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劉曉寧:新民營經濟,新在哪?

2018年03月22日 11:18 | 作者:劉曉寧 | 來源:大眾日報
分享到: 

作者:山東社會科學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曉寧

與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相比,山東省民營經濟較為“傳統”:大企業集中在傳統產業,小企業絕大多數仍采用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推動民營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大力發展新民營經濟,是山東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近年來,山東民營經濟整體發展勢頭良好,總量規模持續擴大,市場主體數量不斷增加。2017年,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7萬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0.8%;民間投資達到4.2萬億元,是廣東省的1.8倍、江蘇省的1.2倍,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78%,較全國高17個百分點,分別高于廣東省和江蘇省16和7個百分點。

但與此同時,山東民營經濟發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制約因素。一是市場主體中私營企業占比不高,且平均規模較小。以2016年為例,山東私營企業數量占全部企業數量的71.3%,分別比浙江、江蘇低16.2和11.6個百分點;市場主體戶均注冊資本(金)僅相當于廣東的56.9%、江蘇的60.2%和浙江的67.8%。二是民營經濟傳統產業比重仍然偏高。“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山東入圍57家,浙江、江蘇和廣東分別入圍119家、82家和60家,其中山東入圍企業屬于六大傳統產業(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冶金、建材)的占到了40家,營業收入和利潤占比分別占到78.1%和71.9%,比重偏高。三是民營企業組織制度和品牌建設相對滯后。山東個體工商戶實有戶數在市場主體中的占比超過70%,同時絕大部分小型民營企業依然采用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創新觀念不強,品牌意識落后。

民營經濟占據山東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推動民營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山東大力發展新民營經濟。

具體來說,我們應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載體、新市場、新環境、新支撐、新體制等九個方面,推動山東新民營經濟發展,助力新舊動能轉換。

新技術:推動民企技術創新,加大研發轉化力度

民營企業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研發支持,推動更多“山東創造”、“山東設計”、“山東標準”涌現。

一是支持民營企業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支持民營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延長產業鏈條;支持民營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二是引導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加大對民營企業前期研發活動的支持。三是加強技術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采取外部引進、聯建共建、整合提升等方式,支持民營企業建立研發創新平臺;重點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量子技術、納米科技、空天海洋、檢驗檢測認證等領域,規劃建設全省統一的產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網絡和重大創新平臺。四是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加快轉化。健全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區域性、行業性技術交易市場;推進科技成果收益權和處置權改革,強化技術要素在收益分配中的比重。

新產業:強化傳統產業升級,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產業轉型升級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培育新民營經濟的核心抓手。

一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化等技術,改造提升零售、食品、紡織服裝、家具、陶瓷制品等山東民營經濟傳統優勢行業,促進傳統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二是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和引進,強化“補鏈強鏈”,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培育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3D打印、機器人等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三是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重視產業發展低碳化,促進能源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加快淘汰民營領域落后過剩產能,重點淘汰冶煉、造紙、水泥、制革、化工、化纖、電鍍等高耗能高污染領域的中小企業。

新業態:推動新型業態培育,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針對新技術發展應用趨勢及其衍生出的新環節,培育民營經濟領域具有多元化定制化特征的新業態。

一是推動“互聯網+傳統制造業”的新業態培育。落實《<中國制造2025>山東省行動綱要》,推動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眾包研發設計、智能網聯汽車等新業態發展。二是推動“互聯網+傳統服務業”的新業態培育。支持生活服務類企業創新應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線下融合,培植基于互聯網的餐飲、住宿、交通、旅游、金融、教育、醫療健康等分享經濟新業態。三是推動“制造業+互聯網+服務業”的新業態培育。推動數字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向生產性服務業的滲透和應用,重點培育平臺經濟、網絡經濟、數字經濟等新經濟業態發展。四是推動“農業+互聯網+服務業”的新業態培育。塑造農業“新六產”新型業態,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對農業全過程進行智能化、網絡化控制,促進農業生產與采摘觀光、文化傳承、健康養老、科普教育等深度融合。

新模式:發展平臺型經濟模式,推動商業模式創新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使企業組織管理趨向模塊化、生產經營趨向虛擬化,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其中,基于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平臺型經濟模式成為重要的創新方向。

一是發揮電商平臺作用。鼓勵民營企業利用電商平臺的大數據資源,提升企業精準營銷能力;鼓勵民營企業利用移動社交、新媒體等新渠道,發展社交電商、“粉絲”經濟等網絡營銷新模式。二是發揮共享平臺作用。鼓勵汽車、房產、餐飲、家政、旅游、醫療、交易等生活服務消費領域的民營企業發展共享出行、共享空間、共享醫療健康、共享技能服務等共享經濟。三是發揮“雙創”平臺作用。支持大型互聯網企業、電信企業利用技術優勢和產業整合能力建設“雙創”服務平臺,為小微民營企業提供數據信息、研究開發、組織管理、市場開拓等方面的資源和服務。

新載體:推動集聚載體建設,匯集高端生產要素

加快各種類型的空間載體建設,為新民營經濟發展匯集高端生產要素。

一是建設一批新民營經濟的培育載體。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重點建設創客空間、創業苗圃、創業咖啡等新型孵化器,鼓勵各類創新型孵化器與大學科技園、產業園、創意園等園區開展合作。二是打造一批新民營經濟創新集聚區。依托科技創業園、創意產業園等現有優勢園區,打造一批新民營經濟創新基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創新企業、服務平臺等載體資源,探索形成新民營經濟創新集聚區域。三是建設一批新民營經濟示范引領區。發揮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重點支持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科技化等特征的民營企業發展,打造新民營經濟領軍示范企業;通過重點領域和重點園區建設,以點帶面,形成具有良好生態的新民營經濟體系。

新市場:引導民企“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空間

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引導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和產業分工體系,不斷拓展市場空間。

一是拓展民營企業多元出口市場。繼續實施“境外百展市場開拓計劃”,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參加境外展會、建設境外辦事處、申請境外專利、注冊境外商標等方式開拓國際市場。二是提升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效益和水平。引導省內紡織、化工、建材等傳統優勢民營企業向境外轉移優勢產能,在境外設立生產加工基地,鼓勵民營企業到資源富集國家和地區建設境外資源基地、并購實體經濟、設立研發機構、建立營銷渠道等。三是提高對外經貿合作服務水平。鼓勵民營企業建立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和海外倉,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落實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建立以備案為主的境外投資管理體制,在外匯管理、金融服務、人員出入境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放寬限制。

新環境: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動營商環境優化

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進法治政府和政務誠信建設。

一是放寬壟斷行業市場準入。探索制訂投資項目管理負面清單,負面清單以外項目實行備案管理。二是切實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構建全省土地利用信息數據庫,用地指標向民營經濟創業基地、創新平臺等傾斜;加大用電、用氣、用熱價格改革,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用能成本;繼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行為,探索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全面公開的收費目錄清單體系。三是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著力解決審批中存在的互為前置、權責脫節、多重審批等問題,建立完善并聯審批機制;針對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器集中辦公的特點,放寬住所登記條件,企業注冊登記允許“一址多照”或“一照多址”。

新支撐:推動精準分類施策,強化政策支撐引導

根據新民營經濟不同行業不同模式的發展特點,制訂既接軌國際又適合國情省情的分類政策。

一是完善民營經濟新產品新服務推廣應用的政策。編制《山東省創新產品推薦目錄》,促進創新產品市場化;落實“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等財政支持政策,進一步擴大政策覆蓋面。二是完善新民營經濟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強化支持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人才實訓基地建設的相關政策,盡快培養一批新民營經濟領域高級人才和緊缺人才。三是完善促進新民營經濟發展的金融創新政策。繼續擴大山東產業轉型投資基金和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的規模,引導各類資本投向創新型民營企業。四是強化新民營經濟的產權保護政策。提高對民營企業的產權保護精度,進一步加強對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的保護。

新體制:鼓勵民企參與混改,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激發民營資本活力和潛力。

一是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民營企業通過資產收購、產權受讓、交叉持股、合資合作等多種途徑參與省屬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支持民企與國企共同設立新民營經濟領域混合所有制企業。二是優化民營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鼓勵民營企業開展組織制度創新,將企業產權與家族財產劃清界限,實現產權結構的多元化發展;鼓勵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進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逐步建立起規范的企業戰略決策、權利制衡和風險控制機制。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民營 經濟 民營企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