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廈門:鍛造擴大開放新氣質
開放,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特質之一。
廈門始終爭做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近年來,廈門充分利用地緣優勢,不斷加強對臺經貿往來;同時,廈門立足自貿試驗區建設,為開放發展開拓了新的試驗田,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廈門與國際市場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廈門的“引進來”“走出去”注入了活力,也較好地發揮了服務國家大局的戰略支點作用。2016年,廈門實現進出口5091.55億元,其中,出口3094.22億元,進口1997.33億元,外貿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城市第5位。
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
做好對臺工作,是中央賦予廈門的歷史使命,也是廈門發展的突出優勢和潛力所在。因此,廈門在兩岸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試。
產業合作是廈門和臺灣交流合作的主要內容之一,相近的氣候環境、同樣的語言、相似的風俗習慣、便利的交通條件、巨大的政策支持,吸引了廣大臺胞在廈門投資興業。目前,廈門已經形成了“一區三中心”格局,分別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兩岸金融中心、兩岸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廈臺兩地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等方面實現了對接合作。
過去5年,廈門市實際利用臺資17.8億美元,對臺進出口貿易額348億美元,赴臺投資規模、跨境電商和海運快件業務、廈門口岸進口臺灣水果等居大陸前列;率先實施對臺跨境人民幣業務等90多項創新舉措,多家臺資證券、保險和銀行機構在廈門設立了分支機構。
交通便利促進了兩岸民眾的交流。為鼓勵臺胞在大陸創業、就業,推動臺灣同胞在廈門享受市民待遇,廈門市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目前,廈門市各類創業園、開發區共入駐臺灣創業團隊超400個,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一品威客、宸鴻科技和云創智谷等4個基地獲國臺辦授牌。
積極探索自貿區建設
2015年,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廈門片區成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翻開了對外開放新的一頁。
廈門廣盛安貿易有限公司黃澤洲告訴記者,過去開辦企業要跑多個部門,辦下來最少要半個多月,現在統一在綜合服務大廳辦結全部開辦手續只需3個工作日,“而且以前開辦企業有時甚至需要委托中介,現在辦證沒有任何費用,既節省了人力,還能省近1萬元”。
開辦企業更加便利,得益于廈門市把推動投資環境國際化、投資貿易便利化作為自貿區建設的重要任務。2015年3月26日,廈門在全國率先實行“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啃下了這塊審批制度改革的“硬骨頭”,真正實現了“三證合一”。
改革創新迎來了一連串可圈可點的“首創”:率先推進商事登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常態化開展關檢“三互合作”和一站式查驗,船舶通關效率提高50%以上;自貿區內聚集了飛機發動機維修、跨境電商、融資租賃等新興業態,航空維修產業產值增長23.0%,跨境電商貨值增長40.0%。
“一帶一路”帶來新機遇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福建被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廈門被列為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再次迎來了開放發展的新機遇。
廈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圍繞建設互聯互通、經貿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等4個樞紐實施21項重點任務,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2016年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額達1236.7億元,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增長1.3倍。中歐(廈門)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相繼開通波蘭羅茲、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俄羅斯莫斯科等終點站。
“我們還專門設立‘一帶一路’知識產權政府股權運營投資基金,全國銀行間首單支持‘海絲’建設項目永續中期票據在廈門成功發行,中國—東盟海洋合作中心落戶廈門,連續多年舉辦南洋文化節,成功舉辦中國—新西蘭市長論壇等,廈門在‘一帶一路’中的戰略支點作用更加凸顯。”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強說。
在廈門風景優美的環島路和云頂南路交會處,一把巨大的金光閃閃的“金鑰匙”雕塑格外引人注目,鑲嵌其中的“98”字樣顯示,這是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因每年9月8日開幕,故簡稱“98投洽會”)的象征,也是廈門改革開放成就的見證。
20年來,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萬名境外客商參會,45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3200多家跨國公司參會或參展——以“98投洽會”為引領,廈門的會展旅游業已經形成了千億元規模產業鏈,廈門市也擁有了舉辦大型國際會議會展所需的酒店、會展中心、交通等完備的基礎設施,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以從容面對各類大型會議會展。因此,在此次金磚會晤籌備工作中,廈門市只是對現有設施進行了部分完善和改造,沒有新增任何場館。(經濟日報記者 薛志偉)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廈門 合作 兩岸 廈門市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