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財經高官解析中國經濟“高質量”實現路徑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電 題:財經高官解析中國經濟“高質量”實現路徑
中新社記者 陳溯
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中國經濟工作會有哪些變化,抑或中國經濟“高質量”的實現路徑有哪些?23日出席2017-2018中國經濟年會的財經高官給出了答案。
變化一:更加重視調結構
2013年一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增速從8.1%降至7.9%,并逐漸下調至7%以下,面對這一局面,中國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近一年來,隨著改革紅利的逐漸顯現,經濟增速逐步企穩。
專家認為,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更需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高質量發展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是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發展,同時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發展。“與財政貨幣政策相比,結構性政策應該發揮更大作用。”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制定的八項重點工作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居首,主要內容包括,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寧吉喆透露,國家統計局正加快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
變化二:更加重視防風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未來三年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官方將防控風險放在重要位置。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GDP(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就現在經濟運行情況來看實現這一目標不會有太大問題,難點在于防控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
“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目前都存在一些失衡問題。”楊偉民表示,防范金融風險,金融系統一端要嚴防嚴控,實體經濟一端要深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房地產一端要改革完善住房制度和建立長效機制。
對于如何防范化解風險,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指出,必須堅定地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政策的中性,把國有企業“去杠桿”作為重中之重,標本兼治解決地方政府的隱性負債問題。堅決治理金融亂象,加強對薄弱環節監管的制度建設。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變化三:更加重視惠民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三大攻堅戰中,兩項(精準脫貧、防治污染)涉及民生,八項重點工作中,多達五項涉及民生。
脫貧方面,寧吉喆表示,過去五年,中國平均每年脫貧1000多萬人,但越往后脫貧難度越大,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下一步要保證扶貧質量,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
治污方面,楊偉民指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地區根據本地實際突出重點制定方案,到2020年使本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要加速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加大節能考核。
住房方面,寧吉喆表示,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完善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實行差別化調控。
此外,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關注到一些更細節的熱點民生問題,比如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嬰幼兒照護問題,就業性別歧視問題,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問題等。(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經濟 中國 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