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
董恒宇常委:開啟草原生態建設新時代
開啟草原生態建設新時代
——董恒宇常委的發言
我國是草原資源大國,天然草原近60億畝,是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近期參加了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赴內蒙古草原的調研,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 正視草原新情況
長期以來,我國90%左右的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目前草原總體質量較低,優良等級僅占24%,年均覆蓋度低于20%的面積達42.8%。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涵養水源能力下降,凈化空氣、防污固碳等生態服務功能衰退,區域沙塵暴頻發。
究其原因,一是農業墾植。2010至2015年間,草原面積減幅約2.8%,主要轉為農地,“一年開荒,二年收點糧,三年五年變成黃沙梁”“個別人得利,多數人受害,全社會買單”。二是牲畜超載。2000年以來,全國約有40%的草原載畜量仍在增加。三是養人過多。1949年內蒙古靠草原為生牧業人口是26.3萬人,1965年是55.4萬人,2017年達150萬人。四是工業開發。我國草原上分布著14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采礦挖個大坑、選礦堆座大山、冶煉排出廢氣廢渣”,水位下降、環境污染。五是氣候變化。北方地區干旱導致牧業產草量下降。2016年北方草原區降水減少20%,內蒙古東部減少50%。
近年我國加大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力度,成效明顯,但成績是初步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目前到了“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爬坡過坎關鍵時期,形勢嚴峻、矛盾突出、任務艱巨。
二、 樹立對草原功能的新認識
草原是地球的“皮膚”,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綠色屏障;草原大多分布在邊疆地區,少數民族聚居、貧困人口較多,抓好草原生態建設,關乎邊疆穩定、民族團結,關乎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草原與山水林田湖組成生命共同體的本底,一旦破壞,極難恢復;草原畜牧業占大農業比重雖小,但草原占國土比重很大,農民轉移就業可流轉出一畝二畝土地,牧民轉移就業,則能釋放出百畝千畝草場。新時代,草原的主要功能是生態屏障,是藍天綠地的亮麗風景,是駿馬奔馳的精神家園。
三、 開啟草原生態建設新時代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應遵循生態優先原則,按照民族團結、共同富裕、邊疆穩定、永續發展要求,加強草原保護修復,降低草原利用強度,減人減畜減礦,使草原提高質量恢復生機,把“草原大國”建成“草原強國”。
一是提高認識。樹立生態第一的新理念,把保護修復草原生態屏障作為國家發展戰略,采取切實措施,減少草原載人載畜量。二是加大投入。像保護基本農田一樣保護基本草牧場,大幅提升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生態轉移支付”;設立草原發展基金,建立草原生態獎補長效機制,提高補助標準;中央對事關全局的重大專項直接投資。中央財政每年投入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的資金應由240億元增加到1000億元,全面提高草原生態工程的規模、質量和效益。三是依法治草。盡快修訂《草原法》《森林法》,出臺《濕地法》《草原生態區管理辦法》,劃定生態紅線,強化紅線管控,因地因時禁牧、休牧、輪牧,退耕還草,退牧還草。堅決遏制超載放牧、盲目開礦、污染草原環境、破壞草原景觀等行為。四是發展生態草業,確保肉奶產品無污染、綠色有機,增加牧民收入。五是加強監管。強化四級草原監管機構,明確職責、解決編制、建好隊伍、提升能力,完善監測機制、實行動態評估。六是選取包括呼倫貝爾在內的不同類型草原,進行保護修復先行試點,建設國家草原公園示范區,加強科研,總結推廣。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