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政協力量>我的政協故事 我的政協故事
履職路上那些真實而美麗的往事
■委員檔案
伍中信,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委員,三、四、五屆致公黨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財政經濟學院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一壺清茶,一紙素箋,一潑濃墨,一方花園,走進全國政協委員伍中信家中,便是這般初始印象。學者、書者、校長……集各類標簽于一身的他,日常生活簡單而隨性。熱衷于研究書法,尤其是草書,行云流水般的字體,瀟灑飄逸,獨具風流,正如伍中信其人,富一腔詩意與情懷。細品他的“政協十年”,不難發現,其實這種性格早已融入他履職的方方面面。
談及自己參政議政的關鍵詞,伍中信只用了一個字———“業”。“‘業’字既表示職業,也表示專業。”在他看來,政協委員在擅長的領域履職有事半功倍的效率。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投身教育事業20余載,從一方“講臺”到政協“舞臺”,事關“教育”的問題總會被列入伍中信的“特別關注”。
200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每年資助500億元,受助學生2000萬名”新的國家教育資助體系。該資助體系涵蓋了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領域,卻唯獨沒有普通高中。2008年,伍中信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關注高中貧困生,逐步實施12年義務教育》的提案,呼吁建立高中貧困學生援助保障機制,在總結深圳、珠海、浙江等地十二年義務教育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十二年制義務教育制度。
“其實我就是想呼吁更多人去關注和幫助貧困高中學生。”伍中信回憶道。該提案當時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還被《中國青年報》評為最受熱議的五個議案提案之一。
“高校規模的擴大,政府投入難以跟上,高校靠負債度日。往往以借新債還舊債的滾動方式來暫時解決欠款問題,導致負債越滾越多。”針對高校的“連環債”現象,伍中信遞交了《以財政為主體解決高校負債問題》的提案,得到國家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和簽批,并被列為當年重點提案。
“看到自己的提案和建議得到重視和采納,就是我們政協委員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伍中信笑言。然而履職的道路上也并非只有鮮花和掌聲,偶爾也會有“荊棘”與“陰霾”。2008年,正值金融危機爆發之際,伍中信建議在特殊形勢下暫停施行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中關于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款,初衷是保護中低收入人群,但結果卻恰恰相反。這些條款對企業而言增加了成本,對農民工而言增加了失業的可能……”。
他的聲音很快引來質疑和誤解,部分并不懂得法律杠杠的勞動者認為,暫停勞動合同無異于奪走他們的“保護傘”。然而即使面對群眾的誤會與不解,伍中信也從未動搖過為民發聲的決心,反而用行動詮釋了何為“敢立潮頭”———呼吁提高學前教育教師待遇、進一步深化改革高校自主招生、從政策層面強化職工福利保障、讓“營改增”的“減稅”紅利真正惠及納稅人、將會計學提升為一級學科……十年時間里,伍中信的提案,內容涉及教育、民生、經濟等各個領域。并數次組織或參加專題調研。每一件提案背后,都有他搜集資料、實地調查、深入研究的身影,也記錄著一位政協委員的情懷與付出。
“責任重于泰山,使命無上光榮。”簡單兩句話,便是伍中信心中“政協委員”四個字的重量,也是一直鞭策他在履職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關于履職這條路未來如何走得更好更寬,伍中信坦言,期待從制度層面進一步加強全國政協與地方政協的聯系與銜接,豐富和強化委員的日常履職活動,充分調動委員積極性;同時對提案的數量進行控制,引導政協提案向“輕數量、重質量”方向發展。
“其實回過頭看,還是會感覺到有些遺憾。”伍中信感嘆,許多調研和提案還可以做得更深入、更完美。漫漫履職路,或許每位政協人都存有這種真實而美麗的往事,在某個時刻化身苛刻的“完美主義者”,思考著如何為國家、大家以及千千萬萬個小家做得再多一點,再多一點,孜孜不倦,永不滿足。
■履職問答
問:請用一個關鍵詞來描述五年來您參與協商議政的主要領域。
答:教育。
問:您最喜歡參加哪類履職活動?
答: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民生課題方面的調研。
問:您最希望哪類履職活動有所改進?
答:希望從制度層面進一步加強全國政協與地方政協的聯系與銜接;同時對提案的數量進行控制,引導政協提案向“輕數量、重質量”方向發展。
問:您對自己五年履職成果是否滿意?
答:總體滿意,但因時間關系也存在一些遺憾,覺得有些工作還能做得更好。
問:如何做好政協委員,您體會最深的是什么?請用一句話概括。
答:在教言教,聯系工作去思考問題是最好的履職。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