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 要聞

地中海油橄欖造福中國西北貧困農民

2018年05月27日 17:15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蘭州5月27日電(記者任衛東、屠國璽、成欣)初夏時節,在甘肅省隴南市主城區以東的白龍江南岸,賀家坪村52歲的村支書潘小林站在山坡上俯瞰,從半山腰往下直到河谷地帶,全都栽種上了油橄欖樹。“就是這些來自地中海的洋特產,幫助我們全村脫了貧。”

賀家坪村位于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桔柑鄉。這里地處秦巴山區集中特困連片地區,是甘肅省目前扶貧的重點區域之一。

現在,油橄欖這種原產于地中海沿岸的“舶來品”,已經成了賀家坪村最主要的經濟作物。“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5000多元,其中八成來自油橄欖收益。武都區的網店會來村里收集橄欖油,銷路不愁。”潘小林說。

潘小林告訴記者,起初,村里只種植玉米、小麥和土豆等常規作物,效益非常差。從2002年起,全村開始大面積種植油橄欖。到現在,全村已經種植油橄欖2300多畝,每年都能產生經濟效益220多萬元。

現如今,賀家坪村漫山遍野的油橄欖郁郁蔥蔥,生機盎然。然而,中國本土并沒有油橄欖這種作物。那這個地中海特產,是如何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西北的山谷當中呢?

20世紀60年代,作為阿爾巴尼亞政府贈送給中國的“國禮”,1萬余棵油橄欖樹苗開始在中國多地引種。10年后,一次平常的科研交流成為油橄欖在中國命運的“轉折點”。

1975年,甘肅省隴南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首次從陜西漢中引進4株卡林品種油橄欖試種,5年后開花結果。參與此次引種的隴南市經濟林研究院副院長、油橄欖研究所所長鄧煜介紹,隴南的白龍江河谷、白水江河谷以及西漢水流域都屬于干熱河谷區,土壤中性偏堿,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氣候、土壤條件與地中海沿岸極其相似。

這種被偶然發現的“巧合”,卻讓油橄欖產業在隴南當地不斷發展壯大起來,從引種試驗,到示范推廣,再到現在產業化發展。目前,隴南已經成為我國面積最大的油橄欖種植基地。

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油橄欖種植總面積共90萬畝,其中隴南市種植60萬畝油橄欖,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在隴南市,油橄欖產業幫助159個村、21萬人如期脫貧。

隴南市經濟林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霄鵬介紹,隴南市自2009年開始進行油橄欖組織培養試驗研究,通過多種科研手段,培育出了更適合西北土壤的品種。世界上油橄欖的栽培品種有300多個,隴南市已引進126個品種,并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國家油橄欖示范基地”。

“和地中海沿岸的油橄欖產業五六千年的歷史相比,我們還是一個‘幼兒’。但我們的品質可不差。”鄧煜說。

油橄欖樹掛果期較長,三五年才能掛果,七八年才能進入盛果期,但盛果期可以長達百年以上。鄧煜逐漸相信,油橄欖這個地中海的特產正在扎根中國,成為更多群眾脫貧致富的金果。

編輯:秦云

關鍵詞:地中 海油橄欖 中國西北 貧困農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