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政協力量>我的中國心 我的中國心
奔跑吧,兄弟!
推開窗,海風陣陣。張杰的思緒又回到了中國。
那是“家”。
至今,他還記得第一次離開祖國,前往澳大利亞時的情景。“跨出國門,自己不僅僅代表個人,更代表著中國。”母親在機場含著眼淚叮嚀的這句話,時刻回響在他的耳邊。
在異國他鄉,他時常會去海邊,望著那海與天的藍色。逐漸逐漸,他會覺得“海”變成了“湖”。夢境中,家鄉的“太湖”時而出現。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舊是中國心”。這是他最喜歡的一首歌。在張明敏的歌聲中,他經歷著海外求學之路的艱辛與喜悅。每當失落或得意之時,他總喜歡聽這首歌,告訴自己,我是中國人。
張杰說,在澳大利亞的日子,他也有一個家。那里見證著他的成長歷程,這個家便是中國駐悉尼總領事館。那里有五星紅旗、那里有最親切的關愛。在張杰看來,十多年前,任職悉尼中國青年學生聯誼會主席的經歷,是他日后事業成長的“搖籃”。今天,在澳大利亞,當他看見中國國航、中遠集團等logo時,都默默感激并懷念著那時候這些中資集團給他和留學生們的支持,由此開啟了他自己也想做中澳之間橋梁的夢想。
春風化雨。正當張杰學有所成之際,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省四年一度的大選開始了。那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張杰帶領SYCSA為澳大利亞支持多元文化的政黨“團結黨”(UNITYPARTY)參選提供幫助,并獲得團結黨主席、新南威爾斯州/省上議員Dr.PeterWong,AMMLC的賞識,并由此步入西方政壇,融入當地主流社會。
一年后,他獲得了澳大利亞政府頒發的“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上議院青年領導人培訓”的畢業證書。澳大利亞上議院向他拋出“橄欖枝”,招賢納才。
至今,張杰還清晰地記得那一刻的場景。簽字的那一剎那,他的手顫抖起來。這既是激動的顫抖,也是內心的掙扎。在接近他夢想的同時,好似有一個強烈的聲音在呼喊———“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
“我的根在中國,我花了7年的時間,讓我在西方主流社會面前證實了自己。我還有很多的7年,我想在日益蓬勃發展、生我養我的祖國也證實自己,并為她盡一份中國人的責。“那一刻的張杰,毅然而然地做出一個選擇———“回家”!
飛機緩緩落地。望著前來迎接自己的母親,張杰的眼眶濕潤了。在張杰的人生字典里“母親”除了生母,還有祖國。當他再一次見到母親,出于中國人的含蓄,擁抱母親的“場景”并沒有出現。那一刻,他只是輕輕地叫了句,“媽,我回來了。”他說,那句輕輕的話語,讓自己感到無比溫馨,腳踏著祖國的大地,他又感到十分踏實。
為快速地將所學回報家鄉,張杰加入了中國致公黨,積極地參與致公黨蘇州平江二支部的各項活動。在致公黨組織內的學習,讓他更清晰地感受到,共創中國夢,需要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聯通世界的版圖,才能夠走得更遠。
公共視野、弱勢群體、大學生創業、青少年教育、文化傳播等是他關注的方面。5年前,他發起了“青年企業家走進蘇州大學”的活動,邀請蘇州知名的學者、企業家、新聞記者共同走進蘇州大學,舉辦“創業交流”公益講座,給大學生分享企業家創業的經歷和經驗,并延續至今。
張杰現在的辦公室是一座古宅,曾經是一位名人的故居。張杰認為,古宅作為凝固的“藝術”,承載了大量而豐富的歷史信息。
在這里,張杰成立影視基地。他說,投資影視文化產業看中的就是中國不斷發展的文化產業和背后13億人口的大市場。
“為什么不來我們斐濟拍片子?”201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杰認識的一位斐濟朋友這樣問道。“好萊塢電影《狂蟒之災2》等都是在斐濟拍的,還有許多國家的電影公司也到那里拍電影,但中國卻一部也沒有。此時,一個久違的感覺回到了他腦中。他曾經夢想自己做一座太平洋上的橋梁,這種通過鏡頭和大銀幕的文化傳播,不就是一座無形的橋梁嗎?這種意念和感覺引領著張杰的新一輪影視文化產業轉型:將傳播文化、搭建橋梁作為自己產業的源動力。電影《斐濟99度的愛情》的拍攝、制作、審批都非常順利,如期公映當天,恰巧遇到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斐濟群島共和國。
如今,張杰的國際事業版圖越來越大。他在澳大利亞、美國、中國都設立了辦公室。事業日益做大的他,時常會受到各種協會的邀請,擔任要職。但張杰心中,最看重的,是致公黨蘇州市委海外聯絡委員會委員這一身份。他十分注意海內外聯誼工作。將中國文化更好地推廣出去,將海外優秀文化引進來,一直是他思索的問題。他特別關注傾聽很多海歸人員的心聲,并想將此通過自己的平臺與主流社會交流分享。
80后的張杰,很潮,很有激情。有時,他也會在“朋友圈”內喊聲“累并快樂著”!這時,黨內的同志們時常鼓勵他,“奔跑吧,兄弟!用智慧和努力,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每當那一刻,張杰總覺得自己的心里暖暖的,心中又會燃起一個又一個嶄新的想法。
(作者系致公黨黨員,人民日報海外版美洲刊副總編輯,蘇州市僑聯青年委員會副會長)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