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廣西三江以抓黨建促進扶貧脫貧
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的動力,積極為貧困村選優配強班子,增強村級組織帶動力。
2016年,三江全縣4138戶1.7萬人實現脫貧,9個村脫貧摘帽。目前,全縣貧困村減少到77個,貧困發生率由此前的25.22%下降到20.51%。2017年,三江全縣計劃脫貧摘帽村為17個,力爭讓1.3萬人脫貧。
選好村支書 結對搞幫扶
柳州市委常委、三江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袁東升介紹,針對部分貧困村流出黨員多、隊伍老化等難題,三江制定了“一帶二幫三,先鋒促脫貧”活動實施方案,明確從項目、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加大對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支持力度,組織引導1名有幫帶能力的農村黨員,帶動2戶貧困黨員和幫扶3戶貧困群眾,形成了黨建促脫貧的喜人局面。
三江縣良口鄉產口村曾是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典型。2014年村兩委換屆以來,在年輕黨支書吳興豪帶領下,該村創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推動田里養魚、村邊養蜂、山上養雞、樓下養竹鼠的產業模式,帶動村民發展稻田養魚100多畝、鳳雞養殖示范基地1.2萬羽、竹鼠養殖1500對,產值達150萬元,實現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2190元增長到2015年的6135元。
三江縣林溪鎮高秀村返鄉創業黨員吳國安,帶領村民將全村5000畝荒山種上了杉樹,辦起了“綠色銀行”。此外,他還帶領全村235家農戶發展稻田養魚產業,利用牛糞發酵養殖蚯蚓喂魚,在魚塘邊套養土雞、種植韭菜等。目前,高秀村的魚十分搶手,湖南、廣西等地客商紛紛前來簽訂銷售合同,吳國安因此獲評廣西農村科技致富能手。
選準一個人 帶富一個村
三江縣長吳樂介紹,當地黨組織結合本地侗族的“多耶”“月也”等風俗文化,組織村里的黨員、“雙帶”能人利用全縣200多座鼓樓、戲臺舉辦鼓樓夜校,講授實用技術,分享致富經驗。
據悉,2016年三江縣共舉辦各類農村扶貧培訓班57期,培訓8500多人。通過組織召集、協會互動的方式,推廣能人辦協會、協會育人才、人才興產業、產業促發展的思路,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破“土”而出。目前,納入縣級鄉土人才庫的各類鄉土人才就有近500名,他們以“傳、幫、帶”形式,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
黨建扶貧中,三江縣按照“選準一個人、帶富一個村”思路,堅持把選優配強帶頭人作為核心舉措,讓優秀人才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雁。
干部駐村 思路拓寬
三江縣林略村地處湘黔桂三省區交界處,海拔1000米左右,屬少數民族聚居區和高寒山區。2016年3月,林略村迎來“90后”第一書記楊海強。
林略村雖然經濟落后,但擁有高山天湖的自然風光和千戶侗寨、百年鼓樓的民族風情。楊海強向村里的石家兄弟提出了建農家客棧的想法。2016年7月,擁有6間客房的林略農家客棧開張營業了。不用出門打工,石家兄弟一年便能收入幾萬元。目前,林略村幾家提供餐飲服務的農戶也在積極改造店面。
為讓更多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楊海強邀請電商能人在林略村開展電商培訓和電商論壇,鼓勵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大學生返鄉發展電商。2016年3月,林略村成立了三江縣第一個農村電商服務站,林略村高山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凸顯。
2016年4月至12月,林略村實現農產品電商渠道銷售130萬元,為村民開拓出網上脫貧之路。2016年底,全村95戶445人實現脫貧。
柳州市發改委辦公室主任劉國棟在三江縣玉馬村任第一書記的4年中,共引進項目資金1600多萬元。建成甕口公路橋,結束全村群眾涉水進村的歷史;修通長達20公里的四級公路,使得村民進出有了第一條水泥路;為該村創建了茶葉專業合作社,使全村茶葉種植面積擴大至1000多畝。
三江縣委書記袁東升介紹說,從2013年至今,全縣共選派175個縣級以上掛點扶貧單位的514名機關干部脫產駐村,幫助當地培育優勢產業。(記者 龐革平)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三江 脫貧 扶貧 林略 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