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食品謠言頻現正是科普良機
記者26日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了解到,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10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動公開政務信息,及時組織辟謠,嚴厲懲處謠言制造者和傳播者。(7月27日《揚子晚報》)
“西瓜和桃子同時吃會導致死亡”“西瓜打針變甜”“紫菜和粉絲都是塑料做的”“紫薯有染色問題”……近年來,類似關于食品安全的謠言可謂層出不窮,并在人們的社交平臺中頻頻刷屏,給日常生活帶來巨大的困擾。特別是,食品謠言頻現,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損失,更嚴重影響了整個食品行業的聲譽,損害了公眾利益。面對這種局面,國家出臺新規,要求主動公開政務信息,及時組織辟謠,嚴厲懲處謠言制造者和傳播者。
2017年4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連續發布4批20個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匯總發布內容包括謠言內容、謠言傳播軌跡、媒體辟謠情況以及謠言的危害等。然而,食品謠言頻現,表明有關部門在信息公開上慢了半拍,讓謠言搶了先機。辟謠當然必要,但也僅是一種補救措施。特別是,政府辟謠,只能平息這個謠言,并不能終結下一個謠言的出現。這就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在及時辟謠的同時,將謠言發布者繩之以法,并及時公開查處情況,同時告訴公眾不法分子是怎樣造謠的,造謠的目的是什么;讓大家看清造謠者的本來面目,避免再次上當受騙。
可見,食品謠言頻現,值得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反思。其實,科學也是一件細碎的生活事件。細碎,不是說無關緊要,而是說魔鬼都在細節里面。有太多言之鑿鑿的事件,其實都挺不科學的。比如非典肆虐的時候,關于板藍根和白醋可以解決非典病菌的說法,被各地傳得神乎其神,事后表明,從謠言身上獲益的,只有藥店老板而已。可見,普及科學的難度,不比解釋宇宙的起源來得容易。不過,我們有幸趕上了科學進步時代,至少我們生活的世界,對科學的信任要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對科學的普及水平也是如此。但即便如此,科學仍有被謠言搶去先機的時候,謠言仍有它的傳播市場。
因此,食品謠言頻現、正是科普良機。事實證明,每次出現了食品謠言,都折射出政府在信息公開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存在短板。如今,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不但重視,而且敏感。只有對謠言傳播的原因充分分析,才能設計出更科學、更有效的信息傳遞方式。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抓住這個機會,大張旗鼓、不遺余力地進行科普教育。特別是,應通過政府主流媒體以及各個行業協會乃至企業,共同關注食品安全,傳播科學知識,維護食品行業形象,通過不斷提高公眾素養,不斷地加強企業誠信建設,最終實現為整個食品市場創造出一個清朗空間。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謠言 食品 科普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