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北京公園家長相親會:大字描加分項 戶口最先被問到

2017年07月12日 18:12 |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到: 

原標題:北京公園相親故事

老王的小本子上,記錄著她這一周的安排:“周一、周三、周五的上午,天壇公園;周四下午,陶然亭公園;周六下午,玉淵潭公園;周日下午,中山公園。”

一周七天,有六天的時間她都要去公園。不是去玩。她要去參加公園的家長相親會,她要給女兒找對象。

女兒曾是老王的驕傲,但現在成了心病,只因為年過三十還沒對象。每隔幾個月,老王就會從老家東北來北京,住上個把月,幫著做做飯,陪陪女兒。

但這次,她說,她不是來北京陪女兒的,就是來給女兒找對象的。“找不到,我就不回去。”

只是,沒那么容易。

地上的紙板和等待的老人

上周日下午兩點,北京氣溫已經超過三十五攝氏度,中山公園里的游客比平時少了很多,但在格言亭旁卻聚集著上百位老人。他們大多是六十多歲的年紀,相互并不熟悉。有的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擺著一塊紙板;有的捧著紙板,一邊展示著自己的,一邊走著看看別人的。

紙板上寫的是自己兒女的基本情況,他們都是來給孩子找對象的父母。紙板上幾乎不會出現名字和照片,只有基本情況。如果是“京戶”、“城區有房”或者“公務員”、“央企”,那一定會用更大的字體描出,因為這些都是加分項。如果沒有這些,那也要標出或者找出其他的亮點,比如“170cm、110斤”,或者“孝順”、“體貼”。有些情況,也會用更加隱晦的方式體現,比如“短婚”、“未育”。

每一塊紙板都做成A4紙大小,并排放在地上,遠遠看去更像是勞務市場。老人們并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坐在紙板后的小板凳上,等待挑選。如果被其他老人看中,老人就會站起身來,第一句一般是“你哪兒人啊?”戶口是最先被問到的,緊接著就是房產、工作單位。至于長相,那都在這一系列硬性標準之后。只有條件符合了“門當戶對”,老人才會從隨身攜帶的布兜子里掏出兒女的照片,再讓對方留下聯系電話。

老人們幾乎人手一個布兜子,一把塑料扇子。布兜子上大多印著居委會的安全提示,或者房產中介的廣告;塑料扇子上則是“婦幼醫院”、“幼兒培訓”之類機構送的。他們都是乘公交或地鐵而來,自帶水壺,但在挑選門當戶對的親家時,卻一點都不將就。

偶爾有年輕人從眼前走過,只要看上去符合自己的預期,老人就會停下手中的扇子,從板凳上欠起身來半蹲著,目光也從剛才的呆滯突然變得和善,瞪大眼睛,直直地盯著年輕人看上三四秒鐘。哪怕小伙子的眼神有點閃爍,老人也會趕緊問上一句:“小伙子,你多大啦?”

直到年輕人擺擺手,留下一句“我是來旅游的”,老人才又慢慢坐下,眼里滿是失望。

也有些老人的臉皮薄,不愿意坐在地上擺攤,只是手攥著紙板走來走去。只要是在公園的相親角范圍內,老人們都是心照不宣。兩位老人的目光對上了,第一句話總是:“您的,是男孩女孩?”

老人們占據了很大一塊長方形區域,幾乎不會有導游把游客帶到這里,老人們也嚴守界限。有挎著相機的散客闖入,就會被老人們“斥責”:“你不找對象,上這兒干嗎來,出去出去。”

偏僻的地點和老人的臉面

在北京的幾大公園里,常年存在著這種相親會,其中中山公園的規模最大。幾處公園相親會的時間相互岔開,除了周二,其余的日子天天都有,即使春節期間也不間斷。

公園相親會的地點也有些講究,并不在公園最核心的區域,往往都在比較偏僻、卻又不太難找的地方。天壇公園的七星石畔,不在天壇的主流游覽路線上,無論從東門還是南門進園都不會直接走到。陶然亭公園的東碼頭旁長廊,也是同樣道理,一般游客找不到。中山公園的格言亭,在公園的最北邊,游客從南門進園,幾乎走不到那里。

沒有老人能說清楚為什么選這樣的地點,因為即使是來得最早的,也不過兩三個月而已。只要給孩子找到對象了,就再也不想來了。而這些相親會已經存在了幾年甚至十幾年了。不過,老人們都很認同這些約定俗成的地點,雖然已經舍下臉面來“擺攤”給孩子找對象,但還是不想讓游客看來看去,更不想讓外國游客拍照。

老王已經連續幾個周日來中山公園,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她剛過六十歲,老家在東北。女兒大學畢業后留在北京,從事法律方面的工作。幾年下來,事業小有成就。老王想念女兒,每隔幾個月就來看看女兒,幫著做做飯,收拾一下屋子。

但這次,老王豁出去了,哪怕女兒不樂意,自己也下定了“找不到就不回老家”的決心。女兒是1984年出生的,這個歲數還沒結婚,在東北老家幾乎是不可想象的,老家親戚早已經指指點點了。

女兒反對老王到公園相親,但也沒辦法。“她自己找不到,就管不著我了。”老王說,女兒年輕的時候不著急,三十歲以后著急了,也沒用了。在中山公園連續待了幾個周日,老王沒有任何成果。“女孩太多了。”

無論是周日的中山公園、周一的天壇公園,還是周四的陶然亭公園、周六的玉淵潭公園里,如果僅從紙板上看,等待相親的女孩遠遠多于男孩。在年齡段分布上,女孩大多是29歲到33歲,男孩則稍大一些。對于女孩家長來說,如果對對方的條件挺滿意,但是發現對方有點遲疑,就會趕緊掏出女兒的照片,“先看看照片,看看吧。”

“男孩子可以往下找小十歲的,但女孩子等不起。”老王說,她眼看著男孩的家長很快就能聊到相親對象,甚至有挑選的余地。但女孩的家長,卻很難碰到合適的。

周日下午的中山公園相親角里,出現了一位三十出頭、長相普通的男子,他的工作是司機,收入并不太多。盡管這樣,還是吸引了好幾位老人。老人們有自己的規矩,只要有一位老人在聊,其他老人就會在后面排隊等著,絕不會插話,這很像是古玩行里的規矩。一位頭發幾近全白的大媽,在問了戶口、工作單位、房子之后,掏出小本子一一記下,然后湊了上去,顫顫巍巍地問:“你……你一月掙多少錢?”

“要不是找不到對象,哪個老人愿意舍下臉面這樣呢?”老王說,“可是,難道還有別的辦法嗎?”

幾千里的距離和老人的心

“我知道有點兒丟人。”老王說,女兒反對她來公園的最大一條理由,就是不想像商品一樣,自己被擺在地上,讓來來往往的人,挑來挑去,說三道四。在北京沒有親戚朋友,老王只能通過來公園的方式,嘗試著給女兒找找。來了幾次,甚至有點“魔怔”了。“只要在公園里看見還算過得去的小伙子,我就上去問人家一句,‘多大啦?有對象沒有?’”

這幾個公園里,像老王一樣的外地老人并不少見。天壇公園七星石旁的相親角,規模僅次于中山公園,老李是這里的常客。老李說,前些年來找對象的,基本都是北京的家長們。“但這幾年,外地的家長越來越多,都快到一半了。”

不過與北京家長相比,外地家長的相親成功率低了很多。旁邊有個北京老人,女兒是1982年的。老李告訴他,那邊有個人的兒子是1975年的,剛擺出來。老人剛想湊過去看看,但老李說了一句:“好像是外地”。那個老人把腿翹在石凳上,嘆了口氣,“還是算了吧。”

他指著寫有兒女情況的紙板說,以前才不會寫“京戶”這種詞,聊一句天就都知道了。房子也不用問,能來天壇相親的住得都不會太遠,“連北城的都少。”但現在不一樣了。“可憐天下父母心,”老李說,他真心覺得這些外地家長不容易。“隔著好幾千里地,操不完的心。”

一周六天的公園,讓老王幾乎筋疲力盡。很勉強地,她留下了幾個男孩家長的聯系方式,“幾乎是把照片往人家手里塞。但能不能成,還要看女兒的態度。”

一位京籍老人說,孩子對公園相親這種方式本身就非常抵觸。“只要聽說是公園里認識的,就根本不想見,”這位老人說,自己只能騙孩子,說是單位的老同事給找的。

老王還沒給女兒找到對象,卻認識了幾位姐姐妹妹。河北、內蒙古、山西,“北方的這幾個省份快湊齊了。”姐妹們的孩子都是女兒,大家湊在一起,除了抱怨女兒怎么不著急結婚之外,就是聊聊還打算在北京待多久。“沒法從老家找,女兒在北京了,就是北京人了,不能再讓她回老家。”

記者打聽到,無論是中山公園,還是天壇、陶然亭、玉淵潭,這種相親方式的成功率非常低。但老人們說,自己在家閑不住,“就算是為孩子做點事吧。”

本報記者 李嘉瑞 文并攝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北京公園 家長相親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