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怎樣認識“偽命題”

2018年12月17日 14:27 | 作者:艾豐 |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國進民退”之類的問題是偽命題。從政策導向看,黨的“兩個毫不動搖”的政策一直沒有變,何來誰進誰退呢?偽命題不能成立,但“偽命題現象”應該思考。

第一點,偽命題是觀念和體制錯位的產物。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體制政策導向經過了兩次轉變。新中國成立初期,體制政策導向是“公私協調”,執行的是“公私兼顧,勞資兩利”方針。第一次轉變,50年代中期開始“社會主義過渡”,搞私營工商業改造,農村合作化,一直到公社化。后來搞割“私有制尾巴”,體制政策導向轉變為“公私排斥”。第二次轉變,改革開放以來,體制政策導向又由“公私排斥”轉變為“公私協調”。包產到戶,土地仍然公有,經營權歸各戶,是公私協調。國企改革從打破“大鍋飯”開始,一直到混合所有制,都是探索公私協調之路。鼓勵個體、民營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更是公私協調。

觀念思維與體制政策的變化是不同步的。新的體制政策已經建立和運行,而舊的觀念思維并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一方面,觀念思維既有強大的整體慣性,又有復雜的個體差別性,一旦形成,徹底轉變是很困難的。另一方面,改革是漸進的,長時間兩種規則并行;而市場經濟又滋生了“唯利是圖”“拜金主義”,形成對“公私協調”的干擾。這種狀況為舊的觀念思維提供了繼續存在的客觀理由。

第二點,用理論創新促進觀念更新。真正克服“公私排斥”觀念思維并不容易,因為它不僅是個人認識問題,根子是理論認識問題。

多年來,我們所理解的社會主義,是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公私排斥”的。改變了體制政策,不等于同時克服了對社會主義理論的片面理解,因此要用理論澄清和理論創新回答新問題。

“公私協調”論符合主張階級斗爭的馬克思主義嗎?人類社會是個體和群體的集合體,公私是社會一個硬幣的兩面。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在提出歷史唯物主義同時,也從公私關系來觀察評價社會。原始共產主義社會,有公無私,不理想。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由于階級分化,造成了公私對立、私私對立,更有問題。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階級斗爭不是永恒的,只是人類社會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優越性在于每個個性都可以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共產主義這個“公”之所以好,是因為在這個“公”下面,每個“私”都能好。這清楚地表明,他們正是用“公私協調”來界定理想社會的。

關于公有制和私有制的關系,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社會主義在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前提下,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仍然是“公私協調”的思想。這個論斷,幾乎成了“哥德巴赫猜想”,共同占有,怎么還能個人所有?不同人做過不同的解釋。實際上,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破解了這個“猜想”。如今的勞動者,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自身擁有的貨幣、技術、技能、知識、文化都可以轉化為產權,許多個人在各類企業都有了股權、股票,政策鼓勵勞動者增加資產收入,鼓勵發展中產階級。共同占有和個人所有越來越走向和諧。

不是說公與私、公有與私有沒有矛盾,關鍵是如何處理這個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條件下,可以不通過彼此排斥,而是通過互相協調來解決這個矛盾。這就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我們通過改革開放,使這個優越性真正發揮出來。我們黨推行的“公私協調”的體制政策和觀念思維,不僅符合馬克思主義,而且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第三點,執政者的觀念思維起重要作用。政策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公私協調”為主導的體制政策更好地發揮作用,關鍵在于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講話中指出,近年來黨和政府出臺的支持民營經濟的政策和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實得不好,效果不彰。“政策落實不到位”是造成目前民企困難和問題的一個原因。在講到落實政策方式問題時,他強調任何一項政策出臺,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慮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考慮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疊加效應。

為什么會出現“落實不好”“方式不當”呢?許多情況是潛在的“公私排斥”觀念思維在作怪。有的干部覺得,對國企有責任,對民企無責任,甚至消極吸取腐敗官員的教訓,覺得離民企最好遠一點,執行政策必然出現形式主義的空轉。有的干部存有“私有歧視”的潛意識,在執行政策時容易忽視民企特點,不分大中小企業,不顧實際效果,籠統“一刀切”。

習近平總書記就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闡述,是落實“公私協調”思想作風、工作方法的精辟概括。把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才會親;遵守公權力規則,才會清。只當“清官”不夠,還要加上“親”的要求。我們的干部,是人民勤務員,必須有“公私協調”的理論自覺和工作素養。

第四點,民營企業家要提高自己的素質。為什么“國進民退”的偽命題會有市場呢?為什么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憂心忡忡呢?為什么遇到一些不如意的政策,就會懷疑到政策的導向呢?這說明一些民營企業家自己的觀念思維還沒有從“公私排斥”的陰影中走出來。

中央政策已經十分明確,還老是憂心忡忡,就應該想一想,自己的腰板和素質是不是有問題。

大局意識如何?從大局出發,就會看到,國企是大哥、是伙伴,不是敵手。沒有國有大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出頭,我國經濟能有現在這樣的地位和發言權嗎?民企的貢獻,離不開國家整體環境。一個民企的《司訓》說得好,“因祖國強大而強大,為祖國強大而強大”。

務實態度如何?認識問題,要從客觀實際出發,防止抽象概念演繹。最近,劉鶴副總理對記者談話時說,一些擴張較快的民企,由于偏離主業,遇到困難,國有銀行或國有企業進行注資重組,是幫助民企渡過難關,民企經營狀況好了,國有資本可以退出。如果國企遇到困難,也可以通過民企積極參與提高效率。國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正常事,用務實的態度,就不會產生“誰進誰退”的誤解了。

包容胸懷如何?中國現在是個轉型期社會,改革在探索中深化,政策在實踐中完善,“公私排斥”觀念思維還有市場,這就意味著遇到不理解、不如意乃至不妥當的事情都是應有之義。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有包容的胸懷,相信黨的基本政策,用互相交流、上下溝通、討論協調、總結經驗的辦法解決問題,不能心無定力、左顧右盼、惴惴不安。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民營企業家回信中勉勵企業家要“心無旁騖地創新創造”,可謂語重心長。民營企業發展了,做大了,遇到的公私關系問題會更多、更復雜。西方企業管理理論,近些年也把企業宗旨由“利潤最大化”改為“社會責任論”,我們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公私關系就更加重要了。企業要發展,觀念要跟上,歧路不能走,泥潭更需防。

(作者:經濟日報社原總編輯)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政策 觀念 民企 體制 思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