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破解大美武陵背后的“貧困密碼” ——湖南省各級政協合力助推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側記
破解大美武陵背后的“貧困密碼”
——湖南省各級政協合力助推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側記
人民政協報記者 劉洋 王雙
春品花、夏避暑、秋賞月、冬觀雪……這是許多游客心里,關于武陵山的四季記憶。美麗與貧困并存,讓這片大美山區在背負著沉重“貧困”枷鎖的同時,也充滿了脫貧的無限可能。
資料圖 新華網發
10月30日至31日,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協助推武陵山片區旅游產業扶貧座談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區召開,大家共同探尋“美麗貧窮”背后的破題密碼。
武陵山片區是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包含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交界地區的71個縣市區,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于一體,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湖南的武陵山扶貧故事,更是“淵源”頗深。
早在2004年,湖南省政協就圍繞加快武陵山民族地區發展等問題,邀請省、市州相關部門共同調研,提出了建設大交通、構造大市場、開發大產業的戰略構想,并提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同規劃、協調出臺政策,合作開發項目。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調研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思想。時隔五年,脫貧攻堅進入決勝沖刺階段,再次在湘西圍繞脫貧攻堅開展座談,意義重大。
為加快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步伐。2016年4月,湖南省政協發起“助力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年行動計劃,鼓勵全省各級政協委員積極投身“三個一”扶貧行動,聚焦以武陵山片區為主的深度貧困地區,努力推動精準扶貧各項決策部署真正落到實處。
自2016年起,省政協一年一個重點課題,一年一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從“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與完善”到“推進我省教育扶貧”,再到“更好推進我省產業扶貧”,訪民意,察實情,持續“追擊”貧困根源……三年間,湖南省各級政協委員的足跡遍布武陵山的鄉間地頭。
此外,省政協還派出11個民主監督小組,分赴省內11個市州的20多個貧困縣市開展明察暗訪,深挖貧困“病灶”,創新探索邊調研、邊協商、邊監督的工作模式,綜合運用多種履職形式助力脫貧攻堅,凝聚起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的強大合力。
2014至2017年,張家界市共退出140個貧困村,減貧20.85萬人,其中旅游產業扶貧脫貧8.34萬人,貢獻率達40%。旅游精準扶貧的“張家界樣本”形成的背后,離不開張家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也離不開市政協的傾力推動。近年來,張家界市積極探索旅游景區、路線、商品、就業四條扶貧路徑,創新旅游扶貧制度和機制,讓寶貴的綠水青山變現為金山銀山。形成了具有武陵山片區特點的旅游產業體系和旅游支柱產業,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的扶貧經驗。
作為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懷化市通過強勢推動、全市聯動、模式帶動、品牌驅動走出了一條具有懷化特色的扶貧路子。市政協多次組織委員圍繞旅游產業扶貧和鄉村旅游發展等問題調研協商,形成了一批高質量調研報告及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同時利用政協的資源及平臺優勢,廣泛動員社會各界人士通過招商引資、投資興業、創辦實體等多種形式發展旅游產業,助推全市旅游產業實現跨越發展。
自2011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武陵山區腹地——吉首市召開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啟動會后,湘西州政協立足武陵山片區深度貧困實際,通過政協平臺,多次通過全國政協大會發言、情況反映、建議提案等方式,向黨中央、國務院反映武陵山片區群眾渴望擺脫貧困的需求,為黨中央制定集中連片地區脫貧政策提供決策參考。接下來,湘西州創新推出發展生產、鄉村旅游、轉移就業、異地搬遷等十大脫貧工程,成果遍地開花。合作社喜迎“分紅”,貧困戶喬遷“新居”,農家樂生意“火爆”,貧困生完成學業……這些充滿喜悅與豐收的一幕幕在武陵山的各個角落上演。如今,籠罩在武陵山片區的貧窮陰影正隨著脫貧攻堅的推進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在蕩漾在貧困戶心間逐年遞增的滿滿幸福感。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武陵 脫貧 山片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