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建設好信用環境 促進民營經濟突破性發展
近年來,融資難、融資貴成為制約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強化融資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疏通民營企業融資堵點、積極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紓困等方面提出十八條舉措。
全國政協委員、三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亞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擴大了銀行、證券、保險等各路資金支持民營企業的路徑。同時,推出強化融資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等長期配套政策,凸顯了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的政策導向,讓各類所有制企業在融資方面得到平等待遇。未來,民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將會獲得更多“源頭活水”,為吸納就業、經濟增長貢獻動能。
袁亞非表示,對企業而言,誠信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是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高價值資源。當前,民營企業信用建設存在市場體制不完善、法律法規不健全、失信監督管理缺失、利益驅動導致道德失范、執法懲戒不嚴等問題,這使得良好的民營企業信用環境一直難以形成,成為“融資難、融資貴”的誘因之一。
在袁亞非看來,建設好民營企業信用環境是促進民營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促進民營經濟突破性發展的關鍵。
“民企融資的難點,與銀行有關,也與民企自身的特點緊密相聯。大型金融機構以監管和防范風險為前提,在貸款過程中需要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經營情況、信用信息。但目前可以衡量中小企業經營情況的信息資料,比如經營信息、財稅信息、資產信息、日常運營活動痕跡信息等分散在各個社會部門和經濟活動參與者手中,導致中小企業辦貸款不但耗時費力,還常常遭拒,難以享受到大型金融機構的優質金融服務?!痹瑏喎茄a充道。
那么,如何搭建中小企業征信平臺?
袁亞非認為有三個關鍵點:一是充分調動目前已經獲得牌照的企業征信公司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建立全國統一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推動企業征信數據互聯互通,解決過去銀行與中小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讓銀行放心貸款,企業快捷融資;二是進一步完善信用監督機制,大力推動“信用+”的機制建設,從戰略高度抓緊抓好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依法開放相關信息資源,在確保信息安全前提下,推動數據共享;三是發展各類信用服務機構,鼓勵信用服務產品開發和創新,引導高校等科研機構,對接第三方信用服務平臺,研發信用評價指標體系與模型,鼓勵民營企業建立信用管理和教育制度,培育企業信用文化。
編輯:秦云
關鍵詞:信用 融資 信用環境 民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