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 要聞

這片黑土地,有最深沉的愛 ——寫在北大荒開發建設70周年之際

2017年10月08日 15:20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哈爾濱10月8日電 題:這片黑土地,有最深沉的愛

——寫在北大荒開發建設7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王春雨、王建、董峻 

這是共和國農業歷史上的奇跡——從亙古荒原到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為國人端牢飯碗做出卓越貢獻。

這是刻在黑土地上的歷史豐碑——一代又一代墾荒人披荊斬棘、開拓進取,用汗水和鮮血寫下輝煌史詩。

這里已開啟農業現代化新征程——以綠色發展和改革思維引領前進道路,繼續描繪時代的新畫卷。

北大荒,在這片英雄輩出的神奇之地,一曲無言的歡歌正在這里唱響!

北大荒種一年,一億人吃一年

“過去種地是‘小四輪’,滅蟲是小藥壺,收割是小鐮刀。現在種管收一色大農機,滅蟲是飛機航化。以前十幾天的活,現在幾個小時就干完了。”黑龍江江川農場種地大戶王忠金,前幾天正安排無人機手給自家的稻田噴藥。稻浪滾滾,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而在八五二農場的大豆田里,豆莢已泛黃。“這塊地今年單產肯定能突破200公斤。這么高的產量,功勞要記在大農機上。”農場副場長陳樹斌說,2013年引進了號稱“亞洲第一犁”的13鏵液壓翻轉犁,每小時可翻地80畝。

70年前,這里野獸出沒、風雪肆虐,向亙古荒原要糧,艱難程度常人難以想象。

北大荒博物館,有一面松木墻縱貫一到二層。遠看,是泥土一樣的顏色,走近了,上面鐫刻著1.2萬多個人的名字。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獻身北大荒的拓荒先驅。

“夏天沼澤遍布,蚊蟲成群,冬天凜冽的寒風不停地刮,艱苦的環境讓人恐懼。”第一代北大荒人杜俊起,回憶起不少戰友的生命奉獻給北大荒時,眼眶濕潤。

最讓他難忘的是來自北京的一位戰友,剛到北大荒不久,在出工的路上被雷電擊中犧牲了,戰友們一直沒敢把這個消息告訴他的父母,直到父母去世時仍帶著思念兒子的遺憾。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70載春秋,北大荒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把這里建成了中華大糧倉。開墾初期,北大荒年產糧只有0.048億斤,1978年糧食總產突破50億斤,1995年突破100億斤,2005年突破200億斤,2009年突破300億斤,2011年突破400億斤。

70年來,北大荒累計生產糧食7411億斤,累計向國家交售商品糧6060.2億斤。目前,黑龍江墾區耕地面積4300萬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400億斤以上,商品糧調出量約占全國各省糧食調出總和的四分之一。

黑龍江農墾總局黨委書記王守聰說,北大荒每年調出的糧食可供京、津、滬、渝四大直轄市和解放軍等一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供應。

引領農業供給側改革,北大荒再出發

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穿越70年時光,北大荒不僅為祖國生產糧食,如今也正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著引領示范作用。

從開發之初至上世紀80年年代,北大荒主要種植小麥和大豆,產量低。1990年,北大荒開始“以稻治澇”,使2000多萬畝低洼易澇田變成了豐產田。水稻已占北大荒糧食總產量過半。

玉米曾為北大荒的糧食產能做出突出貢獻。榮軍農場種植戶王軍從2009年開始種了300畝玉米,隨著玉米臨儲政策的取消,今年他改變思路,分別種了雙青豆、黑大豆、馬鈴薯等7種作物。

調減過剩農產品,增加有效供給,是北大荒人正積極推進的改革重點。2016年,北大荒調減玉米411.7萬畝,增加大豆321.7萬畝、雜糧30.5萬畝,形成了糧經飼協調發展的種植業格局。

在“天下第一場”友誼農場,第五管理區第二作業站萬畝標準糧田,道路兩側的水稻和大豆猶如綠色的地毯。

“今年,我們推行了精密播種技術,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友誼農場種植戶孫德強今年種了300畝大豆。

近幾年,北大荒重點推廣了免耕精量播種、保護性耕作等十幾項新技術,玉米播種全部采用精量播種技術,秋起壟全部采用自動導航設備,水稻100%浸種催芽,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全程標準化。

創業農場科技示范戶于全信是種植水稻的行家。2012年起,于全信開展水稻側深施肥試驗,幾年下來,他感受到了綠色發展帶來的效益:“側深施肥與常規施肥相比,可節省肥料10%左右,每畝增產50公斤。”

為加快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去年全墾區“三減”(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示范面積達193萬畝,化肥使用量比上年減少1.5%,農藥、除草劑使用量減少1.6%,今年“三減”示范面積擴大至1000萬畝。

如今,黑龍江墾區的綠色食品種植總面積達3300萬畝,292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證書,“北大荒”品牌系列農產品成為百姓放心的餐桌食品。

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打造農業領域“航母”

“是農民要入工會,是企業要辦社會,是政府卻要交稅,是部隊沒有軍費。”這雖然是對農墾的一個玩笑話,但卻折射出農墾舊有體制、機制的弊端。

一場深化改革的戰役打響了。2015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新一輪改革拉開大幕,農墾迎來轉型發展的新契機。

2016年底,黑龍江農墾總局把綏化管理局、哈爾濱管理局作為改革試點,對兩個管局的21個農(牧)場整合重組為15個有限公司,重點實施農場企業化改革,并把具備條件農場的公共服務職能移交屬地政府。

勇于開拓是北大荒精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更代表了北大荒人的意志品格,70年的成績與輝煌已屬于過去,北大荒扛起新的使命擔當。

近日,黑龍江省委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黑龍江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今后將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為主線,以創新體制機制、轉變農墾管理方式為重點,以資源資產整合重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突破口,深化農墾改革。

“農墾改革是塊硬骨頭,黑龍江農墾因面積大、人口多,是硬骨頭中硬骨頭,必須以刮骨療傷、壯士斷腕的勇氣,扛起改革這面大旗,努力把北大荒打造成農業領域航母。”王守聰說。

在管理體制加快改革的同時,黑龍江農墾在深化國企改革中也著力引進戰略投資者,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目前,已有北大荒薯業集團等7戶企業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引進資金近8億元。

在可持續發展方略指引下,167萬北大荒人傳承時代精神,凝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亙古的黑土地上,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

編輯:曾珂

關鍵詞:北大荒開發建設70周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