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西藏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紀實:高原光景日日新

2017年09月18日 09:00 | 作者:劉 亮 代 玲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分享到: 

脫貧攻堅主戰場面積:120萬平方公里;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9萬人;

貧困發生率:17.15%,遠遠高于全國4.5%的平均率;

貧困人口分布:有60%居住于高寒缺氧的高原地區和交通不便的深山峽谷地帶;

脫貧成本:6萬—8萬元/每個建檔立卡人口,遠高于全國2萬元/每個建檔立卡人口的平均成本。

wKhTlFg_jUCENsHNAAAAAERPn_Q024_648x405!648x405

——這是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期間面臨的脫貧攻堅形勢。

“十三五”期間,在我國現行標準下,確保5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即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全面解決,貧困發生率降至5%以下,貧困人口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6%以上。

——這是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向中央立下的“軍令狀”,向全區320萬干部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

“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廣袤的雪域高原,將建成全面小康的人間樂土。西藏的廣大干部群眾感慨,只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只有在偉大祖國的懷抱里,只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上,這樣偉大的目標和任務才會被提出,才能夠實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西藏工作提出了“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和“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

“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西藏和四省藏區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要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突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扎實解決導致貧困發生的關鍵問題,盡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狀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西藏的廣大干部群眾積極行動起來,精神振奮地投入到脫貧攻堅熱潮中。

開局良好——

14. 7萬貧困人口率先脫貧

8月24日,記者來到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

這個村莊曾是舊西藏農奴主的莊園,1959年在西藏最早進行民主改革,是最早唱響《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村子。

沿著整潔寬闊的鄉村公路直達村莊,記者遇到了交通擁堵。駐村第一書記卓瑪告訴記者,全村241戶人家擁有小轎車100多輛。

克松村成立了蔬菜種植、農機具經銷專業等10個專業合作社,還有部分村民跑運輸和外出務工,人均年收入達到了1.5萬元。村民們在去年全部實現脫貧。

沒有對比就沒有說服力。

66歲的仁旦次仁是克松村一名有著32年黨齡的老黨員,她也是一名農奴的后代。“我的父親是一名朗生,就是那種身份最低的農奴,無償勞動而且沒有任何自由,連交租的資格都沒有。小時候兄弟姐妹9個人,和父母住在一間緊挨著牛棚的土坯房里,全家只有一床被子。每天四處乞討。”回憶起年幼時的悲慘生活,老人神色凝重,“是共產黨來了,每戶分配土地和牛羊,大家才過上了‘人’的生活。”

如今,仁旦次仁住在政府補貼建造的兩層藏式小樓里,自己每個季度有1350元的老黨員補貼,兒子兒媳貸款購買了大客車在鎮上跑客運,兩個孫子分別考上了拉薩商校和中國石油大學,學費由自治區教育部門全額補貼。

巨變發生在克松村而不止于克松村,西藏5400多個村子的面貌都在脫貧攻堅的大潮中日新月異。(下轉第四版)

西藏自治區扶貧辦副主任陸華東告訴記者,全區在脫貧攻堅戰中部署了“水電路訊網、教科文衛保”十項提升工程,著重解決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最后一公里”建設,提升貧困群眾的獲得感。

2016年,全區統籌整合交通、農牧、水利等行業部門涉及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251個,建成高標準農田28.15萬畝,新增352個行政村通公路,新建成49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成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24個。

數據顯示,2016年西藏共有14.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并得到國家確認,1008個貧困村(居)達到退出標準,10個貧困縣區達到脫貧摘帽標準,其中5個縣申請國家考核評估。

今年1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的省際交叉考核組對西藏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全面考核,西藏被評為2016年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綜合評價好”的8個省份之一。

易地扶貧——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云到雪域云成山,山到高原山是海。

高入云端的群山是西藏獨特的風景,也給西藏的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高難度。

對居住在高寒缺氧的高原區和深山峽谷地帶的貧困群眾進行易地扶貧搬遷,成了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也是“五個一批”精準扶貧工程(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這些高海拔地區和深山峽谷地帶多是災害多發區,村莊密度低,有些地方方圓幾百里才有一個自然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同時,這些地方又是大骨節病、風濕病等地方病多發區,醫療保障難度大。面對‘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實施易地搬遷是最好的辦法。推動貧困群眾向城鎮、資源較富集、基礎設施配套較完善的地區搬遷,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集約效應。”陸華東說。

8月22日,記者來到拉薩河畔的“四季吉祥村”。這個易地搬遷村以打造特色鮮明的全域旅游小鎮為目標,將安置區分為4個區、12條主干道、365套安置房,分別對應四季、12個月、365天,365套二層藏式小樓排成了一個愛心的輪廓。

村黨支部書記索朗央吉介紹,新村是2016年8月動工建設,當年的12月15日完成建設。來自曲水縣5鄉1鎮17個村的貧困戶和居住在海拔4500米以上區域的287戶1325名村民入駐新村。四季吉祥村鄰近的凈土產業園區內,分布著萬畝中藏藥材種植基地、奶牛養殖場等產業項目,這些項目已經吸納新村480人就業,每人月均工資3000元。

“新村在選址時就考慮到了村民們的就業創業需求,確保大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索朗央吉說。

在拉薩市曲水縣的另一處搬遷新村“三有村”,村委會主任尼瑪告訴記者,“三有村”的命名就是“有房子、有產業、有健康”的寓意。村子里除了新居和醫療衛生設施,還建設了花卉種植基地、養雞場、養牛場,作為村集體企業為大家提供就業崗位并發放紅利。

據了解,2016年西藏完成353個安置區(點)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完成投資48.2億元,7.7萬人全部搬遷入住。今年上半年,新開工安置區(點)285個,已完成投資14.8億元,竣工搬遷入住1440人,年內將建成搬遷點450個、搬遷16.8萬人。

陸華東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西藏計劃對26.3萬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脫貧;對23.8萬人實施發展生產脫貧;對26.2萬人實施生態補償脫貧;對18.9萬人實施發展教育脫貧;對24.4萬人實施社會兜底脫貧。“我們的建檔立卡人口一共是59萬人,每種扶貧方式不是單一的,有的對象同時適用兩三種扶貧政策。”

生態扶貧——

守護綠水青山 共享生態紅利

“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這句話對于同時擁有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兩種資源的西藏干部群眾來說感受最為深刻。

8月29日,林芝市魯朗景區內,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山口觀景臺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觀賞由原始森林組成的林海景觀,遙望南迦巴瓦峰雪山。山谷景區內的草原上,游客們興致勃勃地體驗騎馬、響箭等當地民俗旅游項目。

景區內的羅布村內,村民卓瑪的二層藏式小樓裝修一新,屋檐上掛著“卓瑪家庭旅館”的牌子。她們家的收入原來就靠夫妻二人打工務農,一年有不到5萬元的收入。經營民宿后到今年8月份已經收入8萬元。

羅布村駐村第一書記凌源儷介紹,全村80戶人家,目前已經開辦家庭旅館49家,床位近1000張,還有的農牧民從事與旅游有關的勞務服務工作,采集的松茸、蟲草等特產也能在小鎮就近銷售,村民們100%吃上了旅游飯。

按照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期間的旅游產業扶貧規劃,將動員全區954個具備旅游資源的村,共約6萬群眾參與旅游產品加工、進行旅游服務等項目,實現增收致富。

守護好綠水青山,才能共享生態紅利。

8月28日,在工布江達縣錯高鄉公益林專業管理站,64歲的專業護林隊隊長索朗班旦告訴記者,他從事護林工作已經40多年了,是錯高鄉最資深的護林員。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對生態保護越來越重視,管理站的工作強度也越來越大。站里共有3名專業管護人員,3名生態護林員。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5月是最忙碌的時節,大家要24小時輪流巡山和值班。

西藏自治區扶貧辦政研規劃處處長普正學介紹,除了專業的管護人員,自治區專門設置了護林員、野保員、情報員等生態崗位,優先錄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每年予以3000元補貼。2016年安排了50萬個崗位,今年新增20萬個,在扶貧的同時,調動大家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教育扶貧——

阻止貧困代際傳遞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8月24日,在山南市隆子縣列麥村,記者在貧困戶倉決卓嘎的家里看到了這樣一份臺賬——山南市貧困戶“一戶一檔、一人一賬”臺賬,上面注明了致貧的原因“因學”。原來,她的兩個兒子分別升入了大學,長子西若桑旦就讀拉薩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規劃專業,次子洛桑旦增就讀于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

根據臺賬記錄,西若桑旦自大一開始教育相關部門每學年返還學雜費2000元。倉決卓嘎告訴記者,洛桑旦增在天津就讀后繳納了學費等6000元,結果教育部門返還回8000多元,增加了2000元的生活補助。

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杜建功介紹,自治區對考入高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農村低保家庭子女學生,免除學費、住宿費、書本費,并補助生活費資金。對于就讀師范及農牧林水地礦類相關專業的學生,還給予每年6600元(含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補助)的免費教育補助資金。目的就是確保貧困學生不因貧輟學,貧困戶不因學致貧,以此阻止貧困代際傳遞。

在招生方面,自治區落實國家專項和農村專項招生計劃,向農牧民子女傾斜。今年農牧民子女參加普通高考錄取率達到75.4%;實施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職對口高職招生計劃,錄取1340人。

自治區在實現15年免費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提高教育“三包”政策補助標準。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各類區各學段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費用)經費標準從年生均3240元提高到3480元。

此外,全國已有21個省市設有西藏班(校),其中70%的招生名額面向農牧民子女。目前有在校學生近3萬人。

杜建功介紹,為了讓高海拔地區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自治區還實行了異地就學模式。目前,已經在拉薩市建立了三所那曲中學和一所阿里中學,那曲地區和阿里地區的學生轉來就讀后,學習成績明顯提升。

立下愚公移山志,不信東風喚不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在國家援藏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眾正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奮力拼搏,乘勢而上,與全國人民一道大踏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亮 代 玲)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脫貧 西藏 貧困 扶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