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彝族漢子楊克千 為人師表二十載

2017年10月26日 15:43 | 作者:任小佳 | 來源:法制晚報
分享到: 

彝族漢子楊克千 為人師表二十載

轉身加入支教團 運送物資當翻譯 盤山險路只等閑“想讓孩子走出大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莊嚴承諾。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自強自立、苦干實干,全黨全社會用心用力幫扶,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脫貧攻堅取得顯著進展。

喜迎黨的十九大之際,法制晚報·看法新聞派出多路記者,歷時近一個月,走訪了河北、甘肅、內蒙古、廣西、云南五省的扶貧一線,通過“一個都不能少”系列報道,呈現我們用腳步丈量扶貧行動時的欣喜發現,展現通過產業轉移、教育幫扶、技術創造、制度創新、心理介入等扶貧工作精準且持久的發展。

從2007年成立至今天,滇西北支教團共計有約2200名志愿者先后進山支教。近日,《法制晚報》記者跟隨支教團走進云南省麗江市山區小學,體驗支教生活。

云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爛泥箐鄉萬桃小學,海拔約3100米。土生土長的彝族漢子楊克千,從1998年到2016年都在這所小學教書。如今,楊克千是滇西北支教團的一員。雖不再是一線教師,但他一直維護著支教工作:上山運物資,他是統籌也是司機;支教團遇到關于彝族風俗、漢語彝語的轉換,他是顧問也是翻譯。

“當老師和在支教團一樣,都是在這條路上。”他說。

不斷向山上運送物資已經習慣走危險山路

10月8日,記者一行跟隨支教團前往萬桃小學。從麗江市出發,要先用兩個小時抵達寧蒗縣,之后還要再走三四個小時的盤山路。

車窗外風景正好:云霧繚繞在山巔,陽光透過云層灑在田地里,成群的黑頭羊從田間經過,路邊的格桑花開著正艷……然而,不時從山上滑落的石頭和幾乎“擦肩而過”的車輛卻在提醒著我們,這是段危險的山路。司機說,雨天在盤山路上開車更危險,“曾有車在轉彎時側翻,還有車被山上的落石砸中。”

“近兩年修了新路,已經好走了很多。”這段山路楊克千已經走了無數遍,沒修路前他最怕下雨。有一次路上遇到下雨,凹陷的土坑混上雨水擋住了路,楊克千在車上足足等了兩個小時,“等到雨停了太陽出來之后,地面漸干,才敢繼續往前走。”此外,冬天下雪時山路上會結薄冰,楊克千必須把折下的松枝鋪在路上,用于防滑。

在山路上行駛的過程中,每次遇到大石塊,楊克千都會下車撿起石頭扔到路邊:“要不別的車走這兒太危險,而且我明天上山也要走這條路。”發給學校的電視、給學生的字典,以及給老師的蔬菜和米油等,都是楊克千一趟趟往山上運。“事情多任務重,所以我要一直在路上跑。”他說。

一直教“最難”年級想讓更多孩子出山“我想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加入支教團前,楊克千在萬桃小學教了20年書,校長換了12任,他始終是學校的頂梁柱,一直教最難教的一、二年級,“小孩子剛上學不懂事兒,拼音識字都很難,一些老師不敢教。”20年里,楊克千共培養了千余名學生。

“我教書那會兒,學校里有一百七八十名學生,五名老師,一個老師負責一個班,一個班就是一個年級。”楊克千告訴記者,當年他包辦了整個年級的所有課程:語文、數學、音樂、體育……楊克千在念初二的時候因負擔不起學費而輟學,“雖然我的文化水平差,但我盡力負責教得踏實。”

楊克千說,以前當地小學師資匱乏,“特別缺英語、音樂、美術等授課老師,學生們也缺少個人衛生意識,我們當地有老師三四年不洗澡,大家已經習慣這種生活了。”

直到2008年滇西北支教團來到萬桃小學,學校的教學環境慢慢有了改善,衛生課程也在普及中。“當時學校條件很差,三四十個孩子擠在一個房間里,墻面上到處有鼻涕、蒼蠅屎。現在支教老師們也督促孩子們刷牙、洗臉、洗腳,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支教團的老師,我佩服。”2016年,楊克千離開萬桃小學的教學崗位,加入了滇西北支教團,用盡全力維護支教工作。

教育及生活品質提升支教團帶來大變化

不過,這些楊克千口中“令人佩服”的支教老師,最初來學校考察時,曾經被誤以為是有錢人來旅游。

“以前很多人不知道支教團是什么,現在不管學生還是家長,看到支教團的車隊都會敬禮。”楊克千說,支教老師們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他們教給學生英語、音樂、美術等課程,大力推廣素質教育,并普及了普通話。

除了教育方面“升級”,村民和孩子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極大的改善。楊克千告訴記者,萬桃小學在2013年建起了食堂,每天有阿姨來為學生們做飯,“政府和教育局給了我們不少幫助,2011年這里通了電,2012年家家都吃上了大米,以前這里的主食只有土豆和蕎麥。”

如今,楊克千自己也用上了手機。在同行的過程中,楊克千的手機始終都沒停過,有支教團的后勤事務,也有支教老師的咨詢電話。楊克千告訴記者,他的手機是24小時開機,有求必應。“我當老師和在支教團一樣,都是在這條路上,每天還能見到老師和孩子,我做的這些都是為了孩子們。”他說。

全身心投入支教工作每月在家住一兩天

除了敬佩,楊克千加入支教團還有另一個原因——感恩。“他們給了我愛人第二次生命。”2015年,楊克千的妻子肖阿牛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疼得站都站不起來,急需手術。楊克千向親友借的5000元錢遠遠不夠,最后是支教團成員湊了七八萬元,讓他帶妻子去昆明做了手術。

楊克千告訴記者,他家的冰箱也是支教團給買的,“我妻子手術之后需要多吃青菜,可我們這兒最缺的就是蔬菜,老師們給我家買了冰箱,方便保存新鮮的蔬菜。”在楊克千家的臥室里,還擺放著支教團老師們送給他的禮物,包括一些旅游紀念品和新沙發等。

現在,楊克千夫婦和支教團的老師們儼然是一家人。楊克千每天都要走訪兩三所學校,了解支教老師的生活需求,與當地老師的溝通教學情況。

由于工作原因,楊克千每月只能在家里住一兩天,他們的兩個兒子分別上職高和初三,一家四口人在四個地方。這次回家,楊克千來不及換下西裝,先把妻兒前幾天在山里撿拾的柴火拉回來,之后又趕去萬桃小學查看支教老師的生活。

10月8日晚餐時,楊克千殺了一只雞,做了一桌只有節日期間才能享用的豐盛飯菜,“本來想殺一頭羊和一頭豬再殺幾只雞,但老師們不讓,我就只殺了一只雞。”

當晚11時許,30箱字典運到了寧蒗縣,楊克千一個人搬完了所有的字典。第二天上午九點,他開著自己的白色皮卡,載著千余冊字典,再度上路。(任小佳)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教團 老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