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走近世界舞臺中心——黨的十八大以來外交工作成就綜述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走近世界舞臺中心——黨的十八大以來外交工作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譚晶晶、潘潔
歷史風云激蕩,外交縱橫捭闔。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入開展全方位外交,推動全球治理新變革,譜寫出中國外交新華章。
從大國到周邊,從發展中國家到多邊舞臺……五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28次踏出國門,出訪足跡遍及五大洲的50多個國家;接待數百人次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來華;主持或出席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和活動。從頂層設計到深耕細作,習近平主席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前行,為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貢獻智慧,提供方案。
今日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心。
中國理念——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打造覆蓋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異也是伙伴。秉持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原則,中國致力于同世界各國實現合作共贏,目前已同100個左右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朋友圈”越做越大。
親誠惠容,經略周邊——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親、誠、惠、容”四字理念。幾年來,習近平主席的外交足跡遍布周邊,在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同時,全面加強同周邊國家友好合作,中國與地區國家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議開花結果。
2014年11月,北京雁棲湖畔,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倡導各方共同構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打造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推動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和進步的亞太夢想。習近平主席的主張完整寫入領導人宣言,為亞太長遠發展和繁榮勾畫了新愿景,指引了新方向。
上海合作組織、亞信、中國—東盟、東盟與中日韓、東亞峰會、中日韓合作、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中國積極推動各種區域合作機制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維護地區和平、促進地區發展、深化區域合作方面積極發揮引領作用。
主動運籌,穩固大國關系——
從奧巴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中美關系保持總體穩定并實現平穩過渡。習近平主席提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為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指明方向。從此前的“莊園會晤”到“瀛臺夜話”“白宮秋敘”“西湖長談”,再到今年海湖莊園會晤和漢堡會晤,中美元首坦誠交流,增信釋疑,開創高層互動新模式,對穩定兩國關系起到關鍵性作用。
五年來,習近平主席6次到訪俄羅斯,中俄元首在不同場合會晤20多次,兩國在天然氣管道、高鐵、航空航天等大項目合作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中俄還在多邊舞臺相互協作,雙邊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中俄戰略協作,遠遠超出雙邊范疇,為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注入強大正能量。
習近平主席對歐盟總部進行歷史性訪問,倡導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賦予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新內涵。中英關系開啟“黃金時代”;中法緊密持久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快速穩定發展;中德全方位戰略合作不斷走深走實;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合作前行勢頭越發穩健,同南歐、北歐國家合作持續拓展。中歐關系發展層次更加豐富,交流合作更加全面、均衡、深入。
不忘底色,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友誼——
在中國的外交版圖中,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占據重要位置。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中拉關系“五位一體”新格局,中阿“百千萬”人文交流工程……一項項實實在在的合作倡議,鞏固和深化了中國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與合作,為未來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踐行正確義利觀,提出對非合作真實親誠工作方針,中國以行動踐行諾言:永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推動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援助、人力資源培訓,分享中國經驗,不僅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
中國擔當——積極應對全球挑戰和國際地區熱點問題,以大國作為捍衛世界和平與發展
世界遠非太平,挑戰依然嚴峻。面對全球挑戰與熱點問題,中國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積極有為,勇于擔當,成為亂局中的穩定器,變局中的正能量。
無論是山水相連的周邊地區,還是遠隔萬里的西亞北非,中國為推動政治解決熱點問題、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積極奔走斡旋——
提出緩解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并最終解決半島核問題的“雙軌并行”思路和“雙暫停”倡議;推動南海問題重回對話協商軌道;推動阿富汗和解進程進入新階段;努力推動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為推動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的作用有目共睹。
在涉及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議題上,中國立場鮮明,做出一系列重要貢獻,彰顯了中國日益提升的影響力、引領力和負責任大國擔當——
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一系列重大舉措,贏得熱烈反響。
在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合作中,中國不僅是達成《巴黎協定》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堅定的履約國。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盛贊中國為巴黎氣候大會的成功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迎難而上,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維護世界和平的莊嚴承諾,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書寫負責任大國的使命與擔當——
在海盜猖獗的亞丁灣海域,在尼泊爾地震救援現場,在非洲抗擊埃博拉疫情一線……處處可以看到中國守護和平、傾力相助的身影。在風浪中揚起前行的風帆,在困苦中播種美好的希望,中國為捍衛世界和平、弘揚人道主義,作出了獨特貢獻。
中國智慧——與全球共享發展機遇,以天下情懷推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今世界,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依然存在。
習近平主席本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
這是心系人類前途命運的宏偉藍圖——
五年來,習近平主席在國內國際重要場合多次闡釋“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提出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四點主張”;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系統闡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和總路徑;在日內瓦萬國宮,全面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描繪了藍圖……
中國主張,激蕩全球回響。2017年3月17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載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
這是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的生動實踐——
孟夏時節,一場盛會全球矚目。來自29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來自五大洲的1600多名參會代表齊聚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商“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大計。高峰論壇取得豐碩成果,與會領導人一致通過圓桌峰會聯合公報,這是首份國際性、權威性、系統性的政治文件,進一步明確了“一帶一路”未來的合作方向。高峰論壇規劃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路線圖。中國同與會國家和國際組織進行了全面政策對接,簽署一批合作文件,明確重點合作領域和路徑。各方確定了一批即將實施的“一帶一路”重點項目。中方發布包括270多項成果的清單,有效增強了各方深化合作的信心。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開創性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一帶一路”倡議從規劃走向實踐,從愿景變為現實,成為迄今中國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公共產品。
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和參與,工業園區、港口等一大批旗艦項目拔地而起,絲路基金投資規模超過40億美元,各類絲綢之路文化年、旅游年等人文合作項目百花紛呈……幾年來,政策溝通不斷深化,設施聯通不斷加強,貿易暢通不斷提升,資金融通不斷擴大,民心相通不斷促進。
這是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的源源動力——
2016年,杭州西子湖畔。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全面闡述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的全球經濟治理觀,提出五個“堅定不移”的重要理念,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提出共同構建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等主張,為解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重大突出問題提供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的“良方”。杭州峰會不僅是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嶄新起點,同時也是中國全面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里程碑。
面對“逆全球化”思潮迭起,習近平主席在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深刻詮釋中國對經濟全球化的主張,倡導推動實現經濟全球化的再平衡,為處于迷茫中的國際社會指明方向,在全球引起強烈反響。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中國舉措、中國方案,為改革和優化全球治理注入強大動力:倡導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份額和投票權升至第三位……
在全球治理體制變革的歷史轉折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與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前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邁進。
編輯:曾珂
關鍵詞:十八大以來外交工作成就 走近世界舞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