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山東樣本”

2018年04月20日 10:35 | 作者:張爍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士有百行,以德為首”“滿招損,謙受益”“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翻開山東省義務教育必修地方課程教科書(試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條條中華傳統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簾,一句話便為一課。

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山東樣本”。2017年9月,山東成為全國首個在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3個學段全面開設傳統文化課程的省份,課程納入地方必修課管理,此套教材也成為我國第一套進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傳統文化教材。

如今,半年多過去了,課程實施情況如何?作為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打底色工程,“山東樣本”帶來哪些思考和啟示?讓我們一起關注。

消除散亂化、碎片化、知識化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迄今,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仍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然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新一代孩子們心中,并不簡單。

中小學生對傳統文化教育感受怎樣?有47.77%認為“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規律性認識不足”,42.01%認為“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單一枯燥”,24.91%認為“學生沒有興趣,缺乏熱情”,16.36%認為“家長怕影響課業不支持”……2016年,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曾對1.3萬所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情況“摸底”,調查結果并不樂觀。

盡管不少地方和學校也有開展誦讀經典、校本課程、非遺文化展等,但散亂化、碎片化、知識化問題仍然凸顯。“我校實施傳統文化教育就有不少困惑,如內容重點是什么、科學性如何把握、師資如何配置與培訓,還有課程定位、課程性質、學習形式等。”山東棗莊十五中校長鄧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散亂化就是傳統文化教育不系統、無組織,學校往往各自為政,熱情有余而成效不足;碎片化就是教學時間不確定、教學內容隨意化,呈現“散點碎片”形態;知識化就是把浸潤教育變成了知識灌輸,知識量有余而入腦入心不足。

“儒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而山東正是儒家文化的發祥地,還有管子、墨子、荀子、孟子等文化巨子留下的文化遺產。山東理應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張志勇說。

而要走在前列,亟待突破發展瓶頸。“文化教育需要真正的以人為本,尋求更適宜的途徑,讓孩子心靈里蓄積文化的情感和情懷。只有通過生命感悟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種子,在一個個體的生命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山東省教科院傳統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義指出。

2016年,山東省教科院發出《關于推薦首批“山東省傳統文化體驗教育實驗學校”的通知》,確定了88所實驗學校。數字國學體驗館、中華詩書畫融合教育、校園文化與傳統文化情境互動……一系列探索為傳統文化教育的“山東樣本”先行先試。

生歡喜心,增加親近感

翻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初中二年級)》第一課,是“大道至崇”。首先是“熟讀精思”:“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摘自《論語·里仁》)”“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摘自《老子》第六十二章)”“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摘自《荀子·子道》)”每一段文言文之后,都有釋義。

最后是“切己體察”,古人所說的“道”,體現在生活各個方面。要求學生結合具體事例談談自己的信仰和人生理想。

“關于學派選擇,我們以儒家為主,兼采百家。”張志勇表示,課程內容堅持以原典為主,如儒家文化即以四書五經為主。“我們的課程教材不要離開原典的‘二手內容’,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都不會作為主要內容出現。”

初衷十分美好,但有人也提出了疑問:經典相對晦澀,讓小學一年級學生就開始研讀,會不會難度太大,甚至造成厭學?一些課程會不會與現有語文、歷史等內容重疊,造成重復教學?

針對難度問題,課程教材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知行合一”來化解,每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均不一樣。在小學,重在培養學生“生歡喜心,增親近感”,熏染培養傳統禮儀規范;在初中,重在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性認識和理解能力,從而形成一定的價值認同和道德實踐能力;在高中,重在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理性認識,進而形成堅定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重心不在于知識傳授,而在于人格培養和道德教化。”張志勇強調,因此不存在“替代”其他學科內容問題,“其他學科該怎么教就怎么教,傳統文化課程旨在端正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培養他們的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

按照課時安排,義務教育學校每年級一冊,每學期16課時;高中學校一二年級各一冊,每學期18課時,共計4學分。“這都在國家規定的中小學總課時中進行安排,不會給學生造成額外的負擔。”張志勇說。

教材和課程只是一個引子

有底氣開創“全國第一”,山東已經做了10年的準備。早在2008年,山東就制定下發了《關于印發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和人生規劃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在全國率先將“傳統文化”作為義務教育地方必修課程之一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

2009年起,山東又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發了以弘揚優秀文化、塑造學生品質為主要內容的傳統文化課程,統一了課時開設要求,納入地方必修課程管理。“全省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審定通過了60余類地方選修課程,其中傳統文化領域的課程占比逾六成。”山東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

近些年來,山東教育主管部門還聯合其他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全省中小學生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少年兒童書信文化系列活動、中華傳統美德進校園、藝術家進校園、傳統節日主題教育等活動,這些活動多數都以傳統文化為背景。

“山東過去10年來的探索,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張志勇介紹,為了儲備師資,兩年來,山東省教育廳支持山東省海峽兩岸傳統文化教育研究院加大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培訓力度,已培訓教師3萬人次。

4月的一天,下課鈴響,山東棗莊十五中七年級學生陳曉雅意猶未盡地說:“我喜歡情景再現式的學習方法,我和同學效仿并感受古人,太有趣了!”“我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滋養了性情,又培養了品德。我認為,死記硬背學不好傳統文化,關鍵要理解,還要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做到知行合一。”學生黃家和補充道。

據悉,為了做好傳統文化教育,棗莊十五中專門配置了3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職教師,并配備5名兼職教師和活動輔導員,成立了傳統文化教研室。“學校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開設納入教師工作考評機制,從制度上保證了其實施。”鄧淇介紹。

“國民教育體系是傳統文化教育最根本的陣地,尤其是中小學階段,孩子對經典的領悟和感受可以受用終身。”在張志勇看來,教材和課程只是個“引子”,學校和家庭更應注重傳統文化教育日常化,如晨誦、暮讀等,使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成為學生的習慣。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傳統文化 課程 文化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