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面向未來煥發新生機——《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面向未來煥發新生機——《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
新華社記者王思北
從小學語文的入門課,到字典辭書中的注音排序;從數據庫中檢索與管理信息,到運用拼音輸入法在網絡上溝通交流……自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以來,漢語拼音已深深嵌入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門語言文字工具。
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教育部10日舉行了《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紀念座談會。
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杜占元在會上介紹,《漢語拼音方案》繼承了往圣先賢兩千多年來對漢語語音分析和注音方法的探究,建基于19世紀末以來波瀾壯闊的語文運動,功成于新中國成立以后,在老一輩革命家親自指導和大批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研制并頒布推行。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同年秋季,漢語拼音正式進入小學課堂,成為中國兒童學習知識的起點。如今,漢語拼音已經成為識讀漢字、學習普通話、培養和提高閱讀及寫作能力的重要工具,改革和創制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重要依據,編制盲文、手語、旗語、燈語的重要基礎。
在國家語委咨詢委員陳章太看來,作為一種科學、方便、實用的語言文字工具,漢語拼音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現代化、信息化提供了極大便利,為掃除文盲、普及教育、發展科技、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利用漢語拼音輸入漢字被普遍使用。漢語拼音作為拼寫中國人名、地名的國際標準,各外文語種在指稱中國事物、表達中國概念時的重要依據,成為我國對外交流的文化橋梁,被廣泛用于對外漢語教學、對外交流等領域。
“可以說,漢語國際教育的快速發展,直接得益于《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廣。《漢語拼音方案》為國際漢語教學打開了一扇門,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國內外開始采用漢語拼音教授漢語,大大加快了漢語走向世界的步伐。”國家漢辦副主任趙國成說。
60年來,我國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從小學開始學習漢語拼音,組織編寫出版《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用漢語拼音注音排序的規范性工具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中對推行漢語拼音作出明確規定,《漢語拼音方案》被國際標準化組織和聯合國秘書處確定為拼寫中國地名、人名和中文的標準……
從國家標準到國際標準,從掃盲工具發展為漢字信息輸入的重要工具,漢語拼音正在與我國幾千年的文明一起,面向未來,不斷煥發新生機。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賦予了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新內涵,也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杜占元表示,要進一步發揮漢語拼音在農村和民族地區等教育薄弱區域的基礎工具作用,強化推普脫貧,為實現“語同音”的千年夢想打通“最后一公里”;進一步發揮漢語拼音在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智能化水平;加強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加強漢語拼音理論和實際應用研究,促進社會規范使用;加快推進《中華通韻》的研究制定,深入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助力文化強國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漢語拼音方案 漢語拼音 推行 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