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以明德引領奏時代強音

2019年05月23日 20:18 | 作者:楊朝明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文藝和社科界政協委員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明德尤其重要。當今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明其明德,這樣才能奏響時代強音,形成民族復興的磅礴之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德就是在一定價值信仰基礎上的行為方式,這個基礎就是道。孔子說:“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價值信仰導引人的行為方式,正確的追求使人不迷失自我。行為方式能彰顯道的意義,人民有信仰,才能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是從孔夫子到孫中山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理想與追求,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在青島上合峰會歡迎各國嘉賓的宴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都強調和重申這一偉大理想,充分顯示了新時代中華民族進行偉大事業的豪邁與信心。正因為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有無比堅強的發展定力,我們才不畏任何艱難險阻,不懼形勢怎樣風云變幻。

“天下為公”是氣象,是格局,是中華大道。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存在,人們必須有自己的社會性意識,必須有公德意識和公共意識。人知屬于家庭,就有家庭美德;人懂屬于職場,就有職業道德;人明屬于社會,就有社會公德。而所有這些,都基于人的個人品德。中國思想家講的“成人”就是指人的社會性意識,指人的道德自覺。不難理解,如果世界各國都有“地球人”意識,就能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可見,“天下為公”乃是人間正道。

社會需要引領,人心需要喚醒,榜樣的力量很重要。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具有社會性的人要遵道而行、循禮而動,理想的狀態是人人明于禮義,人人“知所以為人”。越多的人做到這些,社會的風尚就會越好。因此,社會風氣要改善,就需要更多知是非、明榮辱、能擔當、會引領的人,這樣的人有格局,有氣象,在傳統中國被稱為“大人”或“君子”。所謂“君子喻于義”“君子之德風”“其身正,不令而行”,都是強調榜樣的作用。

怎樣培養社會的擔當者、引領者?《大學》開篇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在“四書”中字數最少,它卻包含了中國的大思維、大格局、大學問。《大學》之“大”在于大其體而全其用,在于闡述了人的價值與意義。《大學》講修己安人、內圣外王,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考“人心”和“道心”、“人情”與“人義”或“義”與“利”的關系。孫中山先生稱它是“最系統的政治哲學”,把一個人“從內發揚到外”,是“我們政治哲學的知識中獨有的寶貝”。

人有善性、有明德,人的光明本性天然具有,不假外求,因此要盡心知性,將此心此性充實而有光輝。人在事物中體認心體,我正則物正,我正則事正。大學之“大”,恰在使本性光明,自覺向上。確立了“大端”,則“知止有定”,復其心之本然,光明其心,如如不動,將心體應物隨景,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立乎心志,則立乎大,于是有規模,有格局,耳目役于心;于是萬理燦然,小者不能奪,外物不能誘,耳目不狂奔。人行善作惡,關鍵在于志。人有天資之性,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所以孔子說:我欲仁,斯仁至矣。《尚書》《大學》說“克明德”“克明峻德”,是說人要顯用有德,能明大德,不能忘記天賦的光明本性,這也就是放大善性,是“明明德”。

“明德”因學而明。人千差萬別,不是天資情性出了問題,而是沒有發揮。人有“明德”而“明明德”,由“性善”到“為善”,不可省卻學思的功夫,這恰是為人之用力處,也是最需要引領處。我們的社會需要有人言是非、別善惡、明曲直;我們的時代需要以明德浸潤人心,沐浴其身以去其垢,洗濯其心以去其惡,有方向,不迷失,勇于擔當,形成合力。只有人人行動起來,與時代發展同步,才能不辜負這個偉大時代,奏響時代的主旋律。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明德 引領 時代 大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