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懲治加強 網絡謠言漸無生存空間
“合肥政務區森林海小區14樓突發大火,據爆料是書房充電器爆炸引起的。”
9月11日11時許,正在安徽省合肥市政務區上班的張女士手機微信提示音響個不停。她打開一看,是朋友發來的網絡文字截圖,問她所居住的小區是不是著火了。張女士淡定地回了兩個字:謠言。因為她已經看到了警方發布的辟謠信息。
從發現到處置這條謠言,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
隨著依法治網的大力推進,對造謠傳謠的依法打擊力度越來越大,相關部門辟謠機制日益完善,網絡謠言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快速“圍剿”謠言
前不久,合肥共享單車差點被卷入一場安全信任危機。
原來,3個合肥本地的微博“大V”在網上發起一個關于小黃車座椅被人暗藏“艾滋針”的話題,為了增加文章的可信度,文字下面還配發了多張小黃車上扎有細針的照片。
小黃車運營人員說,所幸合肥警方及時介入調查,很快就還原了事實真相,止住了謠言擴散。
“我們調查了解情況后,用微博執法賬號私信發布者,要求他們立刻刪除帖子,并聯系市局指揮中心和屬地公安分局進行線下調查處置。”合肥市公安局網安支隊三大隊民警許志毅說。
當晚,警方依法對實際博主張某、史某進行傳喚。兩人承認是為了博人眼球、吸引粉絲,才發布了這則虛假消息。因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兩人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9日。
許志毅說,網安支隊還通過合肥警方官方微博微信矩陣和新聞媒體對外發布了辟謠信息,形成了對謠言的“圍剿”。微博運營方也隨即對造謠的微博賬號進行銷號處理。
今年以來,合肥市網安支隊及時發現查處了50余起謠言信息,均做到第一時間阻斷謠言,有效維護了網絡秩序的和諧穩定。
“網絡謠言的危害性非常大,必須依法予以打擊。我們感觸很深的是,打擊網絡謠言的法律力度越來越強,法律邊界越來越清晰。”網安支隊二大隊民警王文豪說,以前對網絡謠言多是治安處罰,如今法律已將網絡謠言入刑,明確構成犯罪的應該追究刑事責任,不僅為公安執法提供了法律依據,也對執法行為進行了規范,既能提高網民的守法意識,也對不法分子形成強大威懾。
執法走向“前臺”
記者了解到,自2015年6月1日起,合肥網警在微博、微信、貼吧開設公共“合肥網警巡查執法”賬號,24小時在網上巡查包括謠言在內的各類違法犯罪和有害信息,成為全國首批開通公共賬號的網警之一。隨著網絡不斷發展,合肥網警的巡查執法范圍也不斷擴大,執法程序也不斷完善。
合肥市公安局網安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孫吟龍介紹說,以前網警主要是開展網上有害信息巡查,發現不良信息后通過派出所對發布者進行警示教育,從巡查的深度和廣度以及獲取線索的渠道看,都是有限的。
“如今不一樣了,網警開通執法賬號亮名身份,慢慢地走向‘前臺’,不僅可以全天候不間斷巡查,接受網民在線舉報,遇到發布輕微不良信息的,還可以直接利用私信、公開點名等方式,就像拍拍發布者的肩膀,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刪除帖子、消除后果。”孫吟龍說。
需要注意的是,“拍肩膀”執法只是針對輕微不構成處罰的違法行為,除此以外,公安機關有嚴格規范的調查處置流程。孫吟龍說,發現疑似謠言后,網安支隊會將情況通報給合肥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屬地公安分局,同時開展線上聯系核實和線下實地調查,確定是謠言無誤后,會找到造謠者依法進行嚴肅處理,并利用警方自身和外界平臺,及時開展多種形式的辟謠。
“我們的發布渠道如今豐富了許多,除了通過傳統媒體發布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合肥公安的新聞宣傳部門以及合肥警方的自媒體矩陣,分分鐘發布出去,權威性更強,而且還可以與媒體合作,針對本地群眾進行彈窗推送,精準度更高。”孫吟龍說。
□ 記者手記
網絡謠言曾是互聯網空間的一大毒瘤。不過,隨著依法治網的大力推進,網絡謠言幾無生存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重拳出擊整治網絡謠言。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可以定罪。2015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進一步加大了對網絡謠言的懲治力度,明確將利用網絡編造、傳播虛假信息以及利用網絡實施犯罪行為入刑。在打擊網絡謠言方面,完善立法的腳步一直未停歇,法律的懲治力度越來越強。
有了法律保障,執法部門更有了執法“硬氣”。當網絡謠言出現后,執法部門能夠依法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打擊,形成強大威懾力。政府部門以及其他權威機構則能在第一時間對外發布事實證據,闡釋事件的來龍去脈,澄清事實,取信于民。
隨著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的推進,公民個人的守法意識增強,不造謠、不傳謠日趨成為共識。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謠言 網絡 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