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遏制校園欺凌需要“小題大做”
北京市政協專題座談會關注預防與治理校園欺凌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的希望,涉及孩子身心安全的話題,自然牽動所有人的心
人民政協網北京6月13日電(記者汪俞佳)前段時間,中關村二小“學生受傷害”事件讓“校園欺凌”一詞被朋友圈刷屏,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今年北京市政協全會上,共有6位委員提交相關提案,從不同角度剖析問題,提出建言。
校園欺凌,這幾個沉重的字眼究竟刺痛了誰?答案是,所有人。
這正是市政協把該課題擺到會議桌前的原因。近日,北京市政協就“預防與治理校園欺凌”主題召開專題座談會,旨在認真梳理問題起因,進一步探討解決對策,讓校園真正成為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
回到議題本身,什么是校園欺凌?與會者均表示,“界定太難。”
在我國,從已有研究結果來看,校園欺凌現狀不容樂觀,發生頻率越來越高,暴力程度越來越嚴重,涉事學生年齡也有越來越小的趨勢。“校園欺凌,不完全是一個法律概念,它還有道德的成分,對于同一個傷害事件,孩子、教師和家長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保護中心教授宗春山看來,校園欺凌剛開始往往只是一個小問題,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最后很可能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而且,校園欺凌顯見的是直接傷害,難見的是受欺凌者的心里創傷。“正因如此,遏制校園欺凌需要‘小題大做’,必須引起重視。”
“國外遇到的問題不比我們少,有的國家投入特別大,有一套成熟的機制,我們缺的就是一套有效的預防和治理機制。”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認為,教育首先應該讓孩子學會用文明和平的手段處理人際關系,“而不僅僅是數學得了多少分,語文得了多少分。”
“學生之間發生的事情,一定要注重發揮學生自身的作用,讓學生成為處理問題的主體。”佟麗華進一步表示,班級里的班干部、團委都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制定學生樂于接受的規則,幫著老師、同學把問題處理在萌芽狀態。
遏制校園欺凌事件,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環。與會者紛紛表示,很多時候,正是父母的不當行為“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欺凌和被欺凌者。
“我以前有個同學經常說臟話,后來有一次碰到他爸爸接他放學,也是滿口臟話,我就明白原因了。”作為學生代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二學生儲云飛對校園欺凌問題也有自己的思考,“我覺得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孩子,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怎樣與人相處。”
“坦率說,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沒有接受過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遇到校園欺凌問題不知道怎么處理。”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教師孫京菊也有自己的困惑。她既是教書育人的老師,又是一位四歲孩子的媽媽,在思考該問題時常常“焦慮又不知所措”。她希望,有關方面能夠加強在校教師的基礎法律知識培訓工作,切實提高教師法律素養。“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隨著教師法律素養的增強,自然會帶動并影響學生及家長的懂法深度及學法熱情,讓老師、家長和學生都得到法律知識的強化,才能真正鏟除滋生校園欺凌事件的土壤。”
校園欺凌是“玩笑開過分了”嗎?與會者都回答,“并不是”。但說到如何懲戒?大家再次表示,“太難”。
懲戒難,主要因為欺凌者大多未成年,或未達到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一旦發生嚴重傷害問題,矯正尺度難以把握,很難處理。為此,多位與會者建議,除了進行法制和安全教育,還可以通過立法或對現有相關法律規定進行修訂,對校園欺凌與刑事犯罪進行清晰界定,明確校園暴力的法律后果。
總的來說,校園欺凌的方式和對象,與社會變化密切相關。曾經的校園欺凌行為多發生在男生之間,而且以直接的身體攻擊為主。隨著社會發展,校園欺凌行為越來越隱蔽,從直接的身體攻擊向語言攻擊、冷暴力甚至是網絡欺凌轉移。同時,女生欺凌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校園欺凌,過去有,現在也有,在互聯網時代下,表現的形式更多樣,造成的影響也更大。”市政協主席吉林認真聆聽每一位與會者的發言,時而眉頭緊鎖,時而插話詢問。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的希望,涉及孩子身心安全的話題,自然牽動所有人的心。
“要解決校園欺凌問題,不能僅動員一方力量,應集合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資源,共同解決處理。”吉林表示,市教育部門對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高度重視,實施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我們要繼續關注這個問題,深入研究,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欺凌 校園 市政協 學生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