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政協十二屆二十二次常委會議>會議新聞 會議新聞
讓群眾在脫貧過程中“攢心氣立志氣有豪氣”
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30日電(記者 廉維亮)“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奔向全面小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激發其內生動力,讓群眾在物質生活上實現脫貧的同時提振精神,收獲勤勞致富帶來的幸福和自尊。”8月29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全面統籌扶貧資源、健全穩定扶貧長效機制”專題分組討論中,多位政協常委、委員提出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過程中,要讓群眾“攢心氣、立志氣、有豪氣”。
上個月,范小建委員去藏北地區開展調研,調研組向部分牧民發放了1000臺牛糞車。“一臺牛糞車價值不過1000元左右,但我們沒有采取簡單發放的方式直接送車上門。為了體現自力更生的精神,我們在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配合下,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用牛糞來換車。每個領車的貧困戶,原則上要拿出1-2袋自撿的牛糞。”
一開始,調研組對這種做法還有所顧慮,以為這樣的要求牧民和基層干部會不支持、不配合,但沒想到絕大多數牧民都很積極。“我們把收集起來的牛糞又送到敬老院、學校,讓貧困戶在受幫助的同時也參與了公益事業,他們特別高興。當我們把用牛糞換車的牧民請到發車儀式的主席臺,給他們獻哈達的時候,在他們臉上可以看到一種不一樣的幸福和自尊。”
在西藏,范小建還看到,當地結合生態保護政策及重大生態工程,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務脫貧”的實踐。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建設崗位工作,每人每年可以獲取3000元的補助。“這種做法,使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農村低保人口可以通過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來增加收入,靠自己的勞動實現體面而有尊嚴的脫貧。”
扶貧先扶志,脫貧也要先脫掉“等靠要”、不勞而獲的惰性思維。閆冰竹委員在談及金融扶貧與財政扶貧的區別時,也重點闡釋了“輸血”和“造血”的不同。“金融扶貧要瞄準資金與扶貧工作的需求結合點,防止‘大水漫灌’,實現‘精準滴灌’,做到‘扶貧不扶懶、扶干不扶看、扶志不扶靠’,有效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
“精準脫貧最終要靠教育來提升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防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進而徹底拔掉窮根。”作為貧困地區畢節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長,冉霞常委認為,發展教育是“扶貧扶智”的關鍵,要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轉變貧困人口發展觀念,切實激發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各級政府要把不斷加強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財政支出中應確保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冉霞建議,要不斷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想方設法提高教師待遇,加強與中心城市和發達地區的師資交流機制建設,制定和完善教育資助制度,逐步提高貧困學生資助標準。
除了學校教育,面向貧困群眾的農業技能培訓,也是幫助群眾樹立脫貧信心、增強致富本領的關鍵。武維華常委建議,要利用鄉村旅游休閑場所就在農村田間地頭的優勢,辦好“農民大講堂”。“各地鄉村旅游設施一般基礎條件都比較好,除了開展文化娛樂活動,也非常適合開展科普農技教育,可以經常性地邀請農業科研院校技術專家前往講學、培訓和傳授技術,為貧困群眾提高勤勞致富本領提供科技保障。”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群眾 脫貧 攢心氣立志氣有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