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新疆文物考古人員對兩口奇特木棺開棺清理
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對和田洛浦縣比孜里墓地中兩口木棺進行了開棺清理,這兩口木棺形制罕見、葬式奇特,加上它們保存完好,具有展覽價值,去年4月,被考古人員從比孜里墓地運回。
兩口木棺中,一口木棺可以自由開合,棺中有3具干尸,身著鮮艷的衣物,臉部裹有毛繡或絲棉的覆面,覆面下面有類似口罩一樣的護頜罩,頭部戴有花環,一具干尸的上衣還貼有亮閃閃的金箔;另一口形制相同的彩棺,是比孜里墓地中惟一一具彩棺,外壁圖案極其罕見,一端畫有表情詭異的人面像,一端畫了一對大腳。
考古人員在用特制吸塵器清理木棺中的塵土。這口木棺的蓋板和棺身由木制暗軸相連,可以自由開合。圖/亞心網記者趙梅通訊員胡興軍
這兩口木棺究竟封印了怎樣的人類文明?它們能否解開漢晉時期比孜里先民的生存密碼?
兩男一女緣何同棺
8月24日,風和日麗,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后院,考古所副研究員胡興軍正審視一口翻蓋式箱式木棺,這口木棺出土于比孜里墓地編號為M27的墓葬中,它的形制很獨特,蓋板和棺身由木制暗軸相連,可以自由開合,很像今天的筆記本電腦。在比孜里墓地,和它形制相同的木棺還有3口,但惟獨這口木棺保存得最完好。
這口木棺在發掘現場曾被打開過,但是一年以后,當考古人員再次小心翼翼地開啟它時,仍對它充滿了期待。
木棺中的3具干尸緊緊疊壓在一起,他們看上去神態安詳,頭部都裹著厚厚的覆面,身上的衣物雖已朽成布片和渣土,但色澤依舊鮮艷如新。
這是比孜里墓地中惟一一口彩棺,一端繪有詭異人面像,一端繪有一雙大腳,側面紅色方格有用靛青色顏料描繪的團花。圖/亞心網記者趙梅通訊員胡興軍
他們為什么會同時葬進一口木棺?他們是同時死亡?還是先后死亡葬進同一口木棺?這是一直困擾考古人員的一個謎,他們用毛刷和特制吸塵器,小心翼翼地清掃著覆蓋在干尸衣物上的塵土,以期能從中找到破解這一謎團的線索。
5個小時后,3具干尸被成功分離。
經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體質人類學博士魏東團隊鑒定,3具干尸的生前年齡差不多,都在25歲至30歲之間,上層一具干尸為男性,下層一男一女并排。
然而,考古人員卻未發現破解謎團的線索,如果說他們是同時死亡,那么,他們只可能屬于非正常死亡,但是,考古人員在清理中,并未發現他們存在非正常死亡的痕跡。而如果說他們存在二次葬,那么,先葬入者的人骨難免會被后葬入者擾動,但是,考古人員從3具干尸的人骨上,也未發現有擾動跡象。
木棺獨特葬式更罕見
考古人員在清理木棺時發現,和這口形制獨特的木棺相比,木棺中的3具干尸葬式更為獨特。
他們和比孜里墓地中其他干尸一樣,頭部全部裹有覆面,揭開覆面,干尸面部下方還戴有一種形制像現代口罩的護頜罩,這些護頜罩都托在下巴上,并用一根帶子在頭頂系好。考古人員在3具干尸的頭部還發現其戴有胡楊樹枝編織的花環,花環上串著密密麻麻花朵,上面的花瓣清晰可辨。有的干尸頭部還有頭箍和束發帶。
據胡興軍介紹,這種面飾覆面、頭戴花環的葬式,在比孜里墓地并不少見,但在新疆其他墓葬中卻很罕見。
在清理3具干尸時,考古人員發現,上層的男性干尸上身著絳紅色衣服,下著七分燈籠褲,看似著裝并無特殊,但考古人員在他右臂發現了一塊脫落的護臂。
而在清理他身下右側的女性干尸時,考古人員在她上身衣服領口處發現了很多亮閃閃的東西,“是貼在衣服上的金箔!”有人在現場驚呼,“從這件貼金衣物可以看出,她應該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胡興軍在現場分析,這位中年婦女的右手食指還戴了一枚戒面為紅色的銅戒指。
和中年婦女并排葬入的男性裝束也很特別,他上身穿素色衣服,下著七分燈籠褲,頭部除裹有覆面外,頭的下面還綁著青藍色絹制絲棉枕頭,他的兩只手上各戴了一只青藍色手套。
彩棺人面像表情詭異
8月25日,一口外壁有彩繪的翻蓋式箱式木棺,被抬進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后院。該木棺外壁的圖案極其罕見,一端繪有表情詭異的人面像:大眼大嘴,眼角下垂,嘴巴大咧,還齜著一嘴白森森的牙齒;另一端繪了一雙大腳。兩側紅色顏料畫出的方格內,還有用靛青色顏料描繪的團花。
據了解,新疆的樓蘭、營盤、喀群等墓地發現過十多具彩繪木棺,但考古人員在那些彩棺上并未見過和此木棺相同圖案。
樓蘭、營盤彩棺上多繪有四靈、穿壁、花卉等圖案,明顯受中原漢文化葬俗影響,是當時升仙、復生等黃老神仙方術思想的集中反映。而喀群彩棺外壁繪有佛像、伏虎等圖案,顯然與佛教思想有關。
那么,比孜里這口彩棺上的圖案又和怎樣的文化葬俗有關呢?這一謎團還有待于考古人員進一步研究破解。
彩棺內,墓主頭裹覆面,下枕毛布枕頭,上身未見衣物,下身著短裝,身體右側放置一個木棒,木棒一頭有骨制權杖頭。考古人員推測,這根木棒可能是代表權力的權杖。經魏東團隊鑒定,該墓主為一名年齡在30歲至35歲之間的男性。
根據文獻,對葬具飾彩,做成彩棺以奉侍死者,是生者對死者的特別禮儀方式。而彩繪棺具,古代又稱畫棺,它的使用有嚴格的禮制,有一定身份和地位者,死后才可享有這一禮制。考古人員因此推測,這口彩棺的墓主可能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繼續閱讀
比孜里墓地出土文物再現絲路南道繁盛墓葬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
據了解,比孜里墓地是近年來塔里木盆地南緣一處重要的考古發現,該墓地位于和田地區洛浦縣山普拉鄉比孜里村東南方向的戈壁灘上,墓地共發掘40座墓葬,出土了大量隨葬品,比如木盤、木桶、陶器、紡織品、弓箭、眉筆、眉石等。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胡興軍結合史料分析,墓葬中頭戴花環的葬俗、各類玻璃珠等飾品,屬于希臘、羅馬文化元素,木梳、木篦、奩盒等可能來自中原漢文化地區,它們的出土反映出地處絲綢之路南道上的和田,在漢晉時期貿易繁盛,東西方文化在此碰撞與交匯。
另據史料記載,比孜里墓地所屬洛浦縣,漢晉時期屬西域于闐國范圍,這里地處絲綢之路南道要沖,曾是西域南道中國勢最強的國家之一。公元前二世紀(西漢時代),尉遲氏建立于闐國,于闐國在西漢時期,人口曾達1.93萬人,全國有3300多戶,戰士2400人。
編輯:楊嵐
關鍵詞:考古 木棺 古人 奇特木棺 新疆文物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