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言恭達自書詩《悲歌汶川》:深摯凄清 簡靜渾穆

2018年05月16日 15:05 | 作者:蔣力馀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16日電  真善美為華夏藝術追求的至高境界。“真”為藝術之母,有“真”才有美,故莊子說:“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于外,是所以貴真也。”(《莊子·漁父》)抒發真摯的情感方能搖撼讀者的心旌,但并不是所有的“真情”都有審美價值,必須是善之情、雅之情方可成為審美對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貪腐之徒認為這也是真情,而這毫無價值。藝術家應以體現真情、深情、雅情的創作感染讀者,表達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純真的愛。杜甫詩云:“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詩千百年來何以膾炙人口,因為詩人在極為艱難的處境中還想到了飄零無依的萬千寒士,藝術家愛人民,人民也愛藝術家。我們的民族是有大愛的民族,傳播愛心是華夏兒女的神圣使命。著名書家言恭達先生長期熱心慈善事業,將辛勤勞動創造的藝術品出售,所得義款支援貧困災區,為四川汶川、青海玉樹、四川雅安等地震災區和安徽貧困地區、江蘇紅十字孤兒學校,全國艾滋病防治宣傳、江蘇省體育發展基金等無償捐資1600多萬元,2010年被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機構授予“愛心形象大使”稱號。藝術家的真摯情感要通過修煉方能產生,言恭達通過慈善來凈化情感,永葆赤誠,因而他的藝術創作是那樣樸素無華,異彩紛呈。

言恭達

言恭達

汶川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那傷心慘目的情景不堪回首:地動山搖,雨暴風狂,山谷成湖,城郭丘墟,數萬生命,化為烏有。汶川地震于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4秒發生,持續時間兩分鐘,之后發生余震數百次。震中位置為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震級為里氏8級,最大烈度為11度,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地震類型為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地震所及,包括震中50KM范圍內的縣城和200KM范圍內的大中城市,全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陜甘川三省震情最為嚴重,甚至泰國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內,菲律賓、日本等地均有震感。汶川地震傷亡慘重,據民政部報告,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時,確認有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面對如此嚴重之災情,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同志親臨一線指揮救災,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以軍隊為主,全民支援,取得了抗震救災的輝煌成就,不到四年時間又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汶川。

mmexport1526218838458

沉浮誰主問蒼茫,忍淚含悲悼國殤。瀝血堯臺多壯士,無垠大愛看滄桑。 言恭達 作

言恭達當時得知災情發生,震顫不已,錐心悲痛,決心以微薄之力支援災區,在積極籌措捐助資金的同時,寫下了《悲歌汶川》一詩。書品見于《中華文化大使·言恭達》,此書2014年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書品為隸書中堂,尺寸為180㎝×97㎝。藝術的高境是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微觀審視往往比宏觀欣賞對風格審美的把握更加準確,欣賞此品對言恭達的隸書創作可由一斑而窺全豹。

詩作起句以設問從側面扣題:“沉浮誰主問蒼茫”。此句化用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詞句而來,用其本義,大致是說,災害降臨很突然,人類對大自然的運行規律還知之甚少,征服自然之路甚為遙遠。“誰主”,誰來主宰,人是自然的產物,應努力了解自然、征服自然,而路途甚為遙遠。地震預報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均已投入大量資金,而大地震發生的預測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中國國家地震局的科學家們對地震測報作了極為艱辛的探索,已取得可喜成績,但是1966年河北邢臺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2008年的汶川、玉樹地震,尚無準確的預報。首句表達了一種迷惘之情,暗示特大自然災害的發生很難抗拒。承句“忍淚含悲悼國殤”,深切悼念遇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英勇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國殤”,是指為國犧牲的人,語出《九歌·國殤》,此詩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全詩生動地描寫了戰況的激烈和將士們奮勇爭先的氣概,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這里以“國殤”來指代遇難同胞和英勇犧牲的解放軍戰士,表達了對他們的由衷熱愛與崇高敬意。“忍淚含悲”四字言外之意頗豐:這樣的自然災害,人類尚無法抗拒,只能抑制自己的悲痛;災情已發生,重點是救災,也應“忍淚含悲”,要以實際行動支援災區。

轉句“瀝血堯臺多壯士”,贊頌海內外為抗震救災做出了貢獻的人們,向他們表達由衷敬意。此處的“瀝血”有竭盡赤誠之意,“瀝血”一詞原意是滴血以示竭誠,語出韓愈《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為辭”。詩人贊美海內外一切支援汶川的人,他們的情感是真誠的,他們的愛心是偉大的,他們是真正的壯士。堯臺:指代汶川。據說堯舜禹曾經在今河北邢臺市隆堯、寧晉、任縣等地活動過,在邢臺大地上留下了足跡,故以堯臺泛指邢臺。1966年在邢臺發生過大地震,根據語言環境分析,此處以“堯臺”指代汶川。詩中為何不直接用“汶川”呢?因為詩貴含蓄,忌直露,況且詩題已出現“汶川”二字,詩中不宜重復,此處用“堯臺”還有泛指祖國山川之意。支援災區,資助災民,這是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的具體表達,是愛國之心的具體表達。汶川地震發生之后,已有151個國家及14個地區或國際組織通過各種方式對汶川地震造成的災害表示了慰問,派救援隊的有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多壯士”三字表達由衷敬意,尾句:“無垠大愛看滄桑”,以議論收束,謳歌愛心之可貴,愛心之美好,歌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滄桑”本義為滄海桑田,暗示事物向前發展變化,堅信地震災區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一定會很快從血火中奮起,建設成一個嶄新的汶川。詩句也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愿望:要做愛心的傳播者,以實際行動援助災區。

《悲歌汶川》一詩,以飽蘊深情的典型意象對災區遇難同胞和英勇犧牲的解放軍戰士表示深切的悼念,對英雄抗災的全體軍民以及國際友人表達由衷敬意,熱烈贊美了大愛之心之可貴,謳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詩人系念災區,用實際行動支援災區的決心見于言外。詩作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片深情:有為大地沉浮難以主宰的嘆息,有對遇難同胞的痛悼,有對救援人員的贊美,更多的是對大愛之心的歌頌。透過字里行間,我們仿佛看到一位藝術家為災區人民的苦難而淚流滿面、悲不自勝的情景,同時也歌頌了愛心力量的偉大,表達了人定勝天的堅定信念。詩作的情感表達甚為濃郁,而又甚為含蓄,典故的運用貼切自然,不露斧鑿痕跡。全詩起承轉合結構完整,能拓展出廣闊的聯想空間。

《悲歌汶川》一詩,風格為凄清感傷,雄縱激越,而物化為書境則為深摯凄清,簡靜渾穆。書品對載體的切入,角度不同,風格也各異,而因創作時的主體意緒不同,即是自作詩,也呈現多樣的風格。書體的選擇對風格的產生有較大的制約作用。言恭達是草書大家,但此作沒有用大草表達,何以故?受情感制約之故也,嚴格地說,此詩是一首悲悼汶川遇難同胞的挽歌,感傷悲壯是詩作的基調。書家進行藝術創作,深懷對遇難同胞的悼念之情,又表達對救援軍民的崇敬之意,是帶著莊嚴肅穆的情感進行創作的,因此,此作沒有采用清空縱逸的大草來創作,而以隸書這一靜態書體來表達,追求的意境更多的是清穆凝重。此作以《好大王》為基,化入《曹全》的圓勁,《禮器》的蒼古,《石門》的疏蕩,謹遵古人“逆入、澀行、緊收”的筆法要領,線條渾厚,意象凝重,意境雄闊。透過書品意象,仿佛看到汶川劫難之余聳立的山岳,挺拔的松柏,奔騰的河流,仿佛看到面容憔悴、英氣凜然的抗震救災的軍民!從書品蒼秀凝重的意象中,還仿佛看到災區人民正在從血火中奮起,迎來一個新樓矗立、萬象欣榮的嶄新汶川,仿佛看到書家在感傷悲痛之余,對明天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言恭達以雄秀高華的大草鷹揚天下,他的大草技法以篆隸中鋒入草,繞過明清,接軌唐宋,與張旭、懷素、黃庭堅的篆籀技法相接,以篆籀中鋒入草,必須對篆隸語言甚為精熟方有自由揮運之可能。言恭達的隸書語言極為豐富,達到了抒情的自由。此作體現了書家的美學理想,言恭達說:“隸書創作,我力求單純、整齊、高古、蒼渾,此大道也。”此作以篆入隸,又蘊楷意,多含秦詔版之遺意。其書方整純厚,清穆樸茂。多用圓筆,藏鋒逆入,古厚沉著,氣靜神凝,疏蕩雄秀之韻得于《石門》《楊淮表記》等漢代摩崖。因勢謀篇,隨意布陣,自然變化,無拘無束,其俊挺敦厚、圓渾蒼勁之美感特征,可想到蕭退庵篆隸的風儀神采。其筆畫粗細、輕重無明顯變化,雁尾雖已淡化,而其內在動感依然強烈,含蓄而清勁,樸厚而遒逸。從渾穆莊嚴的意境中可以讀出書家的一片赤誠,可見書家用心之簡古與性情之淳樸,全將質樸、真率之情感凝聚于筆墨之中。結體別具一格,即不失古法,又無因襲之弊,其字多呈方形,大多數的字不著于疏密、促展的構想,又無明顯的屈伸收放之變化,整體風貌趨于勻稱、豐滿、端莊、整肅。用墨凝重,未用漲墨,偶露飛白筆意,準確表達了莊嚴肅穆的情感。縱觀全局,方嚴峻整,氣象渾凝,簡靜渾穆的美感特征甚為突出。

深摯凄清,簡靜渾穆,為《悲歌汶川》詩書意境有機統一的美感特征。此作藝術地刻畫了汶川軍民抗震救災的英雄群像,贊美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協助精神,謳歌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品讀此作,勾取了我們太多的回憶,由此也可以窺見愛心大使的形象和淵深廣博的藝術修養。

(作者系湘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評論家)


編輯:楊嵐

關鍵詞:汶川 言恭達 表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