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互聯網法院看點不止“網上糾紛網上了”
互聯網法院看點不止“網上糾紛網上了”
- 社論
互聯網法院的想象空間,不止于利用互聯網庭審,更在于對訴訟制度的改造。
8月1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終于正式揭牌成立。之前關于“全國首家互聯網法院”的種種猜測,終于塵埃落定。很多人發現,這真是一家“網上的法院”,從當事人起訴到最后宣判,全部通過網絡在線進行,當事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訴訟。
互聯網法院能夠給大家帶來怎樣的法律服務?為什么要在線下的實體法院以外,還要設立互聯網法院?事實上,在杭州互聯網法院提上日程之初,這類疑問就不少:互聯網法院到底是管網絡的法院,還是在網絡上開法院?為什么要單獨開一個互聯網法院,普通法院就不能審互聯網案件嗎?
說到底,還是互聯網時代呼喚互聯網法院。當下移動互聯網已深刻地嵌入我們的生活,“虛擬世界”就是我們現實生活及訴訟中“法律事實”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實生活中購物、轉賬、繳水電費,何時何地做了什么,很多通過電子數據沉淀下來,甚至成為了“第二現實”。
這樣一來,就在講究現場出庭、紙質書證的傳統法庭上,形成一個“次元壁”——那些最真實記錄交易的原始電子數據,不能被法庭直接采用,而是由法官、律師辛辛苦苦地把這些電子數據轉成紙質文書,嚴重浪費社會資源。比如,淘寶有沒有下單、微信上有沒有轉賬,完全可以用從后臺提取數據的方式來證實,而不必由原告、被告通過“截屏—打印紙質證據”的方式來舉證、質證,后者本質就是種“冗余”,也是法官的重負。
能不能對于海量的涉及互聯網的訴訟,實施“網上案件,網上審”?考慮到杭州發達的互聯網產業,之前浙江高院已經在杭州多個法院試點“電子商務網上法庭”,要“讓訴訟像網購一樣便利”。當時,“電子商務網上法庭”就實現了與淘寶天貓、螞蟻金服、趕集網等電商平臺的對接,相關涉訴的訂單全部從云端直接讀取。今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
杭州互聯網法院試點的使命巨大,它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審理互聯網案件的職責,而是為中國很多地區探索信息化時代法治正義的實現方式:怎么讓古老的審判正義與信息、人工智能時代無縫對接,怎么破除當下司法實踐中實操成本較高的難題?
現在,打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官網,映入眼簾的第一句話就是,“5分鐘提交訴狀,全程網上操作,打官司不再繁瑣”。你只要注冊并實名認證后,就可以按格式填寫起訴狀,而且“經用戶授權后,系統調取涉案的電子商務、交易、物流、小額貸款、知識產權等信息”。據報道,杭州互聯網法院于今年5月1日試點起至8月15日,共立案2605件,審結1444件,平均開庭時間25分鐘。這速度也很“互聯網+”。
互聯網法院的想象空間,絕不止于利用互聯網庭審,而將是對于訴訟制度的改造:24小時立案、審判、執行,將全面降低正義實現的成本;同時,人工智能的應用、后臺數據的調取,會讓很多法官從大量機械、繁瑣勞動中解放出來,將精力投入到對于正義的權衡中。而這,無疑是對傳統審判方式的一次互聯網化的“重構”。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互聯網法院 “網上糾紛網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