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學者:特朗普用治理公司方法治國注定成功不了
原標題:美國政府“關門”這天,特朗普剛好上任一周年:為什么說用商人思維治國注定失敗
他讓美國離“再度強大”越來越遠
由于臨時支出法案未能在美國參議院獲得足夠的支持票數,美國聯邦政府于2018年1月20日零時起宣告“關門”。而這一天,剛巧趕上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一周年。
一年前,在就職典禮上,特朗普鄭重且高調地強調要將“讓美國再度強大起來”作為自己的施政目標。如今,一年下來,對于特朗普極具個性的執政讓他距離這個目標是更近還是更遠,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給出了他的答案:2017年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戰略信譽不斷下降,這種情況有可能持續到他執政結束。
用治理公司的方法來治理國家
注定成功不了
中國新聞周刊:最近在美國銷售火爆的《怒與火》一書中,對特朗普的精神狀況是否合適擔任總統職務提出質疑。特朗普在推特上的回擊也很有意思,說他不僅是天才,而且精神穩定。就特朗普上任這一年來的表現,能像他自己說的那樣用“天才”和“穩定”來概括嗎?
閻學通:自特朗普贏得大選起,美國媒體就不斷有關于他精神與常人不同的報道。與以往根據特朗普的行為和公開講話進行的分析不同,這本書以他身邊人的評價為基礎,于是人們會深信這些負面評價是符合客觀實際的。這本書之所以讓特朗普非常惱火,不僅是對他的人身攻擊,更主要是作者所引用的對他的負面評價來自于他身邊的人,班農是其中典型代表。此外,作者被允許在白宮進行采訪,這意味著特朗普曾期望這本書是一本正面肯定他的傳記,而結果卻與他的期望完全相反。
當地時間2018年1月11日,英國利物浦,水石書店售賣邁克爾·沃爾夫新書《烈焰與怒火:特朗普白宮內幕》。
根據特朗普一年來的政策行為,對他的政治個性可做兩個判斷:其一,他是求大而不求穩。他敢于采取極端的政策以獲取重大的政績。他成功就會被認為是有“天才”,他失敗就會被認為是“蠢才”。其二,他不信任職能部門和專業人員,直接動員大眾并親自制定政策。由于在領導與大眾之間,決策與執行之間沒有了緩沖,任何政策調整都必然帶來突然的社會動蕩。因此在他執政期間,美國政府的政策很可能呈現為缺乏一致性、搖擺不定。這種前后不一的政策行為必然會削弱其政策的信譽,從而“不確定性”將成為人們對他風格的基本判斷。2017年美國戰略信譽不斷下降,這種情況有可能持續到他執政結束。
我沒有進行人身攻擊的意思。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聰明和愚蠢是另外一回事。聰明的人也可能失敗,愚蠢的人也可能成功。但就特朗普政府的整體政策而言,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新聞周刊:美國人對特朗普有一個特別矛盾的心態,就是他們希望美國能有一個突破性的改變,但又擔心特朗普讓美國的未來更加不確定了。現在來看,特朗普更有可能讓美國朝哪一個方向走?
閻學通:特朗普的政策的確與我們以往所熟悉的美國內外政策不同。美國人既希望特朗普反常規的政策能使美國重新獲得活力,但又擔心這種政策加速美國的衰落。我認為特朗普的政策會進一步消弱美國并且難以恢復美國的昔日領導地位。
我對經濟是外行,我無法評價特朗普的政策是否能恢復美國的經濟實力,只能從對外政策角度進行評價。中國自1982年起開始執行不結盟政策,我們爭取國際支持的方法主要是靠經濟合作。2010年后,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國,以經促政的策略效果就開始下降了。
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上的一個很明顯特點就是發展中國家化,就是表現得不像超級大國,所以他在國際問題上的責任感沒有那么強。他是自1945年以來第一個將美國的國家利益排序進行調整的總統,此前的美國歷任領導人都將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作為第一利益追求,而在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里,這種排序變成了先經濟再軍事,然后才是政治,經濟和政治的排序剛好倒換過來了。
如今美國有50多個軍事盟友,美國不承擔國際安全責任則失去盟友的支持,其國際地位只會下降而不會上升。
中國新聞周刊:現在依然有很多支持特朗普的聲音,尤其是一些商界人士認為不能低估一個企業家的能力。特朗普有被低估的可能嗎?
閻學通:在特朗普競選時,很多商界人士就比較支持他。很多商人把國家理解為一個大的公司,但學者往往認為國家和公司是兩個不同性質的行為主體。
如果跟人解釋說軍隊和公司不一樣,很多人比較容易理解;但說國家和公司不一樣,很多人就不理解了,認為國家就是個大公司。
但在學者看來,特朗普沒有把自己當成是國家的管理者,還是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的管理者,用治理公司的方法來治理國家,所以他就注定成功不了。
比如公司在十個領域進行投資,它可以在嘗試一段時間后放棄一些不掙錢的領域的投資。但國家不行,比如面對貧困人口的問題,國家是不能不管的。還有,公司是以逐利為目標,對于不能為公司創造利潤的員工,老板可以去解雇他們。但國家不行,一個總統不能因為一些官員不同意你的政見,或者成為你推行政策的障礙,就將人從公務員的隊伍里開除掉,更不可能對于不能給國家創造財富和利潤的人,就把他們趕走。
在處理對外關系上也是如此。對于公司來說,我不想和你合作,那就可以不跟你合作;我跟你關系不好,那就老死不相往來。但國家不行。
美國在朝核問題上的影響力
開始下降
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特朗普還是世界的一個很大的不確定性嗎?
閻學通:2016年底接受采訪時,我說依據自由主義的政治標準,特朗普政府將是2017年制造最多“黑天鵝”的政府。現在看來這個判斷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美國退出了TP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協定》,向北約成員施壓要求增加軍費,支持沙特制裁美國自己的盟友卡塔爾,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在2018年的頭一個月,特朗普又突然取消對和美國有特殊關系的英國的訪問計劃。今年余下的時間里,特朗普還會做出類似在朝核問題上一會兒一變的政策。去年他聲稱要軍事解決朝核問題,不久又表示可以無條件與朝鮮談判。由于美國還是世界上擁有最強大物質實力的國家,因此美國不確定的政策必然是對世界影響最大的。
在每個具體問題上,特朗普的政策肯定是非常不確定的,但是關于他的對外戰略原則則是確定的。例如,他的對外貿易原則是貿易保護主義,他的同盟戰略是減少美國承擔的責任,他在人權問題上采取少介入他國事務的政策,他的氣候變化政策的原則是保證美國能源工業得以發展。他的對外戰略還有一個原則,即不受國際承諾限制,隨時放棄國際承諾。因此,了解了特朗普政府的這些對外原則,可以預測他的政策大方向。
中國新聞周刊:以特朗普的這種行事風格,目前朝核問題上出現的緩和態勢會持續一段比較長的時間,還是很快會迎來“倒春寒”?
閻學通:特朗普非常看重東北亞的戰略意義,但他在朝核問題上已經失去了戰略信譽。如今朝韓關系開始改善,美國對朝進行軍事打擊的條件已遠不如去年。今年美國在朝核問題上的影響力下降的可能性大于上升的可能性,因此特朗普有可能放棄朝核問題,轉而在其他問題上制造沖突。
現在大家對朝核問題的期望值是兩個極端,一個是朝鮮放棄核武器,另外一個是美國動用武力。現在看來,這兩種極端情況都不大可能出現。那只要不走這兩個極端,就是繼續在中間狀態下徘徊。
中國新聞周刊:特朗普在發布《國家戰略安全報告》時的演講中說,一個不準備打贏戰爭的國家是一個不能阻止戰爭的國家。在什么樣的形勢下,他會發動戰爭?
閻學通:現在很難判斷特朗普在今年會對什么國家發動戰爭。從他在朝核問題上的政策看,他今年發動戰爭的可能性較小。與其他國家發生軍事摩擦,像去年對敘利亞打幾十枚導彈,這種事是有可能的。不過這種小動作升級為戰爭的可能性較小。特朗普軍事打擊核國家的可能性很小,即使他決定發起軍事行動,也只會針對小國。
防范中國政策主要集中于
經濟和科技領域
中國新聞周刊:你曾說過特朗普的風格是“不怕冒大險而要求大利”,他的邊界在哪兒?
閻學通:我認為他的邊界就是在實踐中的成與敗。這種冒大險求大利的做法有兩個特點,一是不到最后失敗不放棄政策;二是放棄政策也不接受別國方案。例如,在朝核問題上,特朗普以戰爭邊緣政策威懾朝鮮,但當這種政策失敗后,他也就不提戰爭了。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他會回到談判的路上來。他可能采取不了了之的態度。
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政策也是如此。當阿拉伯國家群起反擊后,特朗普也不再堅持美國大使館在近期遷到耶路撒冷了。他的對華政策也是如此。剛開始要放棄“一中”原則,看到不起作用,于是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發現訪問也實現不了他的目標,于是又出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要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
特朗普的政策是非常多變的,可以說是靈活到為了實現目標而沒有原則。判斷特朗普的政策不能依據他說什么,而只能依據他做什么。以往我們認為,加強與美國的溝通可以減少誤解,避免不必要的對抗。我認為和特朗普政府加強溝通則沒有這樣的作用。他訪華后的政策說明,與他本人進行溝通所獲得的信息都無法作為判斷美國政策走向的依據,與其手下人進行溝通所獲得的信息則更加不靠譜。并不是他手下人不靠譜,而是這些人無法改變特朗普言而無信的性格。
所以,我還是那個觀點,就是無論特朗普政府提出與中國合作還是與中國對抗,中國都不必立即反應。對美政策不要根據美方宣布的政策進行反應,而應以美方的具體行為作為反應的依據。
中國新聞周刊:特朗普政府的《國家戰略安全報告》中將中國看作是“戰略競爭對手”。你在差不多一年前就曾明確指出,“我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的政策就是防范中國的崛起,就是過去我們說的遏制政策”。這種“戰略競爭對手”的定位和你說的“遏制中國”是一致的嗎?
閻學通:特朗普政府將中國定位于“戰略競爭對手”,這只是說明美國政府如何看待中美關系的性質。也就是說,特朗普政府并不認為中美是非敵非友,而是敵大于友的關系。這個報告定性了中美關系的本質是競爭,但有關如何防范或遏制中國的政策主要集中于經濟和科技領域。例如,報告不點名地表示要限制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以減少對華貿易逆差;要限制中國學生到美國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醫學等專業,以防中國人學習美國的先進技術。這個報告對于軍事和政治上如何防范中國的內容不多。因此,特朗普對中國的遏制政策將與當年美國遏制蘇聯的政策不同,前者是經濟為主,而后者是全方位的。
特朗普訪華
中國新聞周刊: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概念和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概念相比,最主要的變化是什么?
閻學通: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在于性質不同。特朗普政府一直沒有使用“印太戰略”的概念,只說是“印太地區”。因此這個概念還不是一個戰略,只是講明了其對外戰略的重點地區。由于強調的是地區而不是戰略,因此不是軍事意義上的,而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則是一個軍事或政治戰略。特朗普強調的是印太地區的“自由”與“開放”,這兩個詞在經濟上意味著開放市場。
此外,特朗普用“印太”取代“亞太”也是為了區別于奧巴馬,其實并沒有太具體的政策內容,目前還是有其名無其實。東盟國家、日本和韓國都已經意識到了特朗普對在亞太搞多邊軍事同盟沒有興趣,因此安倍已經將日本的“印太戰略”定義為經濟戰略。
人事管理上存在很嚴重的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特朗普的表現中,有讓你感到特別意外的地方嗎?最意外的是什么?
閻學通:他執政不久,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認為不確定性將是他對外政策的特點。因此到目前為止,他的對外政策沒有讓我感到意外的。我感到意外主要有兩點,一是家屬干政。他讓女兒和女婿介入國家的重大決策。讓家人參與國家決策這是封建體制的常態,目前一些封建體制國家仍保持這種決策方式,但在西方采取選舉制的國家已經沒有了。特朗普采取家庭決策方式,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更使我驚訝的是,美國這個自稱是現代民主楷模的體制里,竟然沒有回避制度可以約束家人干政。最不可思議的是,美國政界竟然也沒有任何人建議通過立法方式約束領導人的家屬介入國家決策。
二是任免高級官員的標準是對他個人的忠誠。他讓副總統帶頭贊揚他,讓秘書每天提供贊揚他政績的新聞報道。他執政的前8個月里就解職了9個正部級的官員,其中8個是他上臺后任命的,包括班農。他任免高級官員不以能力為標準,而以是否聽他話為標準。高級官員在政策上與他存在認識分歧,就面臨被解雇的危險。這很像私人公司的人員管理政策,不太像一個現代化國家的官員制度。自班農在去年8月被解雇之后,特朗普沒再解雇部級官員。如果是因為其他官員不再敢提出與他不同的政見,這意味美國出現重大決策失誤的概率將上升。如果是他意識到頻繁解雇高級官員有戰略決策風險,他與班子成員的不和則將會進一步上升。
中國新聞周刊: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一直被傳因為和特朗普不和隨時會被“下課”,但到目前為止,這個傳言沒有變成現實。這算是個例外嗎?
閻學通:一個國務卿才干了一年的時間,卻早早就出現了要“下課”的各種傳言,這就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它本身就意味著特朗普在人事管理上存在很嚴重的問題。中國新聞周刊:從現在的趨勢看,特朗普有可能連任嗎?
閻學通:這個問題現在討論有點太早了。我預測不了,因為目前能連任和不能連任這兩種可能性的概率差不多。
編輯:曾珂
關鍵詞:特朗普用治理公司方法治國注定成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