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留住“詩意的棲居”滿足“遠方的驚喜”
保護已經成為共識,但對作為歷史文脈存續、文化記憶傳承的名城名鎮如何加以保護和利用,卻一直是各地當下面臨的一個難題。在25日全國政協召開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雙周協商座談會上,不少委員對這一問題從不同角度說出了自己的思考。
來自相關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被邀請列席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他們和全國政協辦公廳相關領導坐在一起,在分會場的大屏幕前觀看會議視頻直播。 人民政協報記者 齊波 攝
無論是保護還是利用,最重要的是如何留住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靈魂,保護和發展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的核心價值。但要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
“現在有些地方近似運動式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改造,大拆大建、拆真建假、拆舊建新,其實是在破壞原有的居住生態。”通過對地方的調研,吳洪亮委員發現,那些被我們定義為“詩意的棲居”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城鎮變成了布景,生活變成了表演。
在新形勢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的另一個重要目標與旅游有關。“我們發現模式化的古城鎮改造已然啟動,開始趨同。試想游客到一個遙遠的地方是希冀有驚喜的,但如果看到的都一樣,這個‘遠方’又何必去呢?”吳洪亮的話讓與會人員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現在一些地方許多嶄新的‘古鎮’如雨后春筍,與‘千篇一律的城市改造’患了一樣的病。”和吳洪亮委員一樣,劉恒常委表達了同樣的擔心。劉恒認為,一個地方的魅力主要取決于特色,但過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卻抹殺了建筑自己的特點,消弭了特色,造成了某種破壞,需要引起注意。
在“保護優先”前提下,要讓一座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真正“活”起來,需要讓其自身具有良好的造血功能。當前,各地普遍做法是大力發展旅游業,但單一的旅游觀光無法保障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活得好。吳洪亮委員認為,應該引導可持續的、新的增長點,就是要“創造性轉化與創造性提高”。如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中國烏鎮戲劇節等范例,都因一個項目帶動了整個城市、城鎮,成為全球關注的品牌。“其內核是因地制宜生發出獨一無二的創意、管理運營模式與國際化的高視點。這樣才能找到歷史與當下與未來的結合點,讓‘詩意的棲居’不是夢想,使‘遠方的驚喜’不會落空。”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詩意的棲居 歷史文化 留住 遠方的驚喜 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