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以社會共治解決網絡投票亂象
“親,幫我家孩子投個票吧”“今天繼續投喲,一天3票哦”……相信不少人在朋友圈或微信群中都收到過類似信息,這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人際交往的一種負擔。針對網絡投票愈發泛濫的不良趨勢,近期浙江省教育廳發布通知,明確規定凡是涉及學生(幼兒)個人榮譽的各項評選活動,原則上不得采用面向社會的網絡投票。這一規定讓網友紛紛點贊支持,并被建議向全國推廣(6月28日《法制日報》)。
網絡投票是近年來在互聯網上流行的一種新型投票方式,對提高效率、擴大榮譽評比參與度和助力榮譽評比結果的公平公正,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公眾基本上對其持包容和鼓勵的態度。然而,公眾的包容和鼓勵卻被一些不法之徒當成了撈取不義錢財的機會,進而形成了網絡投票的灰色利益鏈條。可見,這種以逐利為目的網絡投票已是劍走偏鋒,對其嚴格監管,實乃題中應有之義。
利之所在,人爭趨之。因為有利可圖積極參與網絡投票,對于個人而言,實乃逐利本性的自然流露,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負有監管義務的平臺對已經劍走偏鋒的不法網絡投票行為不聞不問,那就是大錯特錯。此舉不僅有悖基本的商業倫理,導致各種榮譽評比沾滿商業的銅臭味,而且也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會助長傳銷等違法活動,其危害不容小覷。
平心而論,網絡投票淪為灰色利益鏈條滋生的溫床,雖然有監管難度大的客觀因素,但最關鍵的癥結還在于網絡平臺沒有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現實中,不少網絡平臺為了利益的最大化,忘記“一錘子買賣做不成百年老店”的商業價值觀,對不法之徒利用網絡投票賺取不義之財視而不見,既不履行審查把關職責,又因為自己可以從中分一杯羹而揣著明白裝糊涂,明里暗里對一些不法之徒的違法行為予以默許。換言之,網絡投票蛻變為灰色利益鏈條滋生的溫床,在很大程度上是緣于網絡平臺沒有守土有責。
故此,在網絡平臺與不法之徒本身存在“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益瓜葛時,顯然不能寄希望于網絡平臺通過自律擔當起相應職責,唯有讓守土有責成為其法律剛性義務,才能倒逼其兢兢業業地當好守門員,從而真正抓住遏制網絡投票亂象的牛鼻子。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實踐證明,只有把規矩挺在前面,才能真正實現治理的標本兼治。對于網絡平臺放任不法之徒利用網絡投票騙取不義錢財的行為,監管部門必須對其套牢義務的籠頭,有針對性地出臺一系列硬性規定,并對沒有盡到監管義務的網絡平臺給予停業整頓、關閉平臺、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高額罰款等嚴厲處罰,讓其承擔高昂代價。只有依法依規地讓網絡平臺履行剛性義務,才能讓其長記性,進而主動提升自律意識,牢牢守住基本底線。
當然,強調網絡平臺應盡守土有責的剛性義務只是遏制網絡投票亂象的一個方面,建立由政府部門、企業、行業協會參與的多元共治機制,更不可或缺。但不論怎么說,強調網絡平臺履行守土有責的剛性義務是遏制網絡投票亂象的第一步,絲毫不得有半點松懈。否則,對網絡投票亂象的治理就有可能功虧一簣。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網絡 投票 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