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李斌: 愛國衛生運動創造了衛生與健康的“中國奇跡”
人民政協網北京7月6日電(記者張春莉)“愛國衛生運動之所以能夠取得偉大的成功,既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集中體現,也是深刻把握衛生事業發展內在規律的必然結果。”7月5日,在世界衛生組織于北京授予中國政府“社會健康治理杰出典范獎”的活動上,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全國愛衛會副主任李斌認為,愛國衛生運動創造了衛生與健康的“中國奇跡”,其成功實踐源于五個方面。
首先,堅持以人為本的衛生發展觀。在醫療衛生工作中,群眾既是服務的對象,也是維護和促進健康的主體。實踐證明,只有通過充分的健康教育和社會動員,使得人人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真正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人人主動參與到環境改善、疾病預防和健康維護的活動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真正實現全民健康的共建共享;
其次,堅持預防為主的方法論。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預防為主是愛國衛生運動的精髓。通過堅持不懈地開展環境整治、除“四害”、改水改廁、健康宣傳教育等工作,從源頭上控制了疾病的發生流行,使得廣大群眾不得病、少得病,節約了患病后的大量醫療支出,從而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較高的健康績效;
再次,堅持社會健康綜合治理的系統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健康中國,既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處方’”。影響健康的因素復雜多樣,單靠一個部門無法解決人民群眾健康問題。通過各級愛衛會的統籌組織協調,我國建立了政府主導、跨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高效工作機制,通過衛生城鎮創建等有效載體,形成了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從而真正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落到了實處,取得了實效;
第四,堅持立足中國國情。一方面,充分發揮我國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弘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將公共衛生與群眾工作結合起來,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衛生方法。另一方面,根據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的實際情況,因陋就簡,推廣普及農村改廁、中醫藥等適宜技術,倡導養成清潔環境、“三減三健”等衛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家家戶戶開展體檢、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治等工作,從而實現面向全民的健康促進;
第五,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65年來,愛國衛生運動順應時代發展變化,不斷拓展工作內涵,創新工作載體,豐富工作形式,完善工作機制,使愛國衛生運動始終煥發蓬勃生機和活力。近年來,在健康中國框架下,積極推進健康城市建設,探索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推進“健康細胞”建設、推廣全民健康管理,逐步形成了健康城市建設的“中國模式”。
針對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在發言中所肯定的“愛國衛生運動是人類衛生發展史上的一項偉大創舉和成功實踐。”的說法,李斌表示,65年來,通過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中國有力改善了城鄉環境衛生面貌,顯著提升了群眾文明衛生素質,在較短的時間里徹底消滅了天花等傳染病,有效控制了寄生蟲病、烈性傳染病和地方病,極大地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創造了衛生與健康的“中國奇跡”。
李斌說,愛國衛生運動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愛國衛生運動的實踐,為國際公共衛生運動提供了經驗和借鑒。1986在加拿大渥太華召開的健康促進大會和發表的《渥太華憲章》,其基本理念和工作方法與愛國衛生運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國際健康城市運動在工作目標、組織形式、建設內涵等方面,也與中國衛生城市創建具有許多共同點。2016年,中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在上海共同舉辦了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召開了國際健康城市市長論壇,發表了《健康城市上海共識》,為共同推進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國際合作的新平臺。
“當前,中國正在全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我們將緊緊圍繞健康中國建設主題,守好用好愛國衛生運動這個‘傳家寶’,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將愛國衛生運動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有效載體,將愛衛會作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組織形式,有力踐行新時期愛國衛生運動方針,實施醫療衛生、體育健身、環境保護等綜合治理,推動構建完善的社會健康管理和服務體系,解決好制約國民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長期性問題,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以愛國衛生運動的創新發展,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目標的實現。”李斌強調。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李斌 愛國衛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