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李木元)“類風濕關節炎的疾病特點是女性發病多于男性,中/高疾病活動度患者3個月內即可出現明顯的關節損害進展,5-10年的致殘率高達43.5%;15年及以上的致殘率將高達61.3%。” 3月11日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棗莊市立醫院副院長王凌建議,加強風濕性疾病的規范治療,加大風濕免疫專科醫師的培養力度,并加快這類疾病創新藥品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減少因病返貧。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棗莊市立醫院副院長王凌
王凌介紹,類風濕關節炎同時由于患者免疫系統功能紊亂,會引發各種慢性并發癥,嚴重威脅人體健康。類風濕關節炎高發年齡為30歲到6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群是社會和家庭的重要生產力來源,因患病而導致的社會負擔和家庭負擔非常沉重。
除類風濕關節炎外,強直性脊柱炎也是一種非常可怕的風濕類疾病。王凌介紹說:“和類風濕關節炎相同的地方是,強直性脊柱炎也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的可致殘疾病。但是不同的是,強直性脊柱炎(AS)發病人群多為青年男性,發病高峰年齡在13至31歲之間。如沒能得到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AS患者3年致殘率約為45.5%,3年致殘率高達70%以上。”
在臨床長期工作中,王凌見到大量來自農村的風濕病患者。“棗莊下面有一個地級市叫做滕州,我們最近收治的一個來自滕州農村的患者是個29歲小伙子,因為強直已經不能動彈,家人用了一輛大車把他從車上抬進了我們醫院,”王凌說到,“這個病人才29歲,整個脊柱關節已經全部變形,連給他做一個核磁檢查都非常困難,其實他從十幾歲就腳跟疼、家里人一直沒有送他到大醫院來做檢查,十幾年下來,一個29歲的小伙子本應該是全家的重要支柱,現在就這樣殘疾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還要家人照顧,太可惜了。
王凌通過兩會建議案呼吁,從國家級的層面上來重視風濕科的發展、重視對這類疑難雜癥造成的多系統多臟器損害。關注好這類疾病,是有助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個非常好的舉措。如果早期診斷,恰當的規范的治療的話,這些家庭不會造成這種因病返貧,因病致貧,所以它會挽救這個家庭,不至于造成我們社會這么大的經濟負擔。
“如果從全國情況來看,我國現有的風濕免疫專科醫師人數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王凌表示,我國擁有風濕免疫專科的醫院僅1100多家,僅占全國三級和二級醫院總數的10%左右,而全國所有2400多家三級醫院中,僅1/3的醫院具有風濕免疫專科。全國登記注冊的風濕免疫病專科醫生僅7000余名,平均約每20萬人口才能擁有1位風濕免疫疾病專科醫師。
此外,患者的的及時準確診斷也很重要。王凌建議,國家應加強風濕免疫學科和診療體系建設,通過政策引導、頂層設計來加強風濕免疫學科和診療體系建設,比如三級綜合醫院應設置獨立風濕免疫科,并逐步納入綜合醫院評審標準。二級醫院應鼓勵設置獨立的風濕免疫科或專科門診。她還建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各級醫院風濕免疫科的建設指導和管理工作,不斷提高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希望通過有關政策的頂層設計,加強風濕免疫學科和診療體系建設,加速專科人才的培養,滿足1000萬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迫切需求,科學精準扶貧。
“風濕病常常被叫做不死的癌癥,作為風濕科醫生、基層醫生,我們非常希望全社會提高對風濕病患者的關注和關愛,” 王凌還呼吁,加快風濕免疫性疾病治療領域的創新藥品準入國家醫保目錄,提高患者可及性;完善經典治療藥品的適應癥限制,解決治療的便利性。并希望風濕領域創新治療藥物,與腫瘤和其他重特大疾病治療藥物能享受同樣的報銷待遇。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