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和諧大理:從一個小村莊說起

2017年11月06日 14:37 | 作者:肖靜芳 | 來源:中國民族報
分享到: 

各民族和諧共生,鄭家莊的村民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的贊歌


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之畔話環保,白族人家話鄉愁,生產車間話創新……總書記對大理民俗民風的親近、對保護好青山綠水的叮嚀,深深鼓舞和激勵著大理各族兒女。

“大理大治,富國興邦。”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希望云南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三個定位中,大理用自身的實踐作出了成功的探索。看今日之大理,經濟發展,脫貧攻堅取得扎實成效;民族和諧,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生態優美,洱海治理打出了漂亮的保衛戰;文化昌明,兼容并蓄多元共生。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十九大報告中描繪的民族工作奮斗目標,大理給出了美好的注腳。為進一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本報即日起推出“新時代·新大理”系列報道,與讀者分享大理的治理經驗。

鄭家莊,是坐落在洱海源頭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的一個普通村莊。然而,“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沉甸甸的榮譽,又顯示出它不那么普通。

沿著干凈的小路走進村莊,最惹眼的是民居外墻上的各色彩繪,其中一幅《民族團結創輝煌》上畫著7個人,身穿不同的民族服裝——這,就是鄭家莊最大的特點,全村125戶525人,包含了漢、白、藏、傣、納西、傈僳、彝7個民族。

繞村一圈,你會發現這里無處不體現多民族特色:那造型奇特的涼亭,有著藏式的喇嘛塔頂、漢式的重檐、傣式的欄桿,儼然一個建筑版“全家福”;村內的本主廟,除了供奉白族的本主,還有彝族的牛頭,外面還飄著藏族的經幡;民族文化長廊里,傣族的孔雀、藏族的吉祥寶瓶、彝族的火把等文化符號隨處可見。

每個富裕文明的村莊都少不了一名帶頭人,在鄭家莊,大家豎起拇指夸贊的是村黨支部書記何國祥。這個精明的藏族漢子,靠著經營中藥材率先致富后,苦口婆心地勸說村民跟他一起干,還為沒錢的鄉親籌借本錢。如今,他帶領村民,依靠藥材營銷和生豬、乳牛養殖等,以商養農、以農供商,忙時為農、閑時為商,全村年人均純收入達1.16萬元。

時光閃回到1959年5月1日。這一天,鄭家莊迎來了第一批由國家安置入住的藏族和傣族村民。那時的鄭家莊,村民只有漢族和白族。藏族人曲登一家,就是結束了祖輩的游牧生活,搬到鄭家莊定居的。

“我們外來的民族,不懂農業生產生活的原理。在那段時間,是村里的漢族和白族村民教我們怎樣種植、怎樣管理、怎樣收割的。”曲登說。

一顆民族團結的種子從那時種下,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已長成參天大樹。盡管各民族習俗不同、語言不同、信仰不同,但這并不妨礙大家和睦共處、相融互幫、相互通婚,共同演繹民族團結的“和諧之美”——

一個由7個民族代表為成員的村民議事小組、村務監督小組和理財小組,保障了各民族村民無論人口占比多少,都有平等當家、民主決策的權利;

一支由所有家庭組成的治安聯防隊,每戶出一名勞力,分組輪流對全村的治安進行巡防,讓外出經商的男人不再惦記家中妻小和財產的安全,那響亮的“我為全村守一周,全村為我守一年”的口號已經回蕩了20多個春秋;

一桌由全體村民參加的“團圓宴”,22年來每逢中秋節如期而至,各族群眾團團圍坐,共喝團圓酒,鍋莊、孔雀舞、霸王鞭等各民族舞蹈跳起來,那歡快的氛圍往往會吸引十里八村的群眾都來湊熱鬧,人數多時可達千余人;

……

人心齊,泰山移。村里搞濕地生態恢復工程,占地33畝,村黨支部書記帶頭,村民們紛紛捐出自家的水稻田,不要一分錢補償款;村內搞衛生,由125戶家庭輪流清掃主干道,而文化廣場等大型公共區域則由村里的陽光文藝隊打掃,保證了任何時候都村容整潔。

鄭家莊,只是和諧大理的一個縮影。千百年來,大理13個世居民族友好共處,即便有過民族政權的更迭,也從未引發民族之間的沖突隔閡。新時期,隨著各種交流往來的頻繁,各民族之間愈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

在白族文化氛圍最為濃郁的喜洲古鎮,也不乏戴著頭巾的回族婦女。穿過繁華的街巷,不經意間會看到一座白族建筑風格的清真寺佇立在街角。在巍山縣東蓮花回族村,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清真寺又完全是翹角飛檐的漢族風格。在大理,彝族、回族、漢族等會講白族話的人比比皆是,各族之間的通婚更是司空見慣,一個家庭由好幾個民族組成也不罕見;在大理,火把節、三月三等民族節日不是一個民族自己過,而是好幾個民族一起過。

“互相包容、互相尊重,大理各民族千百年來才能親如一家,守望相助。”大理州州長楊健說。大理人說,許多鄰里、同事之間相處多年,關系甚好,卻根本想不起來問對方是哪個民族。或許,這就是最好的團結共處之道,不問來處也不問去處,交融無痕跡。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十九大報告中描繪的民族工作奮斗目標,大理給出了美好的注腳。(肖靜芳)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大理 民族 村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