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致公黨祁亮:寓文化于經貿交往之中
提到文化“走出去”,人們腦海中首先聯想到的便是文化類的展覽演出和文化相關產業產品服務等的出口,比如橫掃全球的美國好萊塢大片、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日本動漫等等。近年來,中國大陸電影票房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但優秀國產影片仍然數量有限,要從電影大國邁入電影強國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彌補。
在這場關于文化輸出的大調研中,大家也紛紛發表了不同的看法。
“在文化產業發展和對外傳播方面,中國不缺好故事,而是缺少把故事講好的能力。”致公黨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一級編劇、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藝術總監王浙濱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電影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要做到“走出去”必須先研究外國電影文化是如何“走進來”的,在文化輸出的過程中只有注重挖掘能夠激發人類共同情感認同的題材,才能制作出為不同文化群體所理解、所歡迎的佳作。
王浙濱的話,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那就是———相對于“經濟走出去”,我國的文化影響力還比較弱。
“其實,以影視、動漫、游戲等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屬于輕資產,其投入最大的是人力資源等無形資產,而不是符合銀行的信用偏好的可以進行抵押的不動產,而就導致文化企業很難獲得融資支持。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通過加強對文化企業的增信擔保等方式,為文化產業插上金融的‘翅膀’呢?”致公黨北京市委會副主委、青島市副市長董曉莉接過話題接著說道,“要拓展文化企業的融資渠道,為其海外投資并購提供資金支持,引導企業改變傳統融資觀念、用好各種金融產品和工具來促進自身發展。”
在“一帶一路”建設布局中,企業本身既是經濟走出去的主體,又是文化走出去的載體。正如奔馳、寶馬、奧迪等風靡世界的汽車品牌代表著德國人嚴謹務實的工業制造文化,蘋果、Google等高科技公司代表著創新進取的美國企業文化……而當下,正在世界商業版圖中努力占據一席之地的中國企業也在不知不覺中充當著中國文化的傳播者角色。“中國制造”在世界舞臺上已不再僅僅是價格便宜的低附加值產品的代名詞,很多企業,如華為、騰訊等,已經可以在科技創新領域與外國品牌一較高下。而這些通過自主創新拓展了海外市場份額的企業也代表并傳播著新時期的中國企業文化。由此看來,很多經貿往來實際上就蘊含著文化的基因,而文化的傳播交流又提升了商業交往發展。目前最迫切應該考慮的是,如何用現代故事講述傳統文化中不斷凝練文化作品的思想內核,寓文化于經貿交往之中,將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相結合,創新商業運作模式,讓中國文化在政府推廣之后能在當地留下來生根。
2015年7月,英國一家著名國際咨詢公司(PortlandCommunication)發布了一項反映文化等“軟實力”全球排行榜。英國、德國和美國分列前三名,而中國位居第30位。同一年,英國BBC公司公布全球國家形象受歡迎程度結果,對來自世界各國的24000名受訪者進行隨機采訪,而中國再次名列第30位。雖然這份調查并不能百分百得出某些結論,但從中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在不斷提升,特別在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此時此刻,天時地利人和,推動我國文化“走出去”正是恰逢其時。
(作者系致公黨中央宣傳部干部)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文化 經貿 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