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2017年11月07日 10:20 | 來源:人民日報-人民論壇網
分享到: 

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過去五年,一批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現,同時,一些重大科研項目正在進行,未來必將產生極具價值的科研成果。

2049843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積極開拓、蓬勃發展。五年來,國家科技創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快速增加。2016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5500億元,比2012年增長50.5%,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08%,提高0.17個百分點;我國研發經費總量在2013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各項科技計劃著力攻克一批關鍵和前沿技術,對高技術的集成應用和產業化示范作出了統籌部署。推進北京、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為重要載體,建設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能夠深切體會到國家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心和信心。

當前,我國科技發展整體勢頭良好,科技隊伍逐漸成熟,在國際科技界的地位逐步提升,我們要抓住發展機遇建設科技強國。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要充分發揮我們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做好標志性的重大項目。對于重大項目,要做到前瞻性規劃,應該想清楚未來的10年甚至50年我們需要什么,要具備超前眼光,長遠看待科學研究。在基礎科學領域,有一些“基礎中的基礎”,它一旦發揮作用,對其他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將非常強大。在這些關鍵領域關鍵方面要能夠取得領先地位,更需要做好科學規劃。比如,在高能物理研究領域,高能物理實驗的設計、規劃、實施動則需要30年或50年,所以,前期的前瞻性規劃極其重要。

但同時也應看到,與世界最頂尖的創新強國相比,我國在科技領域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現是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具體來講,第一,我們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只占R&D經費的5%,與國際上15%左右的水平還有一些差距。第二,科技管理體制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健全,科研項目的遴選、規劃、組織實施還應該更加國際化。要提高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建立健全更加科學合理的項目評審制度,使科研項目的各個環節更加規范。第三,雖然國家目前引進了大批國際人才,但是總體來說科研人才還有所欠缺。要通過重大項目吸引更多人才,不但要吸引我們自己的科研工作者留在國內,還要把國際上的優秀人才吸引過來,保證足夠的國際參與。第四,科學研究不能盲目追求所謂的國際熱點,一方面要跟國際接軌,但另外一方面也要立足中國實際。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就目前中國的科技發展階段來看,我們還需要大力發展基礎研究,要大力發展物質科學、特別是能自行研制設備的基礎研究。

十九大報告指出,“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在科技領域,要實現這一目標意味著我們要有重大的國際性成果,需要在某些領域成為國際的前沿和領導者,而不只是在某一個點、某一個項目上。要努力成為國際的科學中心,匯聚國際科研人才到中國來做實驗,需要規劃和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和項目,使我們能在科學和技術上領先國際。我們必須把握發展機遇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王貽芳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科技 創新 強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