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自殺九次而不死 徐渭用生命寫書法

2017年12月21日 17:55 | 來源:民國畫室
分享到: 

原標題:自殺九次而不死,徐渭這是用命在寫書法啊!

明代書畫中有兩顆耀眼的明珠,叫做“青藤白陽”,就是徐渭和陳淳。

一青一白,畫也好,書法也好,都自由隨性得不得了,除了自由之外,還有一最大的特點是激情充沛,神完氣足。

比如在剛剛結束的南京博物院舉行的“陳淳、徐渭書畫藝術展”上,兩件三米多高的徐渭巨幅書法,酣暢淋漓的徐渭《雜花圖卷》,神魂聚散的陳淳《罨畫山圖》,看完若不心跳加速,你來找我來。(我好當面diss你一下?

南博青藤白陽大展上徐渭《應制詠劍詩》

高3.52米,寬1.02米大卷,氣勢撼人

徐渭雜花圖卷之局部

墨氣淋漓,情感充沛,觀之激動心神

在古代,自由不羈的人被稱作狂生,徐渭的狂則被稱為“癲狂”。他自殺九次而不死,被稱為中國的梵高。他是明代中晚期書法和繪畫的標桿性人物,他的風格影響了之后一大批藝術家,比如我最愛的八大,比如天天寫的齊白石。

齊白石有首最著名的走狗詩: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輪轉來。這里面老缶是為了拜師說的,后來鬧掰了就不說了,但青藤雪個則是他一生摯愛,恨不早生三百年,給徐渭磨墨鋪紙。

徐渭像

迄今在紹興市,還存留著徐渭的故居——青藤書屋。青藤書屋并非是徐渭命名,而是陳洪綬以徐渭字號,給這小院起的名字,徐渭死后,陳洪綬慕名來這里沾沾仙氣,將這個小院買下,住過一陣。

青藤書屋

徐渭出生于斯長于斯,字青藤,號天池,都是院子里的事物,青藤是那棵老藤,而天池就是窗前的小水池。水池很小,不過幾平米,但因為暗有活泉相通,于是水質不腐,徐渭稱之為天池,與長白山并無半點關系。

這些景也好物也罷,若不是因著徐渭,著實并不值得專門去一趟,紹興的好房子也多得很,這小院也并不值得陳老蓮專門來住。徐渭死后至今三四百年,人們絡繹不絕地來,大概是因為著巫術里的接觸律,似乎到了這里,能沾了書香或靈氣。

人們仰慕徐渭的文采,看重他的書畫,尤其是他的書法。徐渭的草書尤其令人著迷。大收藏家王季遷做了一輩子書畫生意,卻舍不得賣徐渭的書法,珍藏保存,并題引首:龍飛鳳舞。

徐渭?草書李太白詩卷

上海保利(華誼)拍賣368號拍品

但是,卻沒人想重復徐渭的人生。

1521年,徐渭出生。生母是父親晚年納的妾,徐渭生出來一百天,父親就去世了。正妻苗氏沒有生育子嗣,就把徐渭帶在身邊養育。生母雖無撫養之恩,但畢竟和徐渭血脈相通,然而十歲那年,生母被嫡母逐出家門。

徐渭29歲時,才把母親終于接回家。母子一別,就是19年。

19年間,徐渭經歷了太多。14歲時,嫡母苗氏去世,他只好跟著父親第一個妻子童氏的兒子,比自己大二十多歲的哥哥徐淮生活。徐淮對他又如何呢?

徐渭自己這樣形容:“骨肉煎逼,箕豆相燃,日夜旋顧,惟身與影!”

能用煮豆燃豆萁這樣的典故來比喻兄弟關系,徐渭的日子可想而知。日夜互相陪伴的,是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

青藤書屋里的老藤

二十一歲時,徐渭結婚了,但他自己沒有家,于是入贅了妻子潘家。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一個男人入贅女家,再加上他徐渭是那樣機警敏感,心中焉能不難過。好在潘氏與他感情不錯,也算是一點安慰。

命運不好,時運也不濟。若徐渭只是個鄉野村夫的料,倒也罷了,糊里糊涂,過完一生,未嘗不是幸事。然而,人生憂苦讀書始,他卻從小就是十里八鄉的神童:六歲讀書,九歲能作文。二十多歲,有人故意刁難他,指著一件不起眼的物件叫他作賦,他當場就寫,把一丈長的紙卷寫滿,因此得了綽號——徐文長。

然而這位“越中十子”之一的徐文長,二十歲才考上秀才,然后直到四十一歲,考了八次科舉,還是個秀才。

生活對徐渭關上了好幾扇門,并未打開一扇窗。

他只能把所有的能量,都注入到書畫中。有明一代,徐渭的書法無出其右,充滿激情和狂亂的筆觸,簡直嚇壞寫字的人。

他的書法多為狂草,很多人用癲狂來形容,說他是有精神問題,甚至發瘋時候寫的。

但實際上我們看徐渭的書法,他在狂草的表面之下,有著很高深的功底,完美的控制。

上海保利華誼出現一卷徐渭草書《書李太白詩卷》,我們試以此為例,來細細欣賞一下徐渭的草書。

Lot 368

徐渭?草書李太白詩卷

30×383 cm。

手卷?水墨紙本

約10.3平尺

題簽:徐天池渭草書詩卷。上上神品。愚公。

鈐印:王己千璽

鈐印:青藤道士、文長、天池山人

引首:龍飛鳳舞。王己千題。鈐印:王季遷

鑒藏印:寶武堂、震澤王氏季遷收藏印、懷云樓鑒賞書畫之記、王季遷海外所見名跡、季遷心賞、竹里館、馬積祚鑒賞章

展覽

‘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3月。

著錄

《寶五堂藏中國古代書畫》,第43-46頁,保利藝術博物館編,2010年。

說明

1、 本作品為馬積祚、王季遷先生舊藏。

2、 馬積祚(1862-?)民國時期著名實業家、金融家和收藏家。其藏古代書畫眾多,后散佚,多流失海外,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金代楊邦基《聘金圖》卷,弗利爾美術館藏王翚《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等等。

RMB 20,000,000 - 30,000,000

徐渭這卷草書《李太白詩卷》,寫了三首李白的詩,分別是《尋山僧不遇》、《過汪氏別業二首》、《待酒不至》三篇。

先看第一首《尋山僧不遇》。

尋山僧不遇。

石徑入丹壑,松門閉青苔。閑階有鳥跡,禪室無人開。窺窗見白拂,掛壁生塵埃。使我空嘆息,欲去仍徘徊。香云遍山起,花雨從天來。已有空樂好,況聞青猿哀。了然絕世事,此地方悠哉。

這是一首關于隱居的詩,情緒比較平穩,徐渭的起筆也比較平和。下圖中尋字一行,結體都比較中規中矩,不遇兩字開始,筆尖有跳動之意。而到了第二行“石徑入丹壑”,徐渭就開始放飛自己了。

草書的節奏感之一,是“疏可走馬,密不透風”,這樣才能形成松和緊的對比。“松門閉青苔”的門字,可謂是疏可走馬。之后“禪室無人開”這行,就開始緊密起來了。

在起首的這短短數行,我們就看到了徐渭在狂草中的控制,絕非一味癲狂。

但能讓你心跳加速的,絕不是控制,而是激情的噴發。

“開窺窗見”這一行,徐渭筆下的激情開始涌動,到“白”字便噴薄欲出,“拂”字一筆長劃,你仿佛能看到他用筆拉下來時的那種力量和瀟灑。崢嶸之態盡出。之后,用筆和結體都復歸平淡。

第二篇,過汪氏別業二首,十分進入狀態,如浩浩湯湯之江水,非常宣泄。

細細讀來,每一筆都像跳舞一樣,起承轉合,筆與筆之間,字與字之間,顧盼生姿。

大家可以用目光隨著筆畫的行走寫一遍,或者用手指在空中寫,寫著寫著你就會激動起來。這也就是為什么看書法可以看很久的原因。完美的節奏感,是所有藝術共通的規律。

過汪氏別業二首。

游山誰可游?子明與浮丘。迭嶺礙河漢,連峰橫斗牛。汪生面北阜,池館清且幽。我來感意氣,捶庖列珍羞。掃石待歸月,開池漲寒流。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

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臺。大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數枝石榴發,一丈荷花開。恨不當此時,相過醉金壘。我行值木落,月東清猿哀。永夜達五更,

吳顏送瓊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日出遠海明,軒車且徘徊。更游龍潭去,枕石拂莓苔。

我再放幾個我特別喜歡的局部,試著向大家展示一下這種情感充沛的節奏感。

如果以跳舞來做比喻,下面這些靈動的筆觸就像是柔和的小步舞曲。

而這一節則是華麗奔放的華爾茲,大膽的筆觸劃出優美的弧線,就像那些轉起來的裙擺。

下面這兩行則保持了一致的結構,由濃墨始,到結尾處仿佛體操運動員甩出去的彩帶,又仿佛是長長的舞動的水袖,帶著你的目光在空中游弋。

這個舞字就太漂亮了,像一個高高瘦瘦的舞者甩出去了連綿不絕的水袖,但結尾一個有力的勾給提起來,又把氣凝聚在這里了。

寫到此處,徐渭已經激情澎湃,時而鼓蕩昂揚,時而連綿不絕,看得人也很興奮。

到第三篇《待酒不至》,徐渭的感情已經抒發,但仍在激動狀態中,筆尖仍在旋轉跳躍中,但慢慢歸于平淡,最后安然收尾。

待酒不至。

玉壺系青絲,沽酒來何遲。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何酌東窗下,流鶯復在茲。春風與醉客,今日切相宜。

右述太白詩。天池山人渭。

這幾行字雖然仍然節奏快速,但下筆偏重,壓住收尾。

但天池山人這個名字,仍然是非常的不羈。

徐渭的書法卷多是行書,草書不多。這卷草書《李太白詩卷》,整卷變化多端,忽而用筆沉著,忽而飛動跳躍,線條飄逸,盤紆繚繞。

隨處可見突出夸張而不失法度的結體,筆畫跌宕起伏,字體大小對比,字形的極具變化,有如狂風驟雨,酣暢淋漓,令人嘆為觀止。

細細讀下來,像是聽了一首交響曲,回環往復,映帶牽連,忽而厚重沈穩,忽而奇崛姿媚。

我們看完整個卷子,似乎覺得其章法有安排,但更多的,還是他內在的真實感情,天真自然。這也是徐渭他們尊崇王陽明心性說的結果,在藝術創作中,要體現作者的真心。袁宏道說徐渭是:“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塊不平之氣,字畫之中宛宛可見。”

看這卷草書,再聯想起徐渭坎坷的一生,你大概知道他為什么要這樣寫字。

這是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坎坷而頑強的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

圖左為本卷取印

圖右為《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取印

這個手卷后來被馬積祚和王季遷先生先后舊藏。

馬積祚是民國時期著名實業家、金融家和收藏家,他收藏過很多著名的古代書畫,后來散佚,多流失海外,比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金代楊邦基《聘金圖》卷,弗利爾美術館藏王翚《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等,管中窺豹,可見馬先生當時的收藏,是非常有水平的。

這個卷子有幸沒有散失國外,而是被王季遷先生收藏。王季老的大名如果你不知道,你大概不會把這篇文章看到這里。

王季遷先生和啟功先生論畫

(右側為北宋郭熙《秋山行旅圖》)

王季遷書畫收藏的特點,曾有專家評論,在于不拘泥成見,不囿于個人愛好,而是從傳統主要流派征集入手,與博物館的購藏計劃近似,在一般私人藏家中堪稱罕見。全世界傳世的宋元真跡有如鳳毛麟角,而他所收藏的宋元名跡之多,為國內外博物館所未必能夠辦到,所謂“富可敵國”,在這個意義上說,并非夸大之詞。1973年,王季遷將包括南宋馬和之《九歌圖》及趙孟堅《水仙圖》等 25 件宋元名畫以 250 萬美元的價格讓售給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該館自此有了重量級的中國書畫收藏。1997年,為了感謝王氏家族在推廣中國文化方面所作的貢獻,大都會博物館特別設立了“王季遷家族藝術館”。

王季遷于1973年和1997年的兩次讓售,使大都會博物館成為全球中國古代書畫收藏的重鎮之一。想要完整的研究中國美術史,就必須到美國,到大都會。而這不能不歸功于王季遷。作為20世紀中國畫收藏領域的泰斗和關鍵人物,王季遷也是“將中國書畫藝術推向西方的靈魂人物”。


編輯:楊嵐

關鍵詞:徐渭 書法 ,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