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喚醒“沉睡”政府數據:拒絕流于形式 確保數據安全
文章導讀: 目前,我國信息數據資源80%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里,但很多數據卻與世隔絕“深藏閨中”,成為極大的浪費。2015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要求“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政府數據向社會開放。
《人民日報》記者 許晴
責編:周琦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31期)
近兩年來,各地政府數據向社會公眾開放步子加快:
今年年初成立的貴陽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在國內率先實現“領域、行業、部門、主題、服務”5種數據分類,方便公眾檢索、定位、發現所需要的數據;黑龍江哈爾濱市政府加快數據開放,全市53個政府部門已開放620個數據集,涉及14個重點領域,數據量達317萬條;北京市政府部門公共數據開放單位名單激增,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90%,數據開放率超過60%,凡是跟社會、市民、法人、社會管理相關的部門都要進行數據開放……
目前,我國信息數據資源80%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里,但很多數據卻與世隔絕“深藏閨中”,成為極大的浪費。2015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要求“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政府數據向社會開放。
放得開
數據開放突破瓶頸
5月27日,《2017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報告》發布。這份由復旦大學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發布的報告,是國內首次對地方政府數據開放指數進行評估,上海、貴陽、青島等地名列前茅。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孟慶國教授說:“政府數據開放在電子政務頂層設計中占據著核心地位,是電子政務產生效果的關鍵環節。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日益臨近的今天,電子政務頂層設計更加突出了政府數據的重要性和基礎地位。”
2012年6月,上海推出了內地第一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上海政府數據服務網”。此后,北京、武漢、無錫等城市的數據平臺紛紛上線。去年底,由交通運輸部主導建設的“綜合交通出行大數據開放云平臺”(“出行云”)上線運行,成為我國首個交通運輸領域的大數據開放平臺。
大數據領域已經形成共識:政府數據是我國所有數據中質量最高的一部分。這些數據的開放,不僅能夠有效提升社會運行效率,還能為企業提供創新“原材料”,激發巨大的商業價值。
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下屬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發布《第十五屆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總報告》,報告顯示,目前約有1/4的部委依托政府網站專門頻道或獨立平臺,加強本行業政府數據開放。這也意味著,還有3/4的部委尚未開放數據。
《2017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報告》指出,截至2017年4月,我國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尚未開放數據。目前上線的平臺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部分分布在西南與華中地區,長江以北分布較少。
長期以來,重信息輕數據、重儲存輕開放的傳統觀念,制約著數據開放的范圍和水平。“部分部門思想觀念落伍,加上長期以來對政府數據保密的要求,一些部門將數據認為是本部門的私有資源,還有一些部門領導只考慮政府數據開放可能帶來的風險,缺少數據開放意識和擔當。”孟慶國說。
用得上
數據開發要“接地氣”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自己熟悉的第三方應用獲取公共信息或服務。打開微信,可以查詢社保信息和學歷信息;打開支付寶,可以預約看病掛號和查詢購房網簽;打開百度地圖,可以了解公交實時位置和公共車位情況。其中,截至2017年6月底,微信城市服務已經覆蓋362個城市,累計服務3.3億用戶。
通過接入利用各地政府開放的公交數據,某款實時公交軟件已累計獲得5000余萬美元融資,覆蓋全國78個城市,用戶突破6000萬人。
2016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充分開發利用政府數據資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條件。
據交通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建立“出行云”后,政府通過平臺開放數據,企業使用數據并反哺技術和服務,將實現政府與企業在數據、技術、服務多層面融合,充分體現和發揮交通運輸大數據應用價值。
但是,不少網友反映,政府數據雖然能在網上查到,可都是一串串抽象的數字和概念,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懂,看懂了也不知道怎么用,開放了和沒開放差不多。
當前,不少政府雖然設立了數據開放平臺,但是開放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流于形式。有的開放數據量總體偏低,不足以“喂飽”需求;有的數據已經加工過,無法被機器讀取,成為無法利用的“死數據”;有的平臺更新緩慢甚至停滯,遠遠跟不上新變化新發展。此外,數據能否免費獲取、是否對訪問用戶“一視同仁”、是否允許用戶自由利用和傳播分享數據,對數據的開發利用也至關重要。
《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明確要求,開放的政府數據要具備“原始性、可機器讀取、可供社會化再利用”。數據開放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讓居民享受數據開放帶來的便利。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智慧城市與智慧政府都要以人為中心,首先要解決人的感受,提高便捷感、安全感、獲得感、公正感、幸福感。”
今年5月,依托北京大學軟件研究所研究成果開發的燕云DaaS平臺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頒發的“十佳大數據案例獎”。利用燕云技術開放的應用程序接口,比如車輛違章查詢、公積金查詢、水電煤氣生活繳費等等,能讓“看不懂”的政府數據變得“接地氣”。
“數據只有與應用結合才能產生價值。政府開放的數據必須以應用的形式呈現給大眾,才能解決與公眾日常生活黏合度的問題。”北京大學軟件研究所副所長黃罡教授說。
管得住
數據開門有章可循
數據開放平臺怎么建?開放哪些領域的數據?開放的數據多久更新一次?如何保障數據安全?諸多問題,亟待更多相應政策和法規“定調子”“立規矩”。
孟慶國認為,近年來,我國政府數據開放呈現出注重頂層規劃和政策引領的新特點。2015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2016年,國務院印發《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今年以來,又印發《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和《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等。
“政府數據開放本質上是對‘開放政府’理念的延續和深化,雖然我國已出臺相關條例和辦法,但這只是前提基礎,對政府數據開放起到的支撐作用還明顯不夠。”孟慶國說。
頂層設計不完善、部門壁壘、條塊分割、供給與需求脫節、安全保障不夠等諸多問題,影響了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的順利推進。“數據開放共享的法律、政策環境還沒有真正形成,包括開放共享的法律保障、責任追究等。”汪玉凱說。
除了政策和法規層面的手段,解決政府數據開放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離不開技術和市場手段。黃罡建議,可以用應用程序接口的方式開放和流通數據,相當于讓數據在自來水管里流動。水龍頭安在哪里、什么時候打開、是誰擰開的,都可以用技術手段管控,這樣就保障了數據和隱私的安全性。
編輯:曾珂
關鍵詞:喚醒沉睡政府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