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觀點集錦 觀點集錦
吳宜夏:抓好面子和里子 建設美麗鄉村要一張藍圖繪到底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26日電(記者 周佳佳)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會期已過半,在農業界別的小組討論會上,農業、農村、農民是委員們談來談去都繞不開的話題。
“北京郊區的產業發展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好好的去挖掘。”談及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來的“鄉村振興戰略”,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城鄉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吳宜夏表示,目前,北京郊區的產業較為滯后,在規劃的過程中,更多的強調了土地和空間,卻忽視了產業內生動力的開掘,造成農村產業低端、小而散,大多是一些不適應北京主體功能要求的一些產業。
對此,吳宜夏建議,應該在京郊農村如何培育新產業上做重點策劃和研究。
這個關注點,也恰恰是吳宜夏委員本次提交的政協提案里的主題:做好北京農村的規劃研究。“應補充完善針對性的城市規劃,并基于土地和空間的要素基礎上,強調和突出產業規劃的重要補充和支撐作用,為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產業發展思路。” 吳宜夏說。
在吳宜夏看來,農民作為農村主體的地位最為重要,在重視物質形態的同時,還應重視人的需求。對于“新型職業農民”,吳宜夏建議,要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做到有規模、有步驟、有針對性的培訓,孵化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在這其中,“鄉賢”作用巨大,要發揮“帶頭人”、“領頭人”的作用,帶動區域經濟和鄉村旅游、京郊產業發展。
鄉村規劃作為一個課題,始終是吳宜夏的工作重點,她更希望在2018年這個關鍵之年,為北京鄉村的未來做好規劃這篇文章。
“一方面要做好產業的策劃規劃,重視對京郊農民的幫扶。第一,首先要打開視野,大規模組織農業經營和管理人員有意識的走出去,到發展模式較為先進和成熟的區域去交流和學習,第二,提升個人能力,立足新型消費需求,學會運用先進的營銷手段和推廣方式。”吳宜夏認為,除了本土的、傳統的職業農民需要進步,還應有序、積極、有深度的做好與“新農人”的融合協作。
目前,新農人已成為京郊農村產業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發展的助力之一。越來越多的高端精英人才跨界而來,也為北京鄉村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我覺得這種跨界融合是大勢所趨,因為鄉村需要更好的資本,需要更好的智力,需要更好的創意,也需要更多優秀的人才。”吳宜夏建議,這些人、力、物、財在進入鄉村的時候,要和當地的農民取得一個最佳的平衡,找到一種最好的結合模式,要建立共建共享機制,獲得“雙贏”,這才是保障農村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立足于北京的鄉村規劃,吳宜夏有著深入的理解。在她看來,北京的鄉村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獨特的風貌和特點,在編織美麗鄉村規劃、進行建設的時候,要尊重甚至是要把這種差異化和特點,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要素保留下來,倍加珍惜。“不要讓美麗成為千篇一律的標準,而是要尊重不同鄉村之間各自獨特的美和差異化的美。”吳宜夏說。
“美麗鄉村還需抓好面子和里子。”吳宜夏強調,除了更好的市政基礎條件、道路景觀環境和鄉村風貌,還需對相關的管理體制機制進行完善,重視不同產業和項目的策劃包裝,重視消費的差異化和消費層次的多元化。
談及鄉村民俗,吳宜夏表示,文化是一個鄉村的靈魂,要通過美麗鄉村的規劃和建設工作,為鄉村找到她的魂和根,以及鄉愁。“我建議要在建設的過程中搞多規合一,形成一張藍圖,鄉村也要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要沿著這個藍圖一直走下去。”
北京市新版的城市規劃為農村帶來了更規范的發展路徑和生態建設保障,對此,吳宜夏認為,京郊農村也迎來了更好的產業發展機遇。在她看來,鄉村要有一個更長遠的規劃,定位要更精準,目標也要更清晰,要為北京打造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助力。“我們要保留好青山綠水,還要融入能為首都人民提供多項服務的更好的產業,讓鄉村發展和農民生活跟得上城市的發展,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這才是根本落腳點。”吳宜夏說。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吳宜夏 面子 里子 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