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中國穆斯林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2017年5月,全球矚目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如約舉行。今日的中國正自信走向世界舞臺中心,與各國一道熱情攜手、共襄盛舉,開啟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新時代。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高峰論壇上發表的《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主旨演講,再次為世界發展描繪了嶄新的愿景,論述了為世界發展提供的中國智慧和方案,并深刻闡釋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促進全球和平發展的責任與擔當。從歷史上穆斯林既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力量,又是絲路精神的重要創造者。在今天這個偉大的時代,穆斯林應肩負神圣使命,傳承和弘揚絲路精神,全力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用和平合作的精神傳播友誼
和平是伊斯蘭教的本意和核心理念,《古蘭經》說:“信道的人們??!你們當全體入在和平教中,不要跟隨惡魔的步伐,他確是你們的明敵?!苯虒滤沽譄釔酆推?、崇尚和平、踐行和平。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一生做和平的使者。唐宋元時期,穆斯林旅行家、使節、商人、傳教士沿著古老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來到中華大地,宣揚和平、撒播友誼,留下了歷史印記。15世紀初的明代,中國著名的回族航海家鄭和率領龐大船隊,歷經漫長的28年時間七次遠洋航海,歷經亞非30余國,不僅完成了人類航海史上偉大的歷史壯舉,而且把中國與各國的友好關系推向了歷史高峰。他們跨越國界、跨越民族、跨越文化,宣揚中華文化、促成商貿合作、傳播和平友誼、開辟海上絲綢之路,成為協和萬邦的和平之旅、友誼之旅。習近平主席說:“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穆斯林出國朝覲、經商、學習、工作和旅游的人數日益增多。他們已經成為我國新時期民間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一代“絲路人”的重要成員。在對外經貿往來、文化交流、個人交往中,中國穆斯林要繼承先輩們用生命鑄就的和平合作的絲路精神,廣撒友誼的種子,深入推進民心相通,為“一帶一路”建設奠定相遇相知的人心基礎。中國穆斯林還有責任擔當起新的歷史使命,用先輩們凝結的中國智慧反哺世界,傳達和平、合作的精神理念,堅持公道正義,反對極端恐怖,用友誼化解矛盾,用合作化解對抗,建設和平的“一帶一路”。
用開放包容的精神濟世利人
先知穆罕默德警示說:“誰不仁愛他人,他也得不到仁愛?!比蚀鹊木窦忍N涵了穆斯林的為人之本,又反映了穆斯林的處世之道。歷史上,阿拉伯“智慧宮”開展的百年翻譯運動對歐洲文藝復興的啟蒙,中國四大發明的西傳對世界科技進步的推進,都是穆斯林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對開放包容、寬容仁愛精神的全面弘揚和具體實踐。開放包容的結果是更高層次的創新與進步。沒有開放包容,中國的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就無法傳到西方惠及世界,西方的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也無法帶入中國共享華夏。今天,我們所處的全球化時代更加拉近了人類之間的距離。毋庸置疑,只有開放包容,人類才能和平共處,并實現共存與發展。習近平主席說:“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并肩書寫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今天,中國穆斯林應該是相互尊重壯麗詩篇的續寫者、是共同發展美好畫卷的再繪者。這就要求穆斯林擁有全球視野,以更加開放的大胸懷、大格局審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角色定位,尊重、包容不同文明、宗教和信眾,特別是要重振歷史上穆斯林具有傳統優勢的科技、建筑、天文、藝術、醫學等領域的雄姿,在促進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進程中做出建樹,建設開放的“一帶一路”。
用互學互鑒的精神推動對話
我們知道,古代絲綢之路既是商貿之路,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互學互鑒之路。沿著絲綢之路,佛教、伊斯蘭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碰撞、融合、交匯,推動了人類文明之間深層次的互學互鑒。中國元代以來,回族先賢深入推動伊斯蘭文明與中華傳統文明的交流互鑒,不僅為伊斯蘭文明融入儒家的價值理念,而且為中華傳統哲學思想提供了新的理解范式,進而凝聚成文明對話的中國智慧。今天,在“文明沖突”論調甚囂塵上的背景下,穆斯林先賢在我國成功推動的文明對話模式將成為不同文明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重要借鑒。明清之際的劉智等穆斯林先賢大都是學通四教(伊、儒、釋、道),且精通漢語、波斯語和阿拉伯語。這正應了繆勒的名言:“只懂一種宗教,其實不懂宗教?!被貧w現實,造成當今復雜多變國際形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宗教之間的矛盾與對抗??梢姡瑳]有宗教之間的和平,就沒有民族、國家乃至文明之間的和平。這也成為影響“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國各地伊協組織要積極搭建對外人文交往的新平臺,通過友好交往、舉辦國際研討會、文化展演等活動,深入推動不同國家伊斯蘭教之間,伊斯蘭教與不同宗教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化解伊斯蘭教內部和不同宗教、不同文明之間的誤解、偏見與沖突。伊斯蘭教界人士和穆斯林也要積極推動不同層次的文明對話,彰顯互學互鑒的精神,取長補短,友愛互信,建設文明的“一帶一路”。
用互利共贏的精神創造繁榮
先知穆罕默德說:“誰對你們行善,就應當回報;如不能,就為他祈禱,以便你們明白你們回報了?!苯虒滤沽忠猩品窒恚非蠡ダ糙A。習近平主席說:“古絲綢之路見證了陸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也見證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痹谶@條商貿大通道上,商品流動、資源整合、成果共享,創造了東西方的大發展大繁榮。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出現了長安、酒泉、敦煌、阿拉木圖、撒馬爾罕等繁華重鎮,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出現了寧波、泉州、廣州、吉達、亞歷山大等繁榮古港。繁榮的背后是穆斯林商人等篳路藍縷的身影,是矢志不渝的追求。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互利才能實現共贏。然而,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曾經作為全球化主要發起者和推動者的一些西方國家,開始反向而行,掀起以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等形式的逆全球化思潮,使經濟全球化蒙上了陰影。可喜的是,國內外穆斯林商人熱忱致力于“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成為新絲路上經貿往來的重要力量。當然,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穆斯林商人推動的國際商貿往來,大多集中于小商品、餐飲服務等行業,這就需要穆斯林商人創新發展,走產業化之路,在產業合作和大項目建設中有大作為,建設繁榮的“一帶一路”。
絲路綿延連山海,與時偕行聚人心。沿著“一帶一路”這條命運休戚與共、夢想相連相通的大道,穆斯林要與世界各方攜手前行,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助力和平發展的薪火代代相傳。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會長)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穆斯林 中國 和平 一帶一路