醫護人員能參與到從江的醫療扶貧中,一方面給當地提供醫療幫助,另一方面也深入了解貧困地區的醫療情況。”她的動員得到了醫院員工青年會的支持。于是,便有了鏡湖醫院員工青年會骨干的從江之行。

澳門與內地的守望相助,從江故事只是一個片段。讓吳培娟記憶深刻的還有兩件大事。一是2013年“非典”,中央政府非常關注澳門的病人,在救助方面給予了很大幫助,澳門醫院也與內地醫院展開了非常好的合作,一同抵御了那場災難。

二是201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當時,整個澳門社會十分關注災區救援,鏡湖醫院慈善會參與捐助北川縣永安骨科醫院,多次派人到醫院交流,并邀請醫院的醫護人員到澳門學習交流。“澳門有困難,國家是最好的靠山。內地有需要,澳門的醫療隊伍也可以發揮作用。”吳培娟說。

明天更期待

粵港澳大灣區熱帶病學術交流、心臟科聯盟、三地醫護人員管理理念培訓……這兩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粵港澳三地的醫療合作,讓吳培娟相信,澳門的醫療事業發展又迎來了一次絕佳的機遇。

“澳門的醫療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包括心臟科、腦卒中等綠色通道在內的幾項專科有優勢,又因為澳門獨特的國際優勢,很多新藥比內地上市早,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合作中,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吳培娟說,現在,已經有一些內地居民前來澳門尋求醫療服務,未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將給澳門的醫療服務帶來更多機遇。

從小生活在澳門拱北,與珠海僅一步之遙,吳培娟對內地并不陌生。“回歸前,學校一放假,我就很喜歡去珠海、中山玩,因為真的非常近。”說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她對城市一小時生活圈的未來充滿期待。

“大灣區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回歸20年來,澳門正是因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背靠祖國,搭乘祖國發展快車,才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績。”吳培娟說,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澳門醫療界要抓住機遇,積極推動三地的醫療合作。她相信,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澳門的明天更值得期待。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