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第四屆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
馬蔚華:避免科技重走互聯網金融成長的老路
前兩年大家言必稱“互聯網金融”,但2016年開始所有人都改談“金融科技”,真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這僅僅是為了趕時髦嗎?我認為里面有更深的含義。如果說“互聯網金融”解決的是客戶觸達和服務體驗的問題,并沒有從本質上改變金融服務模式,那么金融科技則開始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各類前沿科技手段,對傳統金融行業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進行實質意義上的革新,提升服務效率,進而促進了金融服務模式的進化。目前已經在移動支付、智能投顧、普惠金融、消費金融、征信等方面實現諸多的典型應用。從這個意義上講,金融科技是互聯網金融的20版本,形式上是服務效能的提高,本質上是深刻的技術變革。
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提出了種種挑戰。首先,貨幣政策調控因素變得更加復雜。金融科技推動貨幣電子化,使資金支付結算效率大幅提高,活期存款甚至虛擬貨幣對現金的替代愈加明顯,從而增大貨幣乘數、間接增加貨幣供給。貨幣供應量變得更加不可控,甚至可能大起大落。其次,金融行為監管更加困難。相對于傳統金融,金融科技覆蓋面更廣,參與者的組成結構更復雜、數量更龐大,交易以線上為主,使得違規更為隱蔽、查證更為困難。例如,虛擬貨幣可能成為洗黑錢等非法交易的渠道,最近在全球爆發的計算機勒索病毒,就指定以比特幣作為贖金,借此逃避警方追查。對于傳統銀行,金融科技的挑戰更是全方位的:在業務層面,銀行的支付、財富管理、信貸等核心業務無不受到金融科技公司的侵蝕,“自留地”越來越少;在商業模式層面,由于信息不對稱逐漸彌合,商業銀行的生存基礎遭受動搖,亟待加快建立新的、更加平等普惠的金融服務模式。
創新總是伴隨風險前行。近年來,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各類金融渠道與經營模式不斷擴充,產品形式不斷多樣化,產生了一些風險事件,應當正確看待,這是成長的代價,對新生事物、對創新要有一個合理的空間和寬容的心態;但也要保持警惕,避免金融科技重走互聯網金融野蠻成長的老路。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更需要在制度層面有系統性的思考和應對。建議:
一是建立風險“防火墻”。金融管理部門與科研機構加強合作,從信息技術、信貸政策、金融安全等角度,加強對金融科技的研究,聯手建立風險監測機制;工商稅務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加強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管理,及時發現該類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二是健全外部監管體系。監管部門應研究深化在金融科技環境下對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認識,實現“穿透式的監管”,既要有短期治理和應對危機的策略,也要有長期內在的“穩定器”建設??山梃b英國和新加坡金融監管中的“沙盒(SandBox)”機制,建立金融科技的監管緩沖帶。另外,在當前的數字金融行業中,混業經營已經成為現實,現行的分業監管框架是否能適應,可能需要加快進行一些框架性的調整和改革。
三是加強征信體系建設和信息共享力度。在英美國家,金融科技公司通常需要關聯社保賬號、銀行賬號、不良信用記錄等信息,信用信息共享程度較高,違約成本也因之較高。而在國內則缺乏相應機制。建議建立政府部門間共享信用信息的績效評價和考核機制,加快建立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依托人民銀行、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突破部門和行業壁壘,實現聯合征集,促進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門、銀行、企業間順暢交換和使用。
四是做好公眾教育和投資者保護工作。在數字時代,個人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逐步成為驗證身份和交易真實性的主要依據,而開放的互聯網、雙向甚至多向的電子協議,以及爬蟲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個人信息保護的難度越來越大。建議相關部門研究建立金融投資者個人隱私保護政策,同時,積極向公眾普及金融科技知識,提高公眾的風險意識、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招商銀行原行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