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區域聚焦 區域聚焦
因地制宜,中部“紅色山脈”打響脫貧攻堅戰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 題:因地制宜,中部“紅色山脈”打響脫貧攻堅戰
新華社記者徐海波、王飛航、陳文廣、姜剛
位于我國中部的太行山、大別山、羅霄山,是承載著中國人民革命史的三條“紅色山脈”。短短五年,太行山、大別山、羅霄山等三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干部群眾因地制宜,縱深推進精準脫貧方略,老區面貌煥然一新,大批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
太行山:“太行精神”再現脫貧攻堅戰場
太行山曾是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太行人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太行精神”。如今,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太行兒女續寫著“太行精神”的新篇章。
左權縣是太行山區典型的革命老區和貧困縣。近年來,在這片以抗日將領名字命名的熱土上,充分運用脫貧攻堅帶來的政策、資金資源,加快林業發展,最大限度讓貧困群眾在林業生態建設中得到實惠。
“春季跟著合作社種樹,平時照管樹林,一年下來收入5000多元,如愿脫貧。”左權縣麻田鎮村民楊文秀因供孩子上學一度成為貧困戶,僅靠三畝地的收入,生活難以為繼,成為生態護林員后,既有了穩定的收入,又有了體面的工作。
在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像左權這樣的貧困縣還有很多。山西省委提出,2017年至2020年,山西要實現144.2萬貧困人口脫貧、58個貧困縣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大別山:“一棵草、一只羊、一片茶、一朵花、一斤薯”的扶貧
9月12日下午,位于大別山腹地的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銀山村62歲的村民李華,將一車茅草、秸稈賣給蘄春凱迪生物質發電廠,獲得160元收入。4年多前,李華的兒子不幸去世,老兩口帶著剛出生的孫子,沒有經濟來源,本是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據黃岡市2014年統計,黃岡市共有892個貧困村,貧困人口102.83萬人。如何找準優勢產業讓貧困群眾在勞動中創造財富?頑固的窮根,能不能在山水開發中挖斷?一系列問題困擾著大別山人民。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蘄春縣引進凱迪綠色能源公司,并制訂“1151”精準扶貧計劃,即在全縣建設100個村級收購點,成立100家生物質燃料產銷專業合作社,每個合作社帶動50戶貧困戶,每戶貧困戶增收1萬元以上。目前,雜草變成了“金條”,成為精準扶貧的有效產業,帶動了全縣5000戶增收脫貧。
去年,李華僅割野草這一項就增收3.7萬元,實現了脫貧。今年,李華添置了三輪車等工具,準備“大干一場”。
蘄春的“一棵草”是大別山地區推進產業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此外,還有“羅田一只羊”“英山一片茶”“麻城一朵花”“紅安一斤薯”等特色扶貧產業,實施公司+大戶、農戶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
“通過這些產業扶貧,帶來了市場化理念和先進技術,為貧困戶授予漁,徹底解決脫貧難題。”黃岡市政府副秘書長、脫貧辦主任方榮介紹,截止到2017年初,黃岡市仍有存量貧困人口47.73萬人,通過4年多的扶貧攻堅,已實現5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
羅霄山:干部的“辛苦指數”換百姓的“幸福指數”
“雞鳴三省,水注三江”,汝城縣地處湘、粵、贛三省交界處。記者在汝城縣邊遠少數民族山村旱塘村采訪時,郴州市分管扶貧工作的市委副書記陳雪楚正在村里新建的茶園與農民交談。
建茶園資金從哪里來,茶園效益如何,銷路怎么樣,能給農戶人均帶來多少收入,沒有入社的貧困戶如何增收,還存在哪些困難需要解決……合作社負責人何培生感慨:“沒想到市里領導會問得這么細。”
不僅僅是在旱塘村,無論是發展產業還是易地搬遷、教育培訓,整個羅霄山片區均注重提高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確保穩固、長遠脫貧。
18歲的鄧濱是羅霄山片區貧困縣宜章縣長村鄉東溪村人,今年考上了重點大學。“要是沒有縣里的助學金,小孩怕考不了這么好,也不會這么開朗。”鄧濱的媽媽李蘭芬說。
宜章縣在校學生103830人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多達13310人。宜章縣多方籌措資金對貧困學生實行資助全覆蓋,做到應幫盡幫、該補則補、應免盡免外,還要求老師與貧困學生結對幫扶,進行課業輔導、心理疏導。
對于羅霄山片區扶貧,湖南省市縣鄉除向貧困村派出扶貧工作隊駐村幫扶外,還廣泛發動黨員干部與所有貧困戶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找準原因,想好對策,抓實脫貧。以干部的“辛苦指數”換百姓的“幸福指數”成為各級干部的共識。
通過持續的扶貧攻堅戰,據統計,截止到2016年底,位于羅霄山片區的湖南省6個縣貧困人口為16.4萬人,而2013年底的統計數據為36.9萬人。這意味著,這里已有20萬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