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水污染防治攻堅路線圖密集出爐 5000億資金缺口待解
水污染防治攻堅路線圖密集出爐
5000億資金缺口待解 PPP模式空間仍大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水污染防治攻堅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領域之一,已經正式進入落地期。一方面,地方近日加快出臺水污染防治攻堅“詳版”路線圖,另一方面,水污染防治考核和督查也在緊鑼密鼓進行。
在專家看來,污水處理正迎來需求規模增長和提質增效雙輪驅動期,水環境綜合治理市場需求也將由點到面快速釋放。不過,目前水環境治理存在5000億資金缺口,雖然PPP項目空間大但風險仍存,需把握好地方債務風險和污染防治攻堅戰之間的平衡。
水污染防治攻堅引爆市場
記者注意到,近日,多地加快出臺包括河長制在內的水污染防治攻堅路線圖,如河南洛陽印發2018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江蘇昆山提出落實395項清單,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安徽則計劃出臺最嚴格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法。
此外,包括陜西、上海、廣東等地則加強對水污染防治的考核和督查。如上海印發了《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考核規定(試行)》。廣東則提出,今年將重點督查各流域水污染防治綜合整治進展情況;各流域范圍內的工業污染源污染治理情況;流域內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情況;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水質不達標斷面周邊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情況;各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情況。
業內人士指出,對于水污染治理而言,一方面要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如地方城市存量的管網改造、維護,環境治理水處理+智慧城市和數字城市,水處理+生態景觀等。另一方面要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特別是農村農業水處理和污染防治相關的項目。此外,未來兩到三年還要打幾場標志性的重大戰役,包括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村農業污染治理等。
“據粗略分析,要完成2030年水環境治理任務,預計需要32萬億資金投入,平均每年要投入2.5萬億。”金州環境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超在近日召開的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指出。
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助理環保及公用事業首席分析師邵琳琳指出,水務行業市場機遇集中于三個方面:水環境綜合治理繼續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市場啟動以及污水處理廠推進提標改造。
據E20研究院統計,目前建制鎮污水處理率為30%,村污水處理率不足20%。在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小峰看來,村鎮污水處理市場將成為新藍海,預計將有萬億市場容量。
數據顯示,在鄉村及縣城以下,自來水普及率只有80%多一點,污水處理率村鎮甚至不到20%,水質合格率農村只有60%。
隨著“全流域治理”的推進,水域生態在線監測、水污染應急預警方面也將產生巨大需求。“隨著對城市排水管網的重視,對污水管網探測、監測、檢測、診斷的需求大大增加,污水管網非開挖修復市場也將爆發。”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資源能源所所長、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家卓說。
此外,在國家污染者付費、第三方治理的背景下,工業園區廢水市場將迎來爆發契機。存量水務資產將以多種形式盤活,提標改造市場也孕育新商機。“很多處理廠要提標改造,很多管網也需要改造。智慧水務目前發展還很緩慢。所以,能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服務運營商可能會走得更遠。”嶺南生態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閆冠宇說。
水環境治理仍存多個痛點
不過,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水環境治理方面還存在諸多痛點。王家卓指出,首先是重廠輕網,污水收集系統效率低下,進水濃度低。
數據顯示,從2007-2017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數量和處置規模不斷增長。但平均進水濃度COD卻越來越低。2017年全國31個省市進水平均COD濃度低于350mg/L的有24個。“河水、地下水、山泉水等和污水混在一起,一起進入了污水處理廠,不僅擠占了污水管網的收集能力和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還浪費了地方政府大量的污水處理費用。”王家卓說。
其次,排水體制混亂。黑臭水體的罪魁禍首在于沒有控制的合流制污水雨天溢流,導致水污染。此外,不少分流制地區的雨污水混錯接嚴重,尤其是污水接入雨水管,導致旱天直接排放入河。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區把生態修復異化為簡單的種水草、撒藥、鋪石子、曝氣、修浮島等,導致水體的生態修復治理表面化、虛無化。還有一些地區盲目追求大水面高水位,導致河水倒灌進水排水管網,而且增大排澇壓力。
“水十條規定到2020,地級城市黑臭水體控制在10%,這只是地級城市。實際上,我們國家還有300多個縣級城市、1000多個城關鎮、10000多個建制鎮,也存在黑臭水體,整治任務非常艱巨。要想徹底消除中國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王家卓說。
閆冠宇則指出,雖然鄉村水務市場正成為新風口,但是目前存在很多短板,如體量小而分散、社會關注度弱、利潤低等。“建議政府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增加投入,在稅費、用地、用電、金融、財政等政策方面給予優惠。”
PPP項目空間大但風險仍存
值得一提的是,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雖然PPP項目進入強規范期,但是水環境治理PPP項目空間仍然巨大。
事實上,2017年水處理PPP市場已經成為各路資本爭奪的焦點。碧水源、啟迪桑德、北控水務、博天環境等行業巨頭,紛紛選擇以PPP合作模式進入水處理及水生態系統綜合服務,積極布局。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財政部入庫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952個PPP項目中,涉及水環境綜合治理的PPP項目總數已達到755個,占比近80%,項目金額總計超過9000億元。
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發改委財政部PPP雙庫定向邀請專家薛濤分析指出,水務行業資金缺口巨大,十三五期間水務投資需求1.4萬億,每年大概缺口有1000億元。水環境治理存在5000億資金缺口。“統計各省目前在方案制定階段的黑臭水體治理可以發現,安徽、湖南、遼寧、廣東這四個省有大量的需求還沒有滿足,黑臭水體治理中可能以EPC的方式也可能以PPP的方式推向市場。”
王家卓表示,雖然水環境PPP項目大部分是政府付費,但是由于水環境治理技術體系較為復雜,涉及到后期運維,并且績效明顯,非常適合做PPP。雖然當前PPP的監管日趨嚴格,但是大趨勢是規范化。科學的設定責任邊界和績效考核體系,嚴格按效付費,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是核心。而且在PPP項目中,不能就水說水,要水岸統籌,這個很關鍵,因為涉及到地方政府錢從哪兒來,如何可持續的投入的問題。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對公益性項目而言,以PPP方式操作的收益機制和回報模式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政府付費在地方實施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如果政府付費付得多了,會不會產生政府隱性債務的風險?怎么去平衡可能產生的債務風險和污染防治攻堅戰之間的平衡?如何在行業里建立起一種可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的機制,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譚志國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防治 水污染 治理 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