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北京“產業援疆”實現新突破
援疆要始終堅持首善標準,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著力解決受援地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問題,不斷提升各族群眾幸福感、獲得感;聚焦扶貧攻堅,探索和深化“北京援疆+駐村工作隊”模式,在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力求實效上下功夫;著力發展做強第二產業,讓農民轉成現代產業化工人,使更多群眾能夠穩定就業,與全國人民一道脫貧奔小康。
北京市對口支援新疆和田已經20年了。2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的足跡深深地印刻在昆侖山腳下的大地上,一個個援疆項目在受援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造福一方。
近日,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盧宇國接受本報記者采訪,他表示,北京市援疆始終堅持首善標準,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著力解決受援地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問題,不斷提升各族群眾幸福感、獲得感;聚焦扶貧攻堅,探索和深化“北京援疆+駐村工作隊”模式,在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力求實效上下功夫;著力發展做強第二產業,讓農民轉成現代產業化工人,使更多群眾能夠穩定就業,與全國人民一道脫貧奔小康。
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
記者:在新一輪援疆中,北京市對口支援和田地區和田市、和田縣、墨玉縣、洛浦縣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十八大以來,北京市累計投入援疆資金103億元,實施項目832個。其中,在改善民生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盧宇國:“十二五”期間,北京對口支援和田始終堅持民生優先,做讓更多群眾直接受益的事,積極推進安居富民、定居興牧、棚戶區改造等城鄉住房建設,同步做好居民集中區道路、供排水、農村安全飲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發展庭院經濟、特色手工業和旅游業。注意引入先進的理念,將改善住房條件與提高居住品質、推進就近就業結合起來,使群眾真正實現安居樂業。十八大以來,北京市累計安排援疆資金23.4億元,完成安居富民、定居興牧16萬余戶,實施3000余戶棚戶區、城鄉自住房改造,80余萬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新建改擴建4個城鎮水廠,實施安全飲水工程,近30萬人喝上放心水。
去過和田的人都了解,新一輪援疆前,和田地區教育硬件條件較差,高中和幼兒園學位嚴重短缺,教師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全地區除了和田市,幾乎每個縣里都沒有正規高中,很多80后、90后年輕人,沒有接受良好教育,不能掌握國家通用語言,嚴重影響生產生活。因此,我們在教育方面投入比重較大,超過全部援疆投入的25%。新建、改擴建學校58所,北京對口援建的和田縣、墨玉縣、洛浦縣結束了沒有普通高中的歷史。同時,對50所農村學校供暖設施進行改造,受援地學生入學率、教學質量、漢語水平等都有很大提升。
“造血”推進產業發展
記者:“十二五”期間,北京援疆可能更多的是打基礎、加強輸血,“十三五”期間北京援疆的重點是什么?
盧宇國:如果說過去5年更多是輸血式援助,現在更強調輸血向造血轉變。輸血變造血,過去也提,但客觀地說推進很困難,因為當時最急需的還是輸血。經過5年的建設,受援地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急需輸血的領域有所減少。所以,接下來要更加注重提高和田自我發展能力和內生動力。
如何提高受援地造血功能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好產業援疆。“十三五”期間,我們加大產業援疆投入力度,北京產業援疆資金由“十二五”時期的10.7億元提高到現在的28.5億元,翻了一倍多。經過多年探索,產業援疆的方向和途徑已經明確。當前,就是要抓住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西部轉移的機會,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導致的產業外遷機會、“一帶一路”建設給和田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機遇,在和田引進對運輸成本不敏感、原材料市場兩頭在外的電子加工業;引進國家給予諸多優惠政策支持、能夠大量吸納當地農民就業的紡織服裝業;引進利用當地農副產品資源優勢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食品加工業。
招商引資的思路明確后,我們近兩年新蓋27萬余平方米廠房,優惠租賃給招商引資企業使用。就目前來看,和田的招商引資勢頭很好,可以說北京產業援疆實現了突破。
2016年,我們引進了兩家企業落戶和田。這兩家企業用工約為1500人(主要是當地維吾爾族員工),年銷售額今年有望達到3億元,職工月平均工資4000多元。其中一家企業職工中有夫妻30余對,人均日工資達140余元,高的一天能掙200多元。很多少數民族員工都以能在這里上班為榮。
和田與內地產業落差較大,過去大家對產業援疆有疑問:當地的農民,特別是少數民族農民能不能順利轉變為現代產業工人?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管理少數民族員工。我認為,內地企業怎么管理、漢族員工怎么管理,這里的企業、這里的少數民族員工就應該怎么管。對當地民族職工的管理,應該堅持這一條。實踐證明,只要管理到位,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完全能培養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援疆 北京 和田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