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夏收到 中國開鐮了!
下田,開鐮!
進入6月份,中國多地小麥產區開啟收割模式。農民常說,“夏收就是龍口奪食”。即便烈日滾滾,也擋不住鄉親們豐收的喜悅。
過去,田間故事靠人們口口相傳。如今,吆喝聲和農機轟鳴聲以視頻與文字的形式進入人們的“朋友圈”,收割的情況通過“掃一掃”就能即時獲取……幾千年來的農耕文明,正在新技術帶動下,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
機械化作戰
確保顆粒歸倉
機械化作業,正在改變收獲的方式。
6月初,在山西運城,村民李戰勝正在給小麥裝車。盡管前期受到凍害影響,但今年的畝產量依然接近450斤。今年,他所在的環池村小麥比其他地方早成熟15天左右。面對收割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當地村委會與其他村采取“互助”模式,從外村緊急調配聯合收割機參與搶收。
陜西關中地區新寨村的老朱過去被村民們稱為“把子”,收起麥子來手腳麻利。面對聯合收割機,這位經驗豐富的農人無奈地笑著說,自己年輕時一天能收割3畝多。現在,收割機只需10來分鐘就能收完1畝地。
在小麥產量占全國1/4的河南,近百萬臺機器已蓄勢待發。為確保操作安全,省農機局與交通廳聯合印發了8萬多張作業證并發放給農機手。負責人介紹稱,今年全省預計投入聯合收割機18萬臺以上,播種機械近100萬臺。屆時,小麥機收率將保持在98%上下。
信息化覆蓋
為夏收保駕護航
今年,河南省許昌市2400臺收割機都安裝上了“計步器”。這些配備了“智慧農機”測畝計產終端的設備,通過互聯網技術和GPS定位系統,能夠在作業的同時對畝產等進行智能化測量,減少了后續需由人工測量完成的工作。當地還推出了“滴滴農機”手機APP,農戶想用收割機,就像在城里叫出租車一樣方便。
這種情況并不鮮見。如今,許多地方的政府部門正在通過APP應用軟件、社交媒體推送等信息化手段為夏收保駕護航。
在安徽阜陽,當地組織成立了20個專家技術指導組,對與夏收產量密切相關的各項關鍵技術任務進行認真研究,并通過信息化平臺向農民推送信息。目前與農機和收割市場有關的信息已有近萬條。微博上,“阜陽發布”官方微博還發起了“阜陽·三夏進行時”討論話題,為百姓帶來一手快訊。
不光要為收割保駕護航,各地還想方設法幫農民將麥子賣出去。在江蘇鹽城,通過下載“滿意蘇糧”APP,農民們可以在線找到合適買家,不出家門便能將麥子售出,降低了儲存成本和滯銷風險。
大數據思維
從粗放到精準
在各小麥主產區,如今正是麥浪滾滾、田野金黃的時候,大型收割機穿梭其間。但這樣的場景,每年持續時間越來越短。
“以前麥收要持續一個多月,現在十來天就能完成,多虧了農機幫忙,一天能收割小麥上百畝。這10多畝小麥根本不夠它‘吃’的。”在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紙坊鎮后商村的麥田里,農機手曹小國對自家的“雷沃谷神”聯合收割機贊不絕口。
與傳統的聯合收割機不同,新型智能收割機上裝有“金匣子”,不同的部件上安有幾十個傳感器,不僅可以實時記錄收割機的運行時間、收割量、小麥含水量等數據,給農機手提供作業參考,還把數據回傳至雷沃信息服務中心,匯聚成麥收大數據,進一步指導麥收的開展。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讓夏收從“靠經驗”走向“靠數據”,農民們也從“看天吃飯”轉向了“盡在掌握”。
除此之外,麥收的進度與質量,與晴雨變化息息相關。因此,準確的天氣預報服務對農民增產增收至關重要。中央氣象臺官方APP首次增加了夏收夏種專題服務欄目,并每周制作兩期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專報,以網絡、短信、報紙、微博、微信等方式及時為公眾提供信息。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夏收 小麥 收割 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