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你的365天,她的一瞥

2019年01月16日 10:50 | 作者:王夢影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人類的天空度過了多么精彩的2018年。

它見證了114次軌道發射,它經歷了多場離別,有時是旅程剛開始,有些則是終結。

它記錄著探險者們的新故事,中國的表現格外耀眼,發射數量多、成功率高,甚至溜達到了月亮背面。

這些看起來是與日常生活毫無干系的熱鬧。外星發現不能讓你我漲工資,星際旅程也不會有你我的座次。我們都有各自的六便士要低頭撿拾。

我們腳下的蔚藍星球,不過是宇宙角落里最不起眼的一顆。人類的生命微不足道,不夠一束光從銀河系那頭趕到我們眼中,不足一顆行星嬰兒期的十萬分之一長。這過去的一年,不過是宇宙的匆匆一瞬。

但它同時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斷面,截取了無數個短暫生命集成智慧與勇氣的奮力一望,望向所有比我們生命宏大的東西:時間、空間和永恒的探索之旅。

像宇宙中的任何存在一樣,我們終將成長、老去,走向死亡。但我們曾擁有過這一年。

出發與告別

兩輪“超級月亮”輝映了公歷2018年的開端,分別出現于1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個夜晚。新年的“超級月亮”是比通常大14%、明亮30%的滿月。1月31日的滿月是“血月”,紅紅的。一個月,月亮“滿”兩回,真是格外賞臉。

世界各地天文愛好者的長槍短炮對準了它。月光向來公平,不會忘掉哪怕是北京市一個最平常的地鐵站。空氣清冷,通勤人群鉆出地下,有些仰頭駐足,舉起智能手機。

對于他們中的大多數來說,這只是日常規律的一處短暫停頓。元旦后面是春節,上班上學,周而復始,變幻的天象不過是柴米油鹽的背景。對于月亮來說,這其實是漫長公轉自轉的普通一刻。它行進到了軌道中離地球最近的位置,又恰巧與太陽呈180度夾角,月面向世界圓圓滿滿地反射日光。宇宙自有莊嚴準則,星星新生又湮滅,能量潮汐起落,引力交錯,天體盤旋,不受某顆藍色渺小星球的生物情緒任何打擾。

這兩套秩序之間漫游的,是人類制造的旅行者。

帕克太陽探測器在8月出發,正是黑暗中流螢頻頻碰撞燈火的季節。這臺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和NASA共同研制的探測器最終以接近每小時70萬千米的速度飛馳,眼皮一眨就遠了近2千米——普通人需要走上半小時的距離。這是人造飛行器歷史從未見證過的速度。如此奔波的目的是觸碰太陽——這顆饋贈了生命光和熱、讓文明成為可能的大火球。

與在地球上肉眼觀察到的平靜外表不同,太陽有張燃燒的臉:氣體翻滾,物質噴涌,帶電粒子拋灑如熱帶大鳥絢麗的尾羽。日冕,幾百萬公里厚的大氣層終日沸騰著——沸騰這個詞其實有些輕了,100萬攝氏度的溫度是地球上最耐熱金屬熔點的200多倍。

帕克探測器從這團焰火中穿過。它是個狀如大喇叭的家伙,武裝了11.43厘米厚的防護層,隔絕熱量,反射陽光。未來的7年內,它將圍繞太陽公轉24圈,7次路過金星。它會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人類造物。

出發3個月后,它發回了第一張照片:太陽盔狀流如宇宙深處一只明亮的眼。這張照片將和它未來還將繼續發現的數據一起,幫助科學家研究和了解更多太陽的秘密,諸如日冕為何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高;太陽風是如何旋轉吹向地球,影響著某個工薪族收看《延禧攻略》的手機信號。

水星訪客于10月離開地球。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歐洲空間局共同發射了探測器貝皮可倫坡號。與發射器成功分離后,它將一圈圈飛行,飛過地球1次,金星2次,水星5次。像螺絲擰緊,每一圈都會比上一圈更接近最終目的地,它最終脫離軌道抵達。那需要7年獨行,在黑色幕布下,群星之間。

一些目的地體量更小,但重要程度卻并不因此降低。夏天,日本的“隼鳥2號”向小行星“龍宮”投放了探測車;冬天,美國的“冥王號”抵達了小行星101955。“龍宮”的名字源自日本家喻戶曉的神話:平凡少年穿越浩瀚深海,去往龍神居住的夢幻宮殿歷險。仙境一日,地上百年。

神話的結尾,少年帶回了龍女贈予的神秘寶箱。這兩臺探測器則是首次為人類帶回小行星表面資料的希望。

地球6200萬千米外,火星經歷了近半年的壞天氣。沙暴肆虐的面積相當于北美洲大小。強風呼嘯,塵土因重力微弱被拋灑到地表外幾千米,遮天蔽日。天文望遠鏡里,這顆著名的火紅星球已變得有點泛黃。

火星漫游車“機遇號”就是在這種鬼天氣里猝然終止了旅程。6月,它因為無法收集足夠的陽光轉換成電能而陷入“沉睡”。7月,NASA官方宣布了它的“失聯”。9月轉機出現,它奇跡般的現身在一張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的照片里。11月,地球親友試圖聯絡它的最后一次努力落空,宣布“永久放棄”。

它離家15年了,經歷了異鄉的5000次日落。它見過大片連綿的高原,陰影交錯的巖石,還有巖層間菱形放射狀的空隙——那是水在時間開始之初可能存在于這片蠻荒之地的痕跡。

它的姐姐、早數月到達的“勇氣號”火星漫游車在9年前陷入了流沙。姐妹倆的名字是一個9歲的小姑娘給起的。小女孩說自己在孤兒院時,常感覺黑暗又寒冷,仰望星空給她安慰。

遠行者終將結束旅程。離別是它們的使命,不斷出發去往下一個目的地,也是它們的最終宿命。

4月,“天宮一號”空間站在超期服役2年后墜落,解體的碎片在大氣層中越燒越小,像一簇流星。10月,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退休,觀察宇宙9年的人類之眼永久合上。11月,NASA宣布“黎明號”探測器停止運作。走了11年6.9億千米,它燃料耗盡。

宇宙的生死遵循著宏大的時間尺度,一顆恒星從初生到塌縮歷經110億到130億年。與之相比,這些小小漫游者的生命短于一瞬。可對于人類來說,它們的一生,就是一個時代。

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在“天宮一號”里漂浮騰挪時的微笑定格在一代人的記憶之中。2011年9月升空以來,這座標著五星紅旗的空間站曾接待過三艘神舟飛船、兩批宇航員的到訪,見證了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后第三個完成太空對接的國家,也承載了一個民族每次對接倒數時驟然暫停的心跳。它曾是中國太空兒女在宇宙中的第一個家。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曾是人類最敏銳視力的體現,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繼任者。它看過近6萬顆星星,發現了2662顆系外行星。透過它的眼睛,地球居民得見至少5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散落在銀河兩岸;成年的昂宿星團恒星芭蕾舞者般旋轉,揮舞著星際風的飄帶;蛇夫座超新星在黑色天幕里沉默炸開,藍色和綠色的炫光環繞如一朵花綻放……NASA發言人在宣布它最終退休的發布會上說,它改變了人類“對自己在宇宙中位置”的看法。

黎明號則將兩個望遠鏡里暗淡的光斑,灶神星和谷神星,變為揭開宇宙謎題的無窮寶庫。這兩顆小行星位于木星與火星間的小行星帶上,還帶著億萬年前的瘢痕——那是一大塊天體被撞碎成這條星河的證據。它們是時間膠囊,保存著水、有機物和其他令科學家驚嘆的遠古遺產。黎明號項目的負責人深為自豪,他私家車的保險杠貼紙上寫著:“我的另一輛車可在小行星帶上。”

但他并不為離別太過悲傷。一代代前赴后繼,這是科學探索推進的秩序。

2018年4月,“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即“苔絲”太空望遠鏡(TESS)發射升空,它是開普勒之后更先進的太空望遠鏡,利用4臺先進相機,掃描超過20萬顆太陽系附近的明亮恒星。火星在11月迎來了“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登陸。通過它收集的數據,人類第一次聽見了火星荒原上風的聲音,獵獵低鳴。在這風聲里,埋葬著“洞察號”的前輩。

2018年還剩最后兩天時,中國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準備軌道。

月亮環繞地球,示人的始終是同一面,大約占月球表面積的56%。直到半個世紀前,人類才逐漸了解月背的風景。那是個峰谷林立的兇險之地,沒有月面大片大片的“月海”,凹陷的玄武巖平原。一位宇航員形容是“像家里小孩有一陣子常去玩兒的沙灘似的,飽經風霜,沒有輪廓,又是疙瘩,又是洞”。

新的一年,嫦娥四號帶來的玉兔二號巡視器在松軟的月球土壤上滑出了兩條清晰的“足印”。距另一對著名的月球腳印出現剛過半個世紀,勉強夠海王星繞太陽走半圈,也足以讓一個少年成為祖父。那腳印的主人說:“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版 圖

這一年,太空前所未有的忙碌。全球全年共有114次軌道發射,兩次失敗。這個發射數字是1990年以來的新高。這其中,37次屬于中國,沒有失敗。中國成為了全球航天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

9次發射將北斗三期導航衛星送上軌道。12月27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正式宣布:“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開始提供全球服務。”3個環地球軌道上的18顆衛星晝夜圍繞,形成一個球形的覆蓋網。

北斗系統的雛形來源于“兩彈一星”元勛陳芳允院士的設想。這位戴著瓶底厚眼鏡、笑容溫厚的清華大學畢業生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曾用手術刀拔掉雙腳大拇指的指甲,借此住進醫院,避免被帶往臺灣。1980年,他與另外三位科學家向鄧小平上書一封,即后來著名的《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必須從現在抓起,以力所能及的資金和人力跟蹤新技術的發展進程……此事事關我國的國際地位和進入21世紀后在經濟和國際方面能否進入前列的問題……”

彼時,持續20多年的美蘇太空競賽正進入尾聲。巨頭爭鋒,太空是掂量國力的大好舞臺。你追我趕中,第一顆人造衛星升入太空,第一位人類宇航員踏上月球。梳著背頭的美國總統里根宣布:開始投入“星球大戰”,預算1兆億美元。

那場頗具煽動性的演講過去了35年,計劃的大部分愿景落空。而世界太空力量的版圖已經悄然改變。陳芳允于2000年初去世,未能見到他信中為之焦慮和興奮的21世紀圖景。

針尖對麥芒也早已不是太空探索事業里國家力量的關系主題。以美蘇競賽的遺產為基礎,國際空間站建立起來。它被廣泛視作大規模太空合作的典范。

2018年,它迎來了20周年的生日。

20年來,這個旋轉于我們頭頂400千米左右的大型太空飛行器對接過不同型號的高技術飛船,為生物、物理、航天等領域的前沿科學實驗提供了場所。這個人類最復雜、最宏大的宇宙造物之一,是被像孩子搭樂高積木一樣湊起來的。

1998年,國際空間站的第一部分,俄羅斯制造的曙光號功能貨艙進入軌道。一個月后,美國制造的團結號節點艙離開地球與之匯合。美俄兩國的宇航員行走于艙外,協調兩部分的對接。他們中的很多人將之視為一生難忘的經歷:藍色地球倒懸在頭頂,腳下是無垠的太空。

對抗產生的技術最終凝聚成了共同探索天空的造物。20年來,包括日本、加拿大、西班牙在內的15個國家為它的軀體提供了枝干,18個國家的230位宇航員在此停駐,凝視同一個蔚藍星球。

然而,太空里的寧靜十分脆弱。除20周年生日外,國際空間站2018年最轟動的故事,是艙壁上的一個洞。

那個洞出現在8月28日夜里,地面的監控人員察覺到了國際空間站連接的聯盟MS-09太空船有一點漏氣。洞直徑不過2毫米,他們甚至覺得不值當為此叫醒沉睡中的6名宇航員,直到第二天才進行通知。處理過程如下:一位宇航員伸出一指頭將洞塞住了,趁這功夫,另一位找了粘補材料噴了幾噴。太空環境里,飛行的巖石或小行星刮擦航天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俄羅斯宇航的負責人對外宣布:這個洞似乎是人為的。它的周邊有不少點狀的擦痕,看起來像是有人鉆過,手還不太穩。可能是在其他操作時不小心造成的,也可能是故意的。

太空造物的陰影投注在地球上,流行的謠言包括美國宇航員謀害俄羅斯同事,俄羅斯宇航員構陷美國同僚。這個宇宙中的人類棲息地上一次處在這么緊張的氛圍中還是2014年,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導致美俄政治力量劍拔弩張。

無盡的文件、內部審查和媒體發布會后,2018年12月,兩位俄羅斯宇航員進行了一次長達1個小時的艙外行走,NASA實況對外轉播。聯盟MS-09正在修整期,本沒有準備為這類太空活動提供條件。這次檢查克服了重重技術挑戰,“史無前例得復雜”。

結論是:開洞的力量確實來自艙內,原因不明。這件事成為2018年的一樁公案。但即使美俄輿論最嘩然時,兩國的宇航員也堅持沒有隔離,仍然生活在同一艙內,繼續科學日常。

20周歲這年,國際空間站正面對著一個看不清楚的未來。

不算樂觀的經濟形勢下,大國航天普遍遭受著考驗:是不是太花錢了。關于國際空間站巨額運營成本的爭議一直存在,到2018年年初,美國白宮發布預算,要求NASA到2025年停止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資金支持,并將部分業務移交給私營航天公司。那是一支不同于國家隊的全新力量。

有人懷疑。一位曾參與空間站早期建設的宇航員公開表示:負擔宇航員往返空間站,運營科學實驗室需要巨大的投入。你怎么能指望謀求盈利的公司來做這種事呢?另一些人則將商業航天公司的出現視作未來太空探索的某種轉機。

大航海

2018年2月6日,一輛櫻桃紅色的特斯拉汽車在火星軌道上悠然前行,黑天鵝絨似的宇宙包圍著它,空曠無垠。它經過了火星的晨昏交界線,星球在背景里一面明亮一面沉入黑暗。駕駛座上是個身著宇航員的假人,名叫“星人”。這個名字來源于大衛·鮑伊的搖滾歌曲,歌中唱道:在天空之中有一位星人在等待/他覺得他能讓我們所有人大吃一驚。

這輛車是被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送上太空的。彼時,距離這家公司第一架液體燃料火箭獵鷹1號升空剛好過去10年。10年間,這家私營企業從不足100人的小團隊迅速發展為掌握火箭發射回收獨立技術、部署衛星網絡的商業巨頭。

星海里如今蘊藏著熱望。相比究竟能賺多少錢、自己值多少錢、將要花多少錢是這一年這些公司更直接的真金白銀體現。海外市場上,商業航空初創企業在2018年共計完成了規模約為30億美元的融資。其中,SpaceX在最近一輪融資的投前估值已經超過300億美元。

中國也躋身于這股國際浪潮中。2018年,國內商業航天創業公司已經超過100家,共披露了17筆融資,涉及至少有15家商業航天公司總額預計在20億元以上。其中,超過6筆融資過億元。

這是3年發展后的集中爆發。2015年10月29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印發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的通知》,鼓勵支持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發展。同年,國內出現了第一批商業航天企業。

在北京市北部的海淀區和南部的亦莊,“衛星城”和“火箭一條街”正在生長,年輕人在白色鋼架棚的廠房里制造著對天空的沖擊。靈光一閃被鼓勵,一位工程師曾從清洗小龍蝦的機器上找到設計火箭清洗部件的靈感。發射安排在內陸戈壁里的國家發射場。為了防震,精密儀器通常被裝載在普通行李箱內,拖拽搭乘高鐵再轉綠皮火車。一些公司的總部設在諸如長沙、武漢等二線城市,借力地方政府提供的資源福利。

這一年,中國完成了22次商業發射,與美國持平。數十顆商業衛星被送上軌道。天儀航天院的通信衛星搭載了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物理學家李淼等人的基因樣本,徐徐環繞地球。4家公司完成了火箭首飛。

10月,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的“朱雀一號”三級固體運載火箭在甘肅九泉順利升空,但搭載衛星最終未能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商業航天的第一支中型運載火箭。它的失敗被業內格外溫柔地對待,一些人甚至將之視為“半個成功”。

這支商業隊伍平衡著與國家隊之間的微妙關系。他們將自己定位為“有力補充”,對任何“積極競爭”甚至“取而代之”的言論避之不及。隊伍里的技術骨干大多來自體制內。領導層中有前“國家隊”的重量成員是資本考量的重要標準。藍箭曾與國家隊協商發動機專利轉讓的可能,一年拉鋸后終未實現,最終走上了自主研發之路。

海外商業航天則普遍依靠國家隊的訂單起家。以SpaceX為例,2005年,NASA送上一份價值5億美元的訂單,協助軍事衛星發射工作。這筆錢是種子基金,也是一系列政府購買的序幕。到2018年,SpaceX獲得的政府訂單總額不少于42億美元。

如今,美國商業航天勢力腰桿頗硬。2018年春末,NASA宣布“商業船員開發”計劃。曾經的乙方SpaceX,是這次的合作伙伴。

對這個領域的公眾興趣也不止于星空。櫻桃紅轎車的生產者特斯拉和SpaceX共享一個創始人伊隆·馬斯克。他活躍在社交網絡上,私生活受關注程度與好萊塢明星無異,也大多與明星有關。2018年夏末,SpaceX宣布2019年大獵鷹火箭將提供環月旅行。第一位搭乘者是一位日本富商,以線上時尚快消事業和善于營銷的頭腦著稱。

可喧囂之外,從地球到宇宙的路程從來都不簡單。

2018年3月,谷歌宣布退出對X大獎的贊助,收起了11年的耐心。這個項目始于2007年,意在鼓勵普通人的航天夢想,嘗試將飛行器送上月球。大獎組委會規定,第一個實現成功登陸,行進500米,并傳回數據的團隊將獲谷歌提供的2000萬美元大獎。

參賽者沒有任何標簽限制。不同膚色、年齡、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的團隊參與了競賽。原定的最后期限是2012年,可是沒有任何團隊能在那之前完成。組委會不得不一再拖后截止期,最后一次改期是在2017年年底,將檢驗時刻定在2018年3月。這一次,他們的期望又落空了。

11年來,參賽隊伍剩下最后6支,擁有了穩定的技術團隊,打磨過數輪的模型機和無數次實驗結果。但他們離月亮還是太過遙遠。

6月,組委會宣布大獎賽轉變為無獎金競賽。6支隊伍還有5支仍在堅持。其中,印度團隊和日本團隊合作了。一家出發射方案,一家提供了一輛節省成本的輕質月球車,只有4千克。

“如果每一次大獎都有贏家,那說明我們的夢還不夠大膽。”組委會負責人說。

黑洞與光

送一艘小船去宇宙深處,這曾是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愿望之一。他在微博上向中國粉絲解釋過這個計劃。

2018年3月14日,霍金在劍橋家中去世,享年76歲。這是一個備受矚目的句號,標志著一場偉思眺望的落幕。

一代瞭望者中,霍金無疑是最天才的頭腦之一。他最大的成就,是將黑洞的數學原理應用于整個宇宙,描摹了它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可能結構。他的目光順著回溯了宇宙的起源,又去往了時間的開始和終結,恒星塌縮成黑洞,黑洞中無限質量壓縮成一個奇點,周圍是一片虛空。

直至31歲前,霍金堅信,最快的光也無法逃逸黑洞。

曾經的少年霍金蹬著自行車穿行于牛津大學彎曲的石板夾道,在劍河上的皮劃艇上揮著手,大笑著招呼同伴逆激流而上。而公眾熟悉的霍金教授總是深陷于輪椅,歪著頭,只有3根手指能自由活動,操縱發聲器與人交流。

霍金曾描述過他想象中某人掉落黑洞的過程。因為引力,我們將永遠無法看到這個人真正掉落的瞬間。在肉眼的視線中,這個人越接近黑洞,他的行動將越緩慢,最終他的影像發紅,并暗淡下去。

在死亡降臨前,肉體的逐漸離場已經折磨了他半個多世紀。21歲時,他在一次滑冰時摔倒,再也無法順利站起來。他被診斷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即漸凍癥。冰殼逐步覆蓋了他的雙腿、胳膊、雙手,直至脖頸和聲帶。

但他最終推翻了自己。新的結論不同于霍金此前的理論,它未來更有可能被驗證。不少科學家認為它是諾獎級的研究。這一理論被稱作“霍金輻射”,他確定:黑洞具有溫度,有光能從中逃逸。

霍金那因為癱瘓而歪斜的調皮笑容仍不斷出現在電影、動畫片、熱門電視劇和搖滾MV中。大眾討論他在媒體上的只言片語。一些人由此嘗試思索:我們在無限的時間和空間中,究竟處在怎樣的位置?對黑洞的進一步研究讓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獎。他最為大眾所熟知的工作是熱門電影《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迪蘭·托馬斯的詩句穿插其間: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怒斥、怒斥那光明的微滅。

2018年,6門遺失的課程重見天日。課程的最初設計者是美國姑娘克里斯塔·麥考利夫。她本該成為第一個在太空中授課的老師。1985年,她搭乘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發射第73秒時爆炸,包括麥考利夫在內的7名宇航員罹難。

在NASA的協助下,國際空間站的兩名宇航員利用她殘留的資料重新拍攝了她本該講授的課程,并在線上播放。課程內容包括對重力、牛頓定律等物理原則的介紹,是一個孩子在認識世界和宇宙時最基礎的知識。

事故過去了32年,麥考利夫的丈夫已兩鬢斑白,也當了媽媽。而她依舊停留在37歲,留著嬉皮年代最流行的一頭小卷,一笑兩個酒窩。

9月,科學家在南極冰層中探測到了“幽靈粒子”。

這種粒子的學名是中微子粒子,速度接近光速,質量幾乎是零。數十億的中微子粒子穿過整個宇宙,幾乎沒有任何物體能夠阻擋它們,仿佛是無形的。

世界的轟轟作響與宇宙的宏大轉動平行展開。這終是人類的平凡一年,“超級碗”美式足球聯賽依舊消費了成噸的薯片、可樂和卡路里;比特幣經歷了幾番大跌,在年底只剩了年初三分之一的價格;小半個中國注意力被偶像制造吸引,并很長一段時間內沉迷于轉發錦鯉。

于此同時,南極的訪客自一顆快速旋轉的超大質量黑洞而來,攜帶著宇宙蠻荒和時間初始的秘密。它們垂直朝地球噴射而來。沒有人察覺到這些秘密正在經過。

但它們中的一些最終被光電探測器捕捉到,并追蹤到宇宙深處的源頭。這被科學界公認為繼引力波探測后的最大物理發現。我們離宇宙的終極謎底又近了一點點。

編輯:張同天

關鍵詞:宇宙 太空 地球 人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