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讀原創 讀原創
姚衛海委員:“振興中醫藥,我會一直堅持”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 汪俞佳) 2月23日,農歷正月初八。北京城里張燈結彩,大多數人仍沉浸在春節的喜慶當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卻是另一個世界,這里無關節日,唯有生死。
網絡圖
坐診、查房、處理急癥……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姚衛海忙得不可開交,救死扶傷的屬性似乎決定了他的全年無休,他就像一只高速運轉的陀螺般,一旦進入工作時間就停不下來。與記者的約定采訪時間是上午九點半,在此之前,他已接診了好幾位病人。
“我真的沒想過自己會當醫生,更沒想過會當全國政協委員。”面對記者,這位戴著眼鏡、語氣謙和的新任全國政協委員似乎有些“緊張”,“知道您是來采訪新委員的,內心有壓力啊。”
姚衛海的“緊張”,從1個多月前就開始了。
1月24日,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閉幕。第二天,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出爐,姚衛海的名字赫然在列。那一天,來自親友、同事,甚至是病人的祝賀鋪天蓋地襲來,“不能讓掌聲沖昏頭腦。”姚衛海告訴自己,“當政協委員意味著責任,這一點必須清醒知道。”
姚衛海之所以選擇了中醫這個并不熱門的專業,是因為在他看來,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瑰寶和獨具優勢的衛生資源,為中國特色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發揮著重大作用。一種對中醫藥學的天然尊重,支撐著姚衛海數年的寒窗苦讀。
“尊重的前提是要科學地認識中醫,從源頭了解和感悟。”當前,由于歷史背景、文化底蘊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個別人對中醫仍存在誤解和偏見,中醫藥發展也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尤其是中醫跟急診,很多人覺得二者不搭邊。”姚衛海苦笑,他特別想告訴大家,這些年來中醫搶救危重癥以及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不斷提高,在急救中已經有相當高的水平,能發揮大作用。
“曾經有一個病人嚴重感染,呼吸衰竭,各種西藥都用上了,卻不見好。后來送到我們急診科,我發現他肚子十分腫脹,中醫理論常說‘肺與大腸相表里’,我們立即給他服用了通腹瀉熱的中醫,很快病情就有了好轉。”說起自己的“老本行”,姚衛海眼里滿是溫暖。
有時候,一個人的聲音也許很渺小。身為一名中醫急診科醫生,姚衛海唯有選擇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搶救每一位患者,用精湛專業詮釋中醫的本質。
有時候,一個人的力量又無限大。從急診科主任到當選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副主席、民革北京市委會副主委、全國政協委員,姚衛海建言獻策的身影出現在越來越多平臺上。
據兩會開幕還有一周時間,提案準備得怎么樣了?回答該問題時,姚衛海給記者分享了一個小插曲:“還記得第一次執筆撰寫調研報告時,很不習慣,稍不留神就寫得像論文似的,論文專業術語多,但調研報告不行啊,是向黨委政府提建議的,要把問題和建議說清楚。”姚衛海用了很長一段時間適應這種角色轉換,如今,可謂游刃有余了。
“在全國政協這樣一個嚴肅莊重的平臺上,我不想貪多,就想寫一篇有質量的提案。”姚衛海很早就開始搜集材料,多年的職業經歷,加上此前多次就相關領域到基層調研,姚衛海很快有了選題方向——中醫藥創新發展。
讓姚衛海欣慰的是,近年來國家對中醫藥發展的重視提高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出臺多份文件,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中共十九大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高度關懷和對中醫藥傳承發展的高度期待。
“中醫藥不僅僅是繼承的問題,如何將現代科學技術和中醫藥傳統研究方法相結合,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現在國際上都開始重視研究中醫領域,我們更應放眼望世界,多看多學,讓傳統中醫藥迸發新的生命力。”
內心有大愛,就能在更大的舞臺上發光發熱。多年來,姚衛海一直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發展奔走呼吁。振興中醫藥是時代命題,也是個人使命,更是委員職責。他表示:“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政協委員 中醫藥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