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黨派·聲音>自身建設 自身建設

九三學社5名社員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2017年06月08日 10:57 | 來源:九三學社中央網站
分享到: 

在近日召開的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創新爭先獎勵大會上,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九三學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褚君浩榮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九三學社社員、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學系教授屠鵬飛,九三學社社員、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中科院院士程和平榮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潘建偉


潘建偉是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對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創新性貢獻。他的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年度十大科技進展”,并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志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去年8月16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意味著量子保密通信進入新紀元,這也是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引領世界的一個標志。該項目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去年底,潘建偉和同事陸朝陽、陳宇翱等在量子信息科研領域再獲重大突破,他們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制備綜合性能更優的糾纏光子源,首次成功實現“十光子糾纏”,再次刷新光子糾纏態制備的世界紀錄。近日,潘建偉團隊與清華大學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在實驗中演示圖像反事實傳輸,相關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褚君浩


褚君浩長期從事紅外光電子材料和器件、鐵電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是中國培養的第一個紅外物理博士,發現最完整的用于研制紅外探測器的碲鎘汞紅外本征光吸收光譜;獲得最具有直接物理意義的碲鎘汞禁帶寬度和組分、溫度關系式,被國際上稱為褚―徐―湯表達式。褚君浩先后承擔973、攀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重大項目等12項科研任務,發表SCI論文400余篇,出版中英文專著11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12項,發明專利20余項。在褚君浩看來,他的諸多身份標簽可以歸為他致力的三個方面——從事科學研究、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為國家科技政策的制定建言獻策,“這三件事情是我工作的三個面相,我主要研究物質光電過程,做科普和參政議政都是在這個方向上展開,它們彼此勾連,相得益彰。”


印遇龍


“要研究豬,必須自己養一頭豬。”幾乎沒有人料到,印遇龍這一“養”就是30多年,“養”出了一個國際知名的畜禽健康養殖中心。1978年,印遇龍來到位于長沙的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開啟了與“豬”打交道的歲月。買飼料、買豬、建豬舍,印遇龍從“怎么養一頭豬”開始。剛開始做研究為了節省科研經費,他用板車去拖豬,甚至親自背過豬,一手打點豬舍的材料。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印遇龍兩次前往英國、德國和加拿大學習與工作,從養豬、稱豬、打點豬飼料,全部親自做。30多年來,印遇龍始終琢磨一件事,就是怎么養好一頭豬。在巨大的市場面前,為追求經濟效益,瘦肉精的使用,抗生素的濫用,吃點放心肉變得越來越難。在印遇龍看來“只有通過科學、健康的養殖方式管好了豬屁股,養豬才有前途”。去年1月,印遇龍主持的“豬氨基酸營養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基礎研究”獲得實質性成果——發現精氨酸家族物質具有調節豬腸道功能的作用,對“管好豬屁股”具有重要作用。這項成果獲得中國農學會專家組一致專業認定,同時也是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這是一項重要的科學發現”。如今,我國生豬養殖量約占世界一半,豬肉消費量占世界52%,人均消費水平是其他國家4.6倍。印遇龍的研究,影響著全國產值萬億的生豬產業。


屠鵬飛


屠鵬飛從1990年開始,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堅持在沙漠地區推廣種植名貴藥材肉蓯蓉及其寄主植物。近5年來,在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支持下,在國家級貧困縣新疆玉田縣推廣種植花肉蓯蓉及其寄主紅柳17萬畝,既開發了中藥資源,又治理了大片沙漠,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取得重大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針對重大疾病,屠鵬飛成功創制兩種新藥,發展10種中藥復雜體系高效分析和整體質量控制新技術,建立的22種藥材和成藥質量標準收入藥典和國家藥品標準;利用“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引進3家專業從事肉蓯蓉產品開發的企業在于田縣投資,保障當地肉蓯蓉的加工銷售,直接經濟效益1.33億元,種植戶戶均增收4.43萬元,超過1.8萬人因此脫貧致富,開創了中國特色可持續治理沙漠新模式和荒漠地區精準扶貧新模式。在于田工作期間,屠鵬飛資助5名貧困學生至大學畢業,捐贈10萬元用于當地中學改善辦學條件,解決缺少雙語教師、學生流失嚴重等問題。


程和平


程和平是北大1980年代第一批雙學士,碩士畢業后留任北大無線電電子學系,后赴美留學。1993年,程和平在馬里蘭大學攻讀博士期間,發現“鈣火花”,由于卓越的學術造詣,被授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高級研究員終身職位。然而,當獲悉北大籌建分子醫學研究所,他毅然回到祖國。數學力學、生物學、無線電電子學,多學科交叉,奠定了程和平扎實的學術基礎。生物醫學成像正在發生多模態、跨尺度發展的革命性變化,目前所用無侵入式腦成像辦法時空分辨率很低,程和平率領團隊研發的“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技術則填補了這個空白。未來,他們的高分辨率顯微鏡在體成像系統和儀器將被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和生命科學,為臨床研究和監測提供更先進精準的設備。“我只想專心做好這一件利國利民的事,并把這作為理想和事業,把平臺和經驗留給后來者。”創業艱辛,程和平欣慰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同時得益于北大、北航、成電等高校每年給團隊輸送的優秀人才。程和平一貫支持團隊中的年輕人帶著技術去創業,他說:“我們一定要首先認同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政策,然后埋頭苦練真本事,踏踏實實把眼前的事業做好了,經濟上的回報也就會自然顯現。”同時,程和平也希望自己的嘗試和探路,能讓更多的專家院士和有實力的科研單位大膽邁出這一步,走出圍墻和實驗室的藩籬,將科技成果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社會生產力。

“全國創新爭先獎”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共同設立,每3年評選表彰一次,主要表彰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轉化創業、科普及社會服務方面作出卓越貢獻,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優秀科研團隊。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頒獎,共有10個科研團隊被授予創新爭先獎牌,28人被授予創新爭先獎章,254人被授予創新爭先獎狀。該獎項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后設立的又一重大科技獎項,是國家科技獎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是國家科技獎項與國家重大人才計劃的有效銜接,是僅次于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九三學社 社員 創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